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54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602篇
耳鼻咽喉   1025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829篇
口腔科学   781篇
临床医学   4335篇
内科学   2927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447篇
特种医学   2911篇
外科学   2255篇
综合类   6256篇
预防医学   3027篇
眼科学   331篇
药学   1592篇
  8篇
中国医学   451篇
肿瘤学   5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427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1073篇
  2013年   1410篇
  2012年   1653篇
  2011年   1942篇
  2010年   2078篇
  2009年   2010篇
  2008年   2188篇
  2007年   2066篇
  2006年   2036篇
  2005年   1847篇
  2004年   1758篇
  2003年   1747篇
  2002年   1292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692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12例病灶造影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均无增强,呈边界清晰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区。结论:超声造影对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具有较高的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12例病灶造影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均无增强,呈边界清晰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区。结论:超声造影对诊断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2.
磁共振尿路成像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诊断肾移植输尿管坏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2例肾移植术后怀疑输尿管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为移植肾区肿痛、少尿或无尿,B超提示移植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移植肾周积液,用重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行MRU检查。结果:MRU均显示移植肾盂及肾盏扩张,输尿管上段扩张,重T2WI表现为高信号。输尿管连续性消失,其下方为局限性包裹液性区。在渗出的包裹性尿液邻近或下方可见高信号的膀胱影。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探查,术中均发现输尿管有坏死,坏死部位与MRU显示输尿管连续性消失部位一致,输尿管坏死下方可见渗出的尿液,与MRU所见局限性包裹液性区相吻合。结论:MRU诊断肾移植后输尿管坏死具有极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3.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芪具有补气、补脾胃、益肺肾的功能,近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黄芪多糖、氨基酸、皂甙及黄酮类等多种成分,提取黄芪的有效成分制成的黄芪注射液和口服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笔者就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胸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修复术创伤性小,可应用于治疗多种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主动脉疾病很敏感。术前可通过TEE找到撕裂的内膜片、发现内膜破口、区分类型、区分真假腔及了解心脏状况。术中TEE用于引导导管插至正确位置、观察支架放置过程、监测心功能和室壁运动状况、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诊通过TEE观察支架内血流情况、检出并发症如内漏等。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中国与美国克罗恩(Croh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1985~2004年收治的85例Crohn病患者与美国克利夫兰医院(CCF)1985~2004年收治的68例Croh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301医院Crohn病患者的男女比为1.74:1,CCF为1:1.43。CCF患者的家族史阳性率和肠外表现发生率均高于301医院(P〈0.05)。301医院患者中病变累及回肠末端者(69.41%)较多,无一例累及肛周,临床表现以溃疡(65.88%)和上皮样肉芽肿(34.12%)多见,溃疡、肠腔梗阻发生率高于CCF患者(P〈0.05)。CCF患者中累及结肠及直肠的病例较多,肛周瘘管或直肠阴道瘘(51.47%)较多见,肛周病变、腹腔内瘘发生率显著高于301医院(P〈0.05)。301医院药物治疗以柳氮磺吡啶(54.12%)、5-氨基水杨酸(18.82%)及甲硝唑(21.18%)为主,CCF以激素(60.29%)、硫唑嘌呤(33.82%)、infliximab(45.59%)为主。CCF手术治疗患者明显多于301医院(P〈0.01)。结论 301医院与CCF的Crohn病患者临床特征存在差异,这是两者在治疗时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6.
C—fos癌基因表达法是利用神经元受到兴奋性刺激后C—fos基因的表达剧增和FOS蛋白在胞核内迅速堆积的特点,应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的手段对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生理进行研究的方法。本根据国外有关献对其方法的建立加以综述,并着重阐述它在听觉中枢系统(主要是耳蜗核和下丘核)研究中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7.
不同临床和病理分型对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临床和病理分型与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1993年至200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98例病例资料。结果临床分型Ⅰ型34例,Ⅱ型60例,Ⅲa型27例,Ⅲb型33例,Ⅳ型19例,Ⅴa型6例。Ⅴb型19例。病理高分化腺癌35例,中分化腺癌52例,低分化腺癌54例,三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5、11、5.5个月;病理切缘阴性者与切缘阳性者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手术并发症出现率41.4%,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根据临床分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病理切缘阴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阐明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和开发现状。方法: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目前磺脲类药物仍然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且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都是疗效明确、经济适用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蛋白- 2(M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脂多糖(LPS)按5 mg/kg体重由大鼠腹腔注射制作脓毒症动物模型,注射后2 h留取肝脏组织检测TLR4、MD-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雌二醇含量。结果正常雌雄性大鼠肝脏组织均可表达少量TLR4、MD-2、TNF-α基因,其中雌性组分别为0.175±0.034、0.211±0.044、0.201±0.068; 雄性组分别为0.205±0.061、0.243±0.049、0.243±0.063,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LPS刺激后雌性大鼠肝脏组织上述指标分别为0.615±0.089、0.708±0.181、0.730± 0.118,血浆中ALT含量为(81.07±10.72)U/L;雄性组分别为0.723±0.091、1.123±0.272、 0.881±0.156,ALT含量为(106.39±14.21)U/L,雌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 0.05)。相关分析表明雌性及雄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TLR4及TNF-α基因表达与相应性别大鼠血浆中雌二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LPS刺激后大鼠肝脏组织TLR4、MD-2及 TNF-α基因表达存在性别差异,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可能导致雌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损伤较雄性轻。  相似文献   
80.
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挽救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复发后的临床表现、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再手术的意义及缺损组织的修复。方法 排除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仅收集治疗后复发并且有再手术意义的病例。应用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率,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运算。结果 1993~2002年共有25例患者符合要求。男19例,女6例,年龄13~66岁,平均46.1岁。所有患者均有至少1次手术或放射治疗史。末次治疗至复发的时间2周~4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80%的患者肿瘤复发出现于末次治疗后2年内。术后随访1~65个月。再手术中无死亡病例。5例健在无肿瘤复发;局部复发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经过1刀或手术治疗后2例健在、1例带瘤生存;死于局部复发13例,死于肺转移1例,死于无关疾病1例,失访2例。1年生存率62.5%,2年生存率43.7%,3年生存率29.1%,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次,中枢性尿崩症1例次,皮瓣部分坏死1例次。手术修补脑脊液漏l例。结论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多发生于末次治疗后2年之内,主要症状是头痛及局部隆起。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与复发密切相关。合理、及时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运用有效修复手段的再手术可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并发症主要是脑脊液漏,多数可通过保守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