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背景: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骨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与推崇,但尚无ERAS在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T-End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中的应用效果的相关报道。目的:探讨ERAS在PT-Endo-LIF治疗LD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采用PT-Endo-LIF手术治疗单节段LDD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5例,围手术期采取常规干预模式;ERAS组45例,围手术期采取ERAS干预模式。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指数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和Likert量表分别评估患者手术疗效及满意度。采用改良Bridwell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影像学融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诊断及手术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的VAS、JOA、OD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无手术节段定位错误、血管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撕裂,术后无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ERAS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按照改良MacNab标准,ERAS组优良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Bridwell分级,所有患者均已融合(100%),两组影像学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do-LIF手术治疗LDD的围手术期采用ERAS干预模式可缩短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泰顺县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隔日1次,每次时间为30 min,疗程为1个月;治疗组采用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骨科熥药1剂/d,早晚各1次,腰椎牵引隔日1次,疗程为1个月。患者于确诊的即刻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确诊即刻腰椎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治疗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4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治愈4例,好转1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熥药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3.
杨晨  赵晨  汤军  葛新江  毕擎 《华西医学》2015,(3):426-431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下肱二头肌腱切除及固定术与肱二头肌腱修补术比较治疗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LAP)损伤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14年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2月,并手工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骨科论文及会议资料,收集肱二头肌腱切除及固定术与肱二头肌腱修补术比较治疗肩关节SLAP损伤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个RCT,共计1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肱二头肌腱修补术相比,肱二头肌腱切除及固定手术治疗肩关节SLAP损伤UCLA肩关节评分[WMD=3.43分,95%CI(2.29,4.56)分,P<0.000 01]、术后肩关节疼痛程度[WMD=1.18分,95%CI(0.30,2.05)分,P=0.009]、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价[WMD=0.96分,95%CI(0.51,1.41)分,P<0.000 1]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的评价[WMD=1.16分,95%CI(0.31,2.01)分,P=0.007]更优异,而两组在上肢前屈活动度[WMD=0.10分,95%CI(-0.87,1.06)分,P=0.84]、上肢前屈肌力[WMD=0.13分,95%CI(-0.09,0.35)分,P=0.25]的评分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二头肌腱切除及固定术治疗肩关节SLAP损伤疗效优于肱二头肌腱修补术。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且方法学质量不高,研究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体外评估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对11椎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标本行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管矢状径及椎体生物力学特性,观察术后骨水泥分布及有无渗漏.结果 术后椎体平均高度为(24.82±1.61)mm,明显高于术前的(20.73±1.37)Inin(P<0.01).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水泥在伤椎内集中分布于球囊扩张所形成的空间内,有1例出现骨水泥椎管内少量渗漏.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显示,伤椎术后强度明显高于骨折前水平(P<0.05),术后刚度明显低于骨折前水平(P<0.05).结论 对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标本选择性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强度,且不造成继发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45.
单双入路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入路与双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入路组和双入路组。单入路组16例,经皮伤椎单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单枚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双入路组36例,经皮伤椎双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在双侧分别放置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52例患者均未发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背痛缓解程度、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入路与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相似,单入路较双入路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上颈椎前路减压经咽后入路"窗口"显露技术在上颈椎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上位颈椎损伤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6~68岁,平均35岁.C2椎弓骨折(HangmanⅡ型)2例,C2,3椎间盘突出症2例,C2椎体结核1例.所有患者经高位前方咽后入路舌下神经、喉上神经、咽和颈动脉之间的"窗口"成功获得显露.Hangman骨折复位后行C2,3椎间盘切除椎闻植骨融合内固定.C2,3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相应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C2椎体结核行病灶清除并植骨等.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在舌下神经、喉上神经、咽和颈动脉之间的"窗口"显露出C1前弓一C3椎体.随访5~26个月,平均13.5个月.无伤口感染,无颈部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的神经症状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植骨都获得了融合.结论:前方咽后入路的"窗口"显露技巧可使上颈椎获得理想的显露,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有相关经验后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 方法 对54例症状性退行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一体化钢板融合器置入术.术后行日本脊柱学会(JOA)评分,X线片观察融合情况.随访12~79个月,甲均53.2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显示椎间隙高度和脊柱前凸已恢复,无器械断裂、远期不稳定或假关节形成.1例急性椎间盘突出脊髓部分损伤患者和3例症状严重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其余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术后JOA评分为13~17分,平均16.1分,术后改善率为86.7%,融合率100%. 结论 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其生物力学优势,是颈椎前路融合固定一项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对己酮可可碱(PTX)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腹主动脉夹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8只)、B组(对照组,20只)、C组(夹闭血管前用药组,20只)、D组(再灌注即刻用药组,20只)。于再灌注后12 h、24 h、48 h、72 h检测血TNF-α活性、组织MPO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检测PECAM-1及caspase-3表达、HE染色观察神经元并计数坏死神经元、TUNEL染色观察并计数凋亡神经元、电镜观察坏死及凋亡神经元形态改变,并于再灌注后48 h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改良Tarlov评分)。结果: 用药组(C组及D组)改良Tarlov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TNF-α、组织MPO含量、免疫组化PECAM-1及caspase-3表达强度均明显下降,HE及TUNEL染色切片中坏死细胞及凋亡细胞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未见坏死及凋亡细胞。结论: 己酮可可碱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够发挥抑制神经元坏死及凋亡的双重脊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马尾神经痛瘤的临床症状相似,均有慢性腰腿痛。典型病例临床尚可鉴别,但非典型病例,尤其是两病并存者,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我院最近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7岁,大学教师。因慢性腰腿痛30余年,症状加重1年于1990年3月19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有一次明显腰外伤史,以后每逢劳累后腰痛复发伴右下肢麻木,休息后能缓解。CT检查发现L_(3,4)椎间盘突出。曾行腰椎大推拿术,术后症状加重呈持续性,并  相似文献   
50.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监护及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四肢骨折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之中,当其中的压力增高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最后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若能早期监护和康复治疗,可避免或降低肢体的致残率。本院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对56例OCS患者采取早期的动态监护措施及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