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51.
目的探讨Pilon骨折分类、治疗与影响疗效因素的分析。方法对32例Pilon骨折(按Rüedi-Allgower分型:其中Pilon骨折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12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8例辅以外固定;20例给以植骨修补骨缺损,其中13例给以自体松质骨填塞,4例给以自体髂骨块植入,3例植入人工骨。结果自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采用Burwell-Chamley系统对骨折复位评分,其中优10例,良18例,可1例,差3例。结论在Pilon骨折治疗中,自体松质骨、髂骨块植骨有利修补严重骨缺损,提高内固定稳定性,使关节早期活动,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在改善截瘫患者踝关节屈伸功能和减轻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将60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CPM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CPM组应用CPM,对照组应用人工手法被动运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范围和骨密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PM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和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CPM可改善截瘫患者踝关节屈伸功能,减轻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背景: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方法多样,但由于坐骨神经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神经功能的恢复仍不理想。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损伤坐骨神经组织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 方法:将Wistar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神经两断端原位缝合,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坐骨神经切断处外膜内、外注射纤维蛋白凝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体;对照组于同处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粒。于用药后4,8,12周行大体观察、神经功能指数检测、电生理检测(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与结论:两组动物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实验组用药后1周有6只出现足底溃疡伴肌萎缩;对照组有5只出现足底溃疡。实验组4周时,纤维蛋白凝胶基本被吸收;8周时完全吸收;12周时,神经外形基本正常。对照组4周时,神经轻度充血、水肿;8周时,神经无水肿,与周围组织见少量粘连;12周时,神经周围见瘢痕形成。实验组4,8周的神经功能指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降低(P < 0.05),12周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提示纤维蛋白凝胶可以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载体,纤维蛋白凝胶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给药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纤维蛋白凝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载体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15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升降式颈椎骨折牵引床治疗颈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颈椎骨折病人在常规治疗(颅骨牵引和/或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升降式颈椎骨折牵引床。结果15例均治愈,无1例出现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栓塞性静脉炎、褥疮、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升降式颈椎骨折牵引床能提高颈椎骨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关节清理术)与观察组(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比较两组的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HSS量表中的活动度、屈曲畸形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稳定性、肌力、疼痛评分以及MCS、P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o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V0.05)。结论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经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远期生活质量,但术后康复十分重要,否则会形成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argeted one-channel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TO-PTED)和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青年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青年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采用TO-PTED治疗(TO-PTED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34(31.20±1.67)岁;病程10~39(26.30±0.41)个月。34例采用TLIF治疗(TLIF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2~34(32.10±1.74)岁;病程11~40(27.10±0.3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X线透视次数;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X线透视次数TO-PTED组分别为(76.30±5.08)min、(38.80±4.21)ml、(3.90±1.13)d、(8.80±2.53)次,TLIF组分别为(118.50±11.06)min、(162.71±19.31)ml、(7.30±1.42)d、(4.10±0.8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8.00±5.63)个月,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TO-PTED组优于TLIF组。结论:TO-PTED和TLIF治疗青年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TO-PTED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方面更有优势,但手术期间会增加患者接受术中辐射的次数  相似文献   
57.
2015年3月~2018年10月,我科采用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23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37~68岁。骨折AO分型:A型12例,B型7例,C型4例。伤后均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受伤至手术时间3~10 d。1.2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在同侧髂前下棘和胫骨结节处分别打入1枚4.0 mm斯氏针,安装复位外架牵开器。转动调整螺丝牵开复位,C臂机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后,在股骨髁外侧、股骨近端外侧分别取3 cm切口,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技术,用股骨外侧长钢板固定骨折端,两侧分别上4~5枚螺钉,透视无误后关闭切口。放置引流24~48 h,石膏外固定3~4周。  相似文献   
58.
59.
60.
[目的]探讨梯度弹力袜标准作业流程(SOP)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TURP的病人,经筛选将符合标准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我科DVT防治小组制定的梯度弹力袜SOP,对照组应用梯度弹力袜,但未执行SOP。观察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足背皮肤温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腓肠肌疼痛发生率等。[结果]术后观察组发生DVT(1例)低于对照组(7例,P0.05)。观察组下肢股浅静脉和腘窝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足背皮肤温度低于观察组(P0.001),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腓肠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度弹力袜SOP有效预防了TURP后DVT的发生,同时规范了临床弹力袜使用流程,降低了术后腓肠肌疼痛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和足背皮肤温度,同时有效降低TURP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