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强  申屠刚  伍亚民  李骥  王刚 《中国骨伤》2010,23(11):841-844
目的:探讨FK506缓释剂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9月,选取32只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00~250 g,1%戊巴比妥钠(30 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麻醉。取股后斜切口,暴露右侧坐骨神经,10倍显微镜下游离坐骨神经,并在梨状肌出口下方5 mm处将坐骨神经切除约8 mm,任其回缩,造成10 mm缺损,用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坐骨神经10 mm缺损,根据梭形管的两支管内加入的药物不同将动物随机均分为A组(两支管内均加入几丁糖凝胶)和B组[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加生理盐水(B1组);另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加 FK506(B2组)].每组16只,于术后8、12周对再生神经的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并对术后12周的再生神经行皮层感觉诱发电位(CSE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神经传导速度(CV)进行测定。结果:术后8、12周,A组两支管内再生神经纤维组织病理形态无明显差异,电生理功能检测无统计学意义;B组注入FK506 侧(B2组)再生纤维粗细均匀,排列整齐,明显优于对照侧(B1组);术后12周,B2组较B1组的CSEP、CMAP的潜伏期短,而振幅高,传导速度快。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FK506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纤维电生理功能恢复,为周围神经损伤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β防御素-3(human beta-defensin-3,HBD-3)在人工关节感染患者松质骨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按临床诊断收集术中切取的假体周围的松质骨和正常髂骨,并分为以下4组:人工关节感染组13例,假体无菌性松动组8例,占位器治疗后组9例,正常组7例。采用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阳性细胞数目及强度并采用Image-pro plus(IPP)7.0C软件测量平均光密度值。收集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HE染色4组无明显差别,免疫荧光染色以人工关节感染组阳性细胞最多、阳性程度及平均光密度值最高,依次为假体无细菌性松动组,占位器后组及正常组。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ESR和CRP感染组最高,其余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HBD3在人工关节感染及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的假体周围组织和松质骨中存在高表达,且在感染与松动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自由伊拉克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OIF)”和“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OEF)”两次战争中,爆炸冲击伤是主要的致伤机制,导致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较既往战争明显升高,达到21% ~28%.轻、中、重型TBI分别占比约82.4%、8.3%和1.0%.其中,中/重型TBI仍是战亡的首要原因,而轻型TBI后遗症多.美军针对这些流行病学特征制定了对应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加强作战人员头部防护、采用综合救治措施防止中/重型TBI的继发性损伤、重视轻型TBI的治疗和预后、重视TBI伤员的功能康复、组织规范有序的TBI研究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美军TBI的整体救治水平.以上经验给我军的启发诸如:①现代战争中致伤因素的变化导致TBI的流行病学发生改变,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制订对应的治疗策略,并需要配套相应的诊断及治疗设备、药品和救治人员;②增加针对性和实战化的研究;③结合我军的战略方向,研发适合我军未来作战的TBI战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3岁.因大便带血4个月余,肠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直肠腺癌于2009年4月入住我院.该患者30年前双髋关节相继出现僵硬疼痛,最终发展为全脊柱屈曲强直,伴有鼾症、慢性支气管炎.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9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87/70 mm Hg(1 mm Hg=0.133 kPa);脊柱严重后凸畸形,约100°,剑突下距耻骨联合仅10cm,颈、胸、腰椎均屈曲强直,双髋关节呈屈曲位约15°强直;肛门指诊距肛缘5 cm扪及可活动的包块,下缘呈菜花状,占肠周径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加鱼油肠外营养对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本中心收治的2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鱼油组和常规组,入院后即按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方式给药:常规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2 g·kg-1·d-1,鱼油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0 g·kg-1·d-1加鱼油0.2 g·kg-1·d-1,均连续使用5 d.于入院后及治疗后第3、6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CRP、MIF、IFN-γ及IL-4浓度.结果 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CRP、MIF、IL-4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第3大,鱼油组CRP、IL-4水平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MIF水平较常规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常规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6天,鱼油组CRP、IL-4水平均较常规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常规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 常规治疗的同时,补充ω-3 PUFAs可以显著改善多发伤患者机体免疫防御,有效抑制了 Th1/Th2应答模式的偏移,降低了多发伤后过度的炎症反应程度,对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PPH术治疗痔疮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痔疮是肛肠疾患中的常见病,任何年龄,男女都能得病.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痔疮手术治疗领域有重要的进展,从传统的痔手术发展到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PH),PPH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是目前治疗以环状脱垂的Ⅲ、Ⅳ度内痔、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以及导致功能性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直肠前膨出、直肠内脱垂的主要术式[2].  相似文献   
17.
多发伤早期救治中64层螺旋CT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多发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救治的284例多发伤,男性232例,女性52 例;平均年龄34.5岁.头颈伤54例,面部伤35例,胸部伤125例,腹部伤112例,骨盆及四肢伤104例,体表伤254例.合并休克103例.ISS 10~54分,平均16.3分.37例因伤情过重直接送入手术室,247例到院后3 h内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 螺旋CT检查时间8.4 min.21例初检时有漏诊.急诊手术154例,其中启动绿色通道74例,非手术治疗130例.治愈272例(95.8%);死亡12例(4.2%).结论 多发伤早期救治中应用64层螺旋CT有助于缩短院内术前时间,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223例胸部创伤的院内早期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223例胸部创伤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胸部创伤的早期临床救治.  相似文献   
19.
沈岳 《创伤外科杂志》2011,13(4):383-384
骨盆骨折常常由强大暴力所致,而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一种威胁生命的创伤。其威胁不但来源于骨折部位大量出血和休克等,也与各种骨盆骨折并发症有关。因此,骨盆骨折伤员的处置范围远远超出了骨折本身的复位和固定,涉及到多学科的创伤学处置。作者根据临床救治经验和文献复习,重点探讨了几种常见的以及虽少见但容易忽略的并发症,强调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置并发症往往是成功救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跟腱吻合器(Achillon)治疗17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观察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并按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按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本组优15例(占89%),良2例(占11%),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再次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采用2cm的微创切口应用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具有创伤小,局部血液循环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辅以术后短期、规范的石膏外固定及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可以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