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13例单纯的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28~59岁,平均49.2岁。随访时检查膝关节功能,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末次随诊结果采用Rasmussen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5.1周。随访期间未见复位丢失,1例出现足背麻木,足背伸力及伸趾力减弱;1例出现切口红肿,少量淡黄色渗液,经扩大创口,引流换药后治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3~18分,平均(16.50±0.67)分;Rasmussen功能评分13~30分,平均(25.20±2.21)分;膝关节活动度0°~135°,平均运动范围(125.3±9.3)°。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2.
何磊  钱宇  金以军 《中国骨伤》2014,27(12):1056-1061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一般压缩骨折与严重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对60例(7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其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59~90岁,平均72.1岁.其中一般压缩骨折患者38例(44个椎体),男7例,女31例;年龄59~87岁,平均(71.8±6.1)岁,二椎体骨折6例,T9 1椎,T105椎,T.7椎,T12 13椎,L1 9椎,L24椎,L34椎,L41椎.严重压缩骨折患者22例(26个椎体),男3例,女19例;年龄63~90岁,平均(72.6±7.2)岁;二椎体骨折4例,T9 1椎,T102椎,Tn3椎,T12 9椎,L16椎,Ls 3椎,L3 2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计算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与Cobb角的平均矫正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后72 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10.1个月.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一般骨折组手术时间短于严重椎体骨折组(P<0.05),而骨水泥注入量大于椎体严重骨折组(P<0.05),且椎体一般骨折组在术后椎体平均恢复率与Cobb角的平均矫正度均优于椎体严重骨折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一般骨折组有3例(3椎)发生骨水泥渗漏(6.8%),椎体严重骨折组有5例(5椎)发生骨水泥渗漏(1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一般压缩骨折及椎体严重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椎体一般压缩骨折患者在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较矫正上优于椎体严重压缩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