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张超    周业  谢黎明  贺修胜  张志伟 《医学信息》2018,(22):55-59
目的 了解RTN4蛋白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将pIRESneo3-RTN4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粘膜上皮GES1细胞,建立RTN4高表达的GES1-RTN4细胞系;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平皿克隆与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观察RTN4高表达对GES1细胞生长与增殖、周期与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检测GES1-RTN4细胞中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GES1-RTN4细胞的生长速度较GES1和GES1-pIRESneo3细胞加快,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GES1-RTN4细胞较GES1和GES1-pIRESneo3细胞克隆体积大、数目多,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GES1-RTN4细胞中S期细胞比例较GES1和GES1-pIRESneo3细胞增加,细胞增殖指数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GES1-RTN4细胞中IκBα蛋白表达较GES1和GES1-pIRESneo3细胞减少,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 RTN4通过活化NF-κB信号通路,提高细胞增殖指数,抑制细胞凋亡,促进GES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hoxyl-5,4'-di-n-octylgenistein,DFOG)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二氟甲基化或烷基化得到一系列金雀异黄素衍生物。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分析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9个金雀异黄素衍生物较先导化合物GEN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DFOG对A549细胞活性显示最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3.9μmol·L^-1。DFOG(2.0、4.0和8.0μmol·L^-1)作用48h的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8.0μmol·L^-1DFOG处理A549细胞48h导致典型DNA梯形条带形成。8.0μmol·L1DFOG处理A549细胞6h、12h和24h,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Bax蛋白表达上升。结论 DFOG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与其增高Bax/Bcl-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白介素2(IL-2)基因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Gpd抗原编码基因融合构建双价核酸疫苗免疫新西兰兔后的免疫应答效果及感染Tp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IL-2,与先期构建的pcDNA3.1(+)/Gpd真核表达重组体分别设为两个疫苗实验组,同时设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共4组,每组18只雄性新西兰兔,肌肉多点注射初次免疫,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各实验组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进行感染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L-2及干扰素γ(IFN-γ)诱导水平,噻唑蓝法检测兔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用pcDNA3.1(+)/Gpd-IL-2融合双价疫苗和pcDNA3.1(+)/Gpd单基因疫苗在免疫期间和感染期间均能检测到高滴度的IgG特异性抗体,最高滴度分别可达1∶4096和1∶1024(P值均<0.01);两疫苗组之间在免疫及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1);免疫后第8周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及单基因核酸疫苗组兔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分别为(447±22.4)μg/L、(225±17.6)μg/L,IL-2分别为(167±15.7)μg/L、(110±12.6)μg/L,均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1);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兔脾细胞受相应蛋白刺激均有明显增殖反应,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 0.01).早期感染皮损观察显示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较之单基因疫苗组有着更低的皮损Tp检测阳性率(17.5%)、溃疡病灶发生率(15%)以及更短的皮损愈合时间.结论 用pcDNA3.1(+)/Gpd-IL-2双基因融合疫苗在兔体内能更有效地诱导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对家兔离体肠系膜动脉收缩性能的影响及其与血管内皮的关系。方法:分离家兔肠系膜动脉,采用组胺为兔肠系膜动脉环的预收缩剂,观察血管张力的改变,检测甲基莲心碱对肠系膜动脉收缩性能的影响;通过检测去血管内皮组和完整内皮组动脉的张力改变情况,观察甲基莲心碱对家兔肠系膜动脉收缩性能的影响是否依赖于血管内皮。结果:甲基莲心碱能舒张由组胺引起的兔肠系膜动脉环收缩;甲基莲心碱对于无论是内皮完整血管还是去内皮血管,都能使其由收缩状态转化为舒张状态,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基莲心碱对收缩着的肠系膜动脉诱发的舒张作用不依赖于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25.
肝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病。该病可引起胆道梗阻及胆汁淤积,继而增加结石的发生率,而机械梗阻及反复炎症刺激将加重胆道梗阻,从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肝萎缩、肝硬化等,甚至诱发胆管癌变。肝内胆管癌(ICC)是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有着恶性程度高、手术根治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因此也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ICC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众多研究表明,肝胆管结石是ICC的高危因素之一,在结石长期的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下,胆管上皮沿着增生修复、不典型性增生、癌前病变的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演变成ICC。因此,根据致病因素与结石相关程度将ICC分为结石性肝内胆管癌(HICC)和非结石性肝内胆管癌(NHICC)。外科手术仍是ICC的主要治疗方式,早期根治性肝切除术可有效提高I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预后。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高发地区,近年来HICC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因而针对HICC的综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HICC为中心,归纳出HICC与NHICC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差异,以期为HICC患者在整个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诊断率、精准治疗、加速康复、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常规抗结核基础上联合异烟肼及地塞米松胸腔注射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感染科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4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96)和联合异烟肼地塞米松组(n=98)。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异烟肼地塞米松组患者在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以异烟肼0.1 g、地塞米松5 mg胸腔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胸水吸收情况、治疗的总效率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异烟肼地塞米松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胸水的吸收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缩短(P<0.05);联合异烟肼地塞米松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有效率(P<0.05);联合异烟肼地塞米松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不良反应均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联合异烟肼、地塞米松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有效缩短住院天数、加快胸水吸收、减少胸膜增厚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7.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自闭症和成瘾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由于其异常的思维模式、认知、情绪状态和行为导致生活品质下降。目前,上述疾病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来临床与动物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可能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的炎症反应能激活小胶质细胞,从而导致促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反过来,促炎症因子亦能加剧神经炎症反应、神经元退化以及大脑功能损伤。本文主要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二氧化硫(SO2)对链脲佐菌素(STZ)和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对细胞凋亡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同源物2/3(Smad2/3)通路的影响,阐明SO2改善糖尿病心肌纤维化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2DM组、T2DM+SO2组和SO2组。除对照组和SO2组外,T2DM组和T2DM+SO2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STZ(35 mg·kg-1)和高糖高脂饮食建立T2DM大鼠模型,T2DM+SO2组和SO2组大鼠腹腔注射外源性SO2供体[亚硫酸钠(Na2SO3)/亚硫酸氢钠(NaHSO3),85 mg·kg-1·d-1],共8周,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病理形态表现,并计算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紊乱,心肌胶原纤维形成明显增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ColⅢ)、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TGF-β1、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2DM组比较,T2DM+SO2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心肌胶原纤维形成明显减少,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α-SMA、Col Ⅲ、Bax、TGF-β1、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SO2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O2可通过抑制促凋亡相关蛋白和TGF-β1/Smad2/3通路蛋白表达,缓解T2DM大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BRD4)抑制剂JQ1在甲醛诱导炎性痛模型小鼠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 方法 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甲醛注射5 min、30 min和60 min组,每组8只,Western blotting(n=4/组)和Real-time PCR(n=4/组)检测各组小鼠脊髓BRD4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66只小鼠随机分为甲醛注射组,溶媒(DMSO)加甲醛注射组,以及6.25、12.5、25 和50 mg/kg JQ1注射加甲醛溶液组,每组11只,观察BRD4抑制剂JQ1对每组小鼠自发性疼痛的影响(n=11/组);免疫组织化学(n=3/组)、Real-time PCR(n=4/组)或Western blotting(n=4/组)的方法检测25 mg/kg JQ1对模型小鼠脊髓即早基因c-fos及谷氨酸受体2(GluR2)表达的影响。 结果 甲醛注射后30 min和60 min,小鼠脊髓BRD4的蛋白(P<0.01)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行为学结果显示,25 mg/kg和50 mg/kg JQ1处理组小鼠第Ⅱ相痛反应持续时间与溶媒(DMSO)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 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 PCR结果显示,25 mg/kg JQ1干预明显减少小鼠脊髓c-fos的阳性细胞数(P<0.05) 和mRNA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5 mg/kg JQ1干预明显降低甲醛诱导的小鼠脊髓GluR2(P<0.001)的蛋白表达。 结论 BRD4在炎性痛中枢敏化中起重要作用,JQ1可能是通过抑制疼痛中枢敏化的形成从而缓解炎性疼痛。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胃癌初诊患者血清miR-20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集45例原发胃癌初诊患者血清,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加入cel-miR-39作为数据标准化指标,检测血清miR-20a的表达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miR-20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低分化组血清miR-20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miR-20a在Ⅱ、Ⅲ、Ⅳ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期,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miR-20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miR-20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用于胃癌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