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1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据统计.我国近视发病率在40%以上,并逐年上升,其中高度近视严重影响视力,并引发一系列不良眼部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临床上高度近视的诊断并不困难.但眼底检查不清楚时,其眼部并发症需通过高频超声检查来诊断。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在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医学生理论及技能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正确临床决策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将96名中西医结合专业5年制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由带教老师带领承担他们查房、制定治疗方案、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等日常临床工作;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EBM教学方法,观察EBM教学模式对实习结束后的理论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的影响,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及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EBM教学模式能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结论:将EBM引入临床实习教学,有利于带教质量的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及正确临床决策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93.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化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的、具有癌变可能的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治疗也较棘手。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OSF病人2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4.
对马王堆医书《养生方》46首方荆中的有关性药部分进行了分类统计、药物功效、主治及药物制法等方面的探讨,认为该书有关性药的记载,展现了秦汉时期对性药的研究和成就,其中制巾等法仍可供现今采用,并认为在药物的选用上有其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95.
用自拟清肺通腑汤对36例呼吸系感染性高热疾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同期西药治疗20例对照。结果表明:观察组其疗效、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3或0.5)。证实了中医中药治疗肺系高热急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肝病与ABO血型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6例肝病患者、131例非肝病患者及92名健康人的血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肝病组血型分布特征为A>O>B>AB,与健康组O>B>A>AB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97.
中药临床药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在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应充分认识学科特点与内涵,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特点,建立有别于西药临床药学的研究框架,重点围绕用药禁忌和复方配伍、用药剂量,品系质量、合理炮制、前型改进、新药评价与推介、汤剂煎煮方法和质量控制、择时服药与给药途径、西药与中西药联合使用、处方规范化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开展研究,并作了一般方法学介绍。  相似文献   
98.
对李新华老师治疗崩漏的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其治疗应掌握两个要点.即采用分步骤、分时期的治疗方法.并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施治.  相似文献   
99.
统计分析了11012例急诊创伤病例。资料表明,创伤就诊人次与气温呈正相关(P<0.01)。四肢骨折发病以11~20岁最多,占23.67%,男女性别比为2.11:1.左上肢骨折明显多于对侧(P<0.01),肩关节脱位多于肘关节脱位。并对以上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
将61例住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1.0~1.5小时针刺双侧合谷穴,对照组在必要时予维生素片。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非常显著,与对照组比P<0.001;术后第一天白细胞计数及伤口白膜的形成与对照组比,均差异显著P<0.01,<0.05。表明针刺有镇痛、消炎及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