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效果。方法:30例分为两组各15例,手法组采用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第4、6、8、12周摄X线片复查。结果:治疗后X线评分均上升,但手法组第8周、12周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可促使骨痂较快生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本组41例,所有患者均行中药汤药内服,针灸、理疗等康复疗法。结果:医药综合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椎间盘真空征由Magnusson[1]于1937年首次描述,是指随着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椎间盘脱水和裂隙扩大导致气体积聚。正常成年人群中1% ~ 3%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到椎间盘真空征[2],50岁以上腰腿痛患者检出率为20%[3]。椎间盘真空征可改变椎间盘的应力负荷,导致轴向不稳,加速退行性变,引起椎间盘源性腰痛[4];部分合并有明显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或气体积聚在硬膜外尤其是位于侧隐窝区、椎间孔区及椎间孔外口时,可压迫神经根,出现坐骨神经痛或严重的腰腿痛[5-6]。对于无症状的椎间盘真空征患者一般无须治疗;对于引起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但无神经根损伤的患者,首选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必要时可短期给予抗抑郁药物及阿片类药物[7];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者,可局部类固醇注射或给予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康复锻炼及心理干预[8]。对于伴有神经根损伤的患者,则须手术干预以解除压迫。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椎间盘真空征相关文献,就椎间盘真空征的发生机制、特征、临床相关性、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类黄酮调控p38MAPK/c-Fos信号通路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体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形成破骨细胞,干预组应用类黄酮对细胞进行处理,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细胞活性,再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观察p38MAPK通路及下游转录因子c-f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细胞形态学观察均可见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形态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减少,活性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干预组p38MAPK通路下游转录因子c-fos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干预组c-fos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黄酮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可抑制破骨细胞形态,并可通过下调p38MAPK通路中c-fos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减弱破骨细胞的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3D打印腕手矫形器(WHO)在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RA单侧腕关节病变患者70例,在常规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佩戴3D打印的1:1WHO,对照组佩戴传统WHO,治疗前后采用腕关节Mayo评分比较2组康复治疗后效果及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2组单侧腕关节Mayo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3D打印WHO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下肢开放性损伤患者常有大面积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复杂,常伴骨缺损、骨外露及主干血管损伤,且严重污染,失活或坏死组织不仅会阻碍伤口愈合过程,而且增加感染和脓毒血症发生风险,因此,彻底清创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1].传统清创术需多名医护人员全程托抬患肢,费力耗时. 下肢清创支护架的使用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手,但现用护架多为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急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两个受体(Flt-1、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重量打击法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急性损伤后大鼠脊髓VEGF受体Flt-1、Flk-1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Flt-1、Flk-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 h表达上调,24 ...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强化骨质疏松绵羊腰椎生物力学强度的体内动态变化。方法成年雌性绵羊12只行去势手术后饲养1年,测量去势前后腰椎骨密度。取L2~L5为实验对象,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处理,CPC组中,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射CPC 2.0 mL。于术后1 d、6周、12周和24周四个时间点各随机处死3只绵羊,对椎体行压缩实验,分别测量各组中椎体的最大压缩应力(ultimate compressive stress,σult)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ption value,EAV),对比分析同一时间点不同方法之间和同一方法的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力学指标。结果去势1年后绵羊腰椎骨密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绵羊模型建立成功。空白组中各时间点之间的σult和EA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PC组中各时间点之间的σult和EAV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同一时间点,CPC组螺钉的σult和EA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C对骨质疏松椎体的即时强度和远期强度均有显著的强化效果,它对椎体的强化效果在体内是动态稳定的,为脊柱达到坚强骨性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力学环境。CPC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吸收、可促骨生成和机械强度好的材料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何志军  李盛华 《中国骨伤》2004,17(4):233-234
我科自1997—2001年,改良梅花钉经皮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3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治疗的骨折全部愈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6.15)岁;女31例,年龄57~89岁,平均(71.06±7.89)岁。37例患者均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测量病椎穿刺角度、穿刺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术后对X线片骨水泥分布面积进行计算,分析经皮单侧穿刺在合适的穿刺角度下骨水泥的双侧分布效果,并按照VA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胸椎T8-T12穿刺角度28°~33°,平均30.4°;腰椎L1-L5穿刺角度28°~35°,平均31.3°。术后复查X线片正位片双侧骨水泥面积比值为0.97±0.15,双侧弥散面积基本均等,总体趋势为穿刺测面积略大于对侧面积。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着降低,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行单侧穿刺时,掌握适当外展角,使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达到双侧穿刺效果。通过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穿刺角度及进针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单侧穿刺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即可达到双侧穿刺分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