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21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1.
"双心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状态属于"双心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肖师受《内经》重阳思想的启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状态不同于普通"郁证",其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源于素体肝肾亏虚,病程日久,抑或久病失治,累及肾阳,其病机主要在于阳气虚,病位主要在肾,肾阳虚可致其余脏腑阳气俱虚,无以温煦、推动五脏气机正常运行,化生痰浊、水饮、血瘀,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应当首倡温肾阳,固本培元,佐以解郁,最后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1-2].企业、科研院所的发展,需要高校的人才和科研技术;高校的发展,可以借助企业、科研院所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丹龙醒脑方抗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据卫计委《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在2013年居民主要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中,脑血管病都排前三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而脑血管病中约80%属缺血性[1].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将发生缺血性脑损伤级联反应[2],使神经细胞大量丢失导致脑功能缺失;同时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神经干细胞被激活而发生神经再生[3].因此,干预级联反应减少脑缺血后神经细胞丢失和促进神经再生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肝病实脾”法对ACLF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解毒化瘀法为对照,研究"肝病实脾"法之解毒化瘀、益气健脾法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胃肠动力学及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解毒化瘀)及实验组(解毒化瘀+健脾),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然后用D-氨基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急性攻击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实验组在牛血清白蛋白攻击的同时用中药健脾颗粒至处死前7 d加用解毒化瘀颗粒进行灌胃治疗,对照组在处死前7 d用解毒化瘀颗粒灌胃治疗进行对照。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处死,其余各组于造模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门静脉内毒素、胃动素水平、胃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结果模型组门静脉内毒素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胃动素水平下降(P<0.01),胃内残留率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实验组在造模后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门静脉内毒素水平降低(P<0.01),胃动素水平升高(P<0.01),胃内残留率显著降低、小肠推进率提高(P<0.01);实验组在造模后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内毒素水平降低(P<0.01),胃动素水平升高(P<0.01),胃内残留率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提高(P<0.01)。结论 ACLF大鼠模型胃动素及胃肠动力存在异常,增强胃肠动力提高胃动素水平,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是"肝病实脾"法治疗ACLF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GP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2%链脲佐菌素(STZ)配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饮食制备DGP大鼠模型,连续8周;用One Touch血糖仪测血糖,尿糖试纸测尿糖,实验结束后观测大鼠胃排空率、肠移行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胃窦组织促生长素(Ghrelin)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GP模型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均明显升高(P0.01),胃排空率、肠移行率、血清GH水平及胃窦Ghrelin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DGP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血糖及尿糖值均明显降低(P0.05),胃排空率、肠移行率、血清GH水平及胃窦Ghrelin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电针能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胃肠排空,改善DGP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血清GH水平和胃窦组织Ghrelin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型大鼠Cx43蛋白的分布及Cajal间质细胞的修复与再生的影响,探讨舒胃汤治疗FD的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胃汤低剂量组(舒低组)、舒胃汤中剂量组(舒中组)、舒胃汤高剂量组(舒高组)和莫沙比利组(西药组),每组各12只.舒低组、舒中组、舒高组分别给予舒胃汤0.767 g/ml、1.534 g/ml、3.068 g/ml,西药组予莫沙必利1.37 mg/kg.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慢性束缚应激十过度疲劳十饮食失节),造成F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后第3天各组给予相应药液,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予以蒸馏水(10ml/kg),均为1次/d,持续14 d.第15天处死取胃窦组织和小肠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双染色观察Cx43蛋白的表达和ICC及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窦组织和小肠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高组、舒中组和西药组胃窦组织和小肠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C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胆碱能神经-ICC-SMC网络结构紊乱,ICC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P<0.01),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高组、舒中组和西药组ICC超微结构较为正常完整,胆碱能神经-ICC-SMC网络基本完整,ICC和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增多(P<0.01),荧光强度明显加强(P<0.01).[结论]舒胃汤能够上调Cx43蛋白的表达,修复ICC和促进ICC的再生,增加神经纤维的数目,从而保持胆碱能神经-ICC-SMC网络结构的完整,恢复胃肠动力而有效治疗FD.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综合无精子症患者生殖器彩超检查、性激素(TSH、LH、E2、T、PRL)水平检测、染色体检查结果等,统计分析其病因,研究总结无精子症患者的病因构成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共75例无精子症患者,收集患者生殖系统彩超、性激素水平、染色体检查结果、既往病史资料等资料,分析患者病因,按输精管道是否通畅区分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两大类。梗阻性无精子症根据彩超、MRI等明确男性生殖管道发育是否正常,区分为先天性梗阻(包括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发育异常或缺如)和获得性梗阻(生殖管道无明显发育异常);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则根据血清性激素水平、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微缺失等区分为睾丸因素(包含由于饮食习惯、内分泌、温度、睾丸扭转、外伤及隐睾等原因导致的无精子症)和睾丸前因素(包含由于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等原因导致的无精症)进行分类、比较。结果在所有75例患者中,梗阻性无精子症占26.67%(20/7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占66.67%(50/75),其中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占44.00%(33/75),染色体异常占16.00%(12/75),AZF缺失占6.67%(5/75);其他原因中药物性导致的占1.33%(1/75);原因不明5.33%(4/75)。结论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生殖道梗阻、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无精子症的主要原因,仍有少数患者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18.
蒋益兰教授认为"脾虚、瘀积、岩毒"并存是大肠癌发病的基本病机特点,瘀毒未尽合并正气不足是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病机;强调分期论治,以健脾益气法贯穿全程;重视身心合调和内外合治;灵活应用虫类药及活血化瘀药;以自拟"健脾消癌方"应用于临床20余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儿童及青少年急慢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容易反复发作,好发于冬春季节,其中男性患儿稍多女性患儿,发病原因与多呼吸道感染、胃肠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部位不定,以右下腹多见,也可见于脐周等其他部位,或有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由于患儿临床表现多样,需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相鉴别。西医治疗常采用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虽症状可得以缓解,但过程较为缓慢,且长期使用西药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中医中属于"腹痛"范畴,不同医家通过中医  相似文献   
20.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本文结合该病临床疗效及致病特点,从毒瘀痰虚等方面探讨了OSF的中医病因病机,提示OSF致病与邪毒外侵、痰瘀互结、正气虚弱密切相关,临床采取扶正祛邪,祛瘀化痰法相结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