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脂联素(ADPN)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雄性SPF级SD大鼠30只,体重量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24 h后取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BMC中PPARγ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ADPN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PBMC中PPARγ表达水平和血浆中的ADPN水平明显降低,而罗格列酮(RSG)处理的脓毒症组则显著上升.结论 脓毒症大鼠PPARγ基因表达与ADPN水平降低,RSG干预的脓毒症大鼠PPARγ,基因表达与ADPN水平上升,两者呈正相关性;PPARγ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是脓毒症大鼠血浆ADPN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S100A2基因的突变及杂合性缺失,从DNA水平探讨S100A2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SSCP和微卫星结合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胃癌组织中S100A2基因的突变及缺失情况.结果 40例胃癌标本中,未发现S100A2基因缺失,亦未检测到S100A2基因第二外显子和第三外显子的突变.结论 S100A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下调可能不是由S100A2基因杂合性缺失与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p27和核糖体磷酸化蛋白大亚基P0(RPLP0)蛋白在潜伏膜蛋白1(LMP1)阳性鼻咽癌细胞中的表达,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p27和RPLP0蛋白表达与LMP1表达之间的关系,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MP1、p27和RPLP0蛋白在30例鼻咽上皮组织和60例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 (1)LMP1在鼻咽上皮和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和90.0%;(2)与LMP1(-)组织比较,p27蛋白在LMP1(+)的鼻咽上皮和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降低,而RPLP0蛋白表达与之相反;(3)p27蛋白和RPLP0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年龄、LMP1蛋白的表达、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患者年龄小、LMP1(-)、无淋巴结转移、TNM I期和II期时,p27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而RPLP0蛋白表达则反之(P<0.05)。结论: LMP1在鼻咽上皮和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下调p27和上调RPLP0蛋白的表达;鼻咽癌患者年龄小、LMP1(-)、无淋巴结转移、TNM I期和II期时,p27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而RPLP0蛋白表达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鼠源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株,用ox-LDL(50μg/mL)孵育细胞以诱导泡沫细胞,同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丹参酮ⅡA(10-5,10-4和10-3mol/L)处理。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荷脂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和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的水平。采用[3H]标记的胆固醇测定胆固醇流出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Ox-LDL处理48 h后,与正常巨噬细胞相比,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内可见大量的脂滴,形态多呈不规则形。与泡沫细胞模型相比,10-4或10-3mol/L丹参酮ⅡA处理组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细胞体积明显缩小。与泡沫细胞模型组相比,10-4或10-3mol/L丹参酮ⅡA显著性降低了细胞内TC,FC,CE水平和CE/TC比值,显著性增加了细胞胆固醇流出率和ABCA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ox-LDL诱导的鼠源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增加泡沫细胞中ABCA1的表达,促进胆固醇流出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紫花牡荆素(casticin)诱导人卵巢癌CoC1细胞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casticin处理体外培养的CoC1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细胞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分析Mcl-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紫花牡荆素以浓度依赖方式增高CoC1细胞凋亡率和激活caspase-3(P〈0.05)。1.0μmoL·L-1casticin以时间依赖方式降低Mcl-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casticin诱导CoC1细胞凋亡与其抑制Mcl-1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医院近2年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7~2008年ICU送检的1013份标本,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562株病原菌,阳性率55.5%,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1.0%)、鲍氏不动杆菌(16.7%)、大肠埃希菌(8.2%)、产酸克雷伯菌(7.1%)、肺炎克雷伯菌(6.0 0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2%)与阴沟肠杆菌(4.6%);在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而对其他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中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敏感;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高于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肠球菌属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万古霉素与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ICU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菌均存在严重耐药问题,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间歇性热量限制对辐射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辐射+随意饮食组(sham-irradiation and ad libitum,Sham-AL)、辐射+随意饮食组(irradiation and ad libitum,IR-AL)、辐射...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病毒性心肌炎(VM)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同龄健康儿童各20例,采用全血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并对VM患儿CAR表达值与心功能(EF值)的变化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表明,心肌炎组(VM组)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t=6.23、10.87,P均<0.01);其MFI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757,P<0.05)。结论CAR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患儿对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对VM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柯萨奇B组病毒性DCM及正常人各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并对DCM患者CAR表达值与心功能值[射血分数(EF)]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心肌病组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9和7.21,P均<0.01),而且其MFI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5).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性D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增加,外周血白细胞CAR水平的检测,有助于DCM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构建肌酐水解酶的重组质粒转染至大肠杆菌中,研究其蛋白的表达及活性。方法根据Genbank上肌酐水解酶基因序列(D45424.1),进行生物合成,得到肌酐水解酶基因片段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与质粒GV296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GV296-C,转染至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成基因工程菌GV296-C/BL21(DE3)。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分析后,测定培养液肌酐浓度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GV296-C,电泳显示目的片段约为0.783Kb,测序结果与D45424.1基因序列一致。重组质粒GV296-C转染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SDS-PAGE分析酶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9KD。结论成功构建工程菌GV296-C/BL21(DE3),诱导后高效表达肌酐水解酶,具有水解肌酐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