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7例,其中12例采用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3岁(25~56岁);B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23~61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所有患者均于麻醉状态下行体位复位,B组行后路常规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A组在B组方法 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观测患者后凸畸形(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9个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A组为0.089±0.036,B组为0.023±0.048(P<0.001);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为(9.88±7.69)°,B组为(5.19±3.24)°(P<0.05);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A组为(39.3±5.2)%,B组为(20.6±6.5)%(P<0.05).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 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32.
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手术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本组男32例,女9例;年龄12~67岁,平均41岁.Hangman骨折21例,C2椎体骨折2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连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2例,C1,2椎体结核4例,C3骨巨细胞瘤2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高位前方咽后入路显露C1~C3,Hangman骨折和C2椎体骨折复位后行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先天性齿状突不连行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寰枢融合;结核行病灶清除,肿瘤行切除重建.创伤患者脊髓损伤按美围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评定,非创伤患者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 结果 41例患者均成功显露C1前弓~C3椎体,骨折患者行复位减压融合内固定;结核、肿瘤患者行病灶切除重建.创伤患者脊髓功能正常者无神经功能损害,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部分恢复.非创伤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8.9分增加至12.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优/良/可)达到94%.3例出现舌下神经牵拉症状,2例出现面神经刺激症状,无伤口感染. 结论 前方高位咽后入路可充分显露上颈椎,完成复位减压和稳定重建,并最大限度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3.
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技巧、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以及不同程度伸(足母)肌力或跟腱反射减弱,同时辅以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常规内镜(METRx)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将黄韧带向中线卷曲剥离成上、外、下三面游离的黄韧带瓣,用神经根拉钩将神经根拉向内侧以充分显露突出的腰椎间盘.椎间盘摘除和神经根松解后,将黄韧带瓣恢复到原来解剖部位.结果65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0~170 min,(136±21)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6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5月,疗效评定按Nahi分级标准:优42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60/65).结论内镜下(METRx)保留腰椎黄韧带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降低术后腰椎管外瘢痕向腰椎管内生长,是非常好的天然解剖结构屏障.  相似文献   
34.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herapeutic result of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using Sextant-R system in treating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ethod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e, Sextant-R pere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group (Sextant-R group, 14 patients) and 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group (open surgery group, 22 pati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done on surgical incision, operation duration, sur-gical blood loss and deformity correction. Results In Sextant-R group and open surgery group respec-tively, the incision size was (7.1±0. 9) cm and (16.8 ± 1.6) cm (P <0. 05), operation duration (1.1±0.7) hoursand (2.4 ±0.8) hours (P<0.05), surgical blood loss (89.3 ±12.1) ml and (325.0±123.6) ml (P < 0.01), surgical draining loss (12.6 ± 3.2) ml and (147.3 ± 36.1) ml (P < 0. 01),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of Cobb' s angle (4.5 ± 2.4)° and (1.0± 2.3)° (P < 0. 05), sag-ittal index (10.2 ± 10.1)° and (5.5 ± 8.6)° (P < 0.05) and anterior height of fracture vertebral body (85.0 ±7.0)% and (95.5 ±2.2)% (P <0.05). Conclusion Pereutaneous pediele screw fixation using Sextant-R system is a goo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 under strict control of surgical indications.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综合征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9~73岁,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单纯颈椎间盘突出11例,椎管狭窄19例,仅MRI脊髓影像异常而无明显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表现13例.43例均经前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 4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均获明显改善,ASIA评分平均由入院时的43.7恢复到87.4.[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中央型颈脊髓损伤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MRI显示无明显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省神经节(DRG)血一神经屏障微血管内皮细胞阴离子微区(AMD)的分布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与损伤后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采用阳离子肢体金(CCG)探针和系列酶消化包埋后标记法观测。结果:1、DRG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着阴离子分布的极化区;2、涎酸葡萄糖合物为DRG血管内皮细胞阴离子微区分子的主要成分。结论:DRG血管内皮细胞对血浆中蛋白仍具有阴离子通透性屏障作用。DRG微血管内皮细胞阴离子屏障的损伤将导致微血管通透性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7.
Zhou Y  Wang J  Chu TW  Li CQ  Zheng WJ  Hao Y  Pan Y  Zhang Z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4):967-971
目的 探讨内窥镜(METRx)下经X-Tube单侧神经孔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完成的42例内窥镜(METRx)下经X-Tube单侧神经孔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的近期疗效进行总结分析。42例患者中,男1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6岁。均为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和腰椎弓根峡部嵌裂伴滑脱的患者。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40min;平均出血量140ml;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c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5d;按照Nakai分级,优23例(62.2%),良11例(29.2%),可3例(8.6%)。椎间植骨融合率91.9%。5例患者(11.9%)发生并发症。结论 内窥镜(METRx)下经X—Tube单侧神经孔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轻、出血少、术后手术伤口疼痛较轻等优点,是临床上可供选择的一种微创新术式。  相似文献   
3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至今临床上尚无有效办法治疗脊髓损伤.目前,关于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集中在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与促进神经组织再生等方面[1].众所周知,髓鞘是神经系统所特有的结构,对维持轴突正常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起着重要作用.轴突脱髓鞘改变是脊髓损伤常见的病理变化.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后轴突脱髓鞘变化是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1].因此,笔者就目前关于促进轴突再髓鞘化改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内镜辅助下微创腰椎间盘翻修术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单纯减压与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结果 .方法 共32例微创腰椎间盘翻修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平均45.7岁.其中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84.4%),平均随访25.5个月.临床患者被分为二组:内镜下单纯减压组(14例)和内镜下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13例).疗效评定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评分)和Nakai分级评定.结果 二组患者术后平均腰腿痛VAS指数显著降低,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统计学意义.根据Nakai分级;单纯减压组优良率92.8%,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85.5%.虽然二组优良率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793),但单纯减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治疗费用都显著低于减压内固定组(P<0.05).结论 内镜下微创腰椎间盘翻修术非常有效和安全,内镜下单纯纤维瘢痕组织松解和椎间盘摘除减压是腰椎间盘翻修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0.
胸腰惟是人体的中枢支柱,胸腰段(T11-L2)是相对活动椎与稳定椎的交界处.极易骨折:大多数脊柱骨折都发生在胸腰段并导致严重的脊往前柱骨折.而前柱承受了脊柱的压力性负荷,前柱骨折将严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大多数胸腰段骨折都会造成脊髓的前方压迫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为恢复神经功能和重建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