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97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572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5篇
中国医学   168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评估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病灶直径≥5.o cm的11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行常规射频消融术组(A组,n=54)和行加强型射频消融术组(B组,n=64),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灶完全毁损率、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瘤体缩小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术后A组出现并发症14例(25.93%),B组14例(21.88%),A组与B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A组中病灶完全毁损41例(75.93%),B组58例(90.6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随访结果,A组平均瘤体缩小率为66.95%,B组为83.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血管瘤局部复发17例(14.41%),其中A组局部复发12例(22.22%),B组5例(7.8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可提高病灶毁损率并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是巨大肝血管瘤患者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抬高床头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ICU需要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抬高床头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进行气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情况。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抬高床头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可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国内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临床分离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至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头孢曲松细菌耐药性检测的文章进行检索,按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儿童患者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对CRO的耐药率均低于20%。成年患者阳性菌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均低于30%,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100%,老年患者检出了较大比例的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60%,对于阴性菌感染,各年龄阶段均检出了较高比例的大肠挨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不同年龄阶段患者阴性菌和老年患者阳性菌对CRO的耐药已非常严重,应进一步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临时性深静脉置管的最佳部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血透中心使用临时性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98例,分为颈内静脉组58例,股静脉组40例,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局部感染和血行感染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组发生局部感染5例,血行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10.34%;股静脉组发生局部感染11例,血行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30%,两组间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组。结论当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临时性深静脉置管行血透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颈内静脉,次选股静脉,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无精症因子(AZF)基因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重庆地区)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165例,进行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并采用多重PCR对无精症因子区域的15个标签序列位点进行检测。结果165例生精障碍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共检出5例,1例为男性性反转(46,XX),1例为克氏综合征(47,XXY),1例为47,XY,+mar,1例为46,XY,Y≥18,1例46,XY,in(9),其余均为正常核型,总异常率为3.03%(5/165);AZF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患者共检出25例,总缺失率为15.15S。结论染色体异常和AZF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对男性不育诊断时有必要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76.
傅铁军  何子纯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77-1878
目的探讨NIPPV治疗COPD合并肺大泡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合并肺大泡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32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及生命体征变化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能纠正COPD合并肺大泡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稳定生命体征,缩短病程,促进肺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双胆总管(double common bile duct,DCBD)变异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7~12月期间收治的2例DCBD变异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了DCBD的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例中1例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误判右肝管为胆囊管而将其横断;另一例于术中经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证实为DCBD,因合并胆总管囊肿、胆胰管汇合异常(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junction,APBDJ)及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行手术治疗。2例均为Ⅴb型DCBD。复习DCBD英文文献32篇,自1932年始共报道DCBD病例100例,其中以Ⅱ型和Ⅲ型最常见,Ⅴ型DCBD仅报道10例。自1994~2012年中文文献25篇,共收集DCBD 27例,其中以Ⅴ型最常见。本组2例为Ⅴb型DCBD。副胆总管(accessory common bile duct,ACBD)最常见开口于十二指肠、胃及胰管,常见合并症包括结石、APBDJ、胆总管囊肿、肿瘤等。结论 DCBD是极少见的肝外胆管解剖变异,常伴有胆管结石以及胆总管囊肿、APBDJ等其他胆道解剖异常,并潜在致癌的可能;增加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风险和胆道手术的复杂性,必须引起肝胆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联合血清CA125在外突性肌瘤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外突性肌瘤(A组)63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B组)51例,CT图像分别观察2组肿瘤供血动脉、卵巢静脉与肿瘤的关系、肿瘤强化特点、有无腹水,作出CT诊断;再结合血清CA125结果作出最终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肿瘤中2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A组,肿瘤由子宫动脉子宫支伴或不伴卵巢动脉供血;追踪卵巢静脉多数可见正常卵巢组织;肿瘤强化明显,可见“漩涡征”;血清CA125多为正常,不易合并腹水;B组,肿瘤主要由卵巢动脉伴或不伴子宫动脉卵巢支供血;可见卵巢血管蒂征(ovarian vascular sign,OVPS),追踪卵巢静脉不能显示完整卵巢组织;增强后肿瘤无或轻度延迟强化,血清CA125多升高,常合并腹水。2组肿瘤单独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48%(57/63)、80.39%(41/51),联合血清CA125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65%(59/63)、86.27%(44/51)。结论: 根据肿瘤的CT特点并结合血清CA125结果,对女性盆腔内外突性肌瘤及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9.
<正> 硬麻或全麻后以及腹部手术本身的损伤反应,胃肠功能生理节律的破坏,电解质紊乱,腹腔内炎性渗出,局部水肿、粘连、扭转、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均可引起肠麻痹,从而影  相似文献   
80.
脓性分泌物中检出河生肠杆菌生物2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3月 ,我们从一患者右小腿溃疡脓性分泌物中培养出E amnigenusbiogroup2 (河生肠杆菌生物 2群 )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 ,男性 ,5 6 y ,两年前右踝内侧曾患溃疡 ,自称用中草药治愈。 2 0 0 0年 8月份右小腿内侧皮肤又患溃疡且双下肢瘙痒 ,自行用皮炎平治疗无效。近两个月溃疡面逐渐扩大加深。 2 0 0 1年 3月 2日来我院门诊检查 ,右小腿内侧下段有2× 3cm大小潜行性溃疡 ,以“小腿溃疡伴湿疹”收住我院。体温 36 .8℃~ 37.2℃ ,WBC 2 .0× 10 9/L ,N 0 .5 6 ,L 0 .44 ,Hb12 5 g/L ,右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