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96篇
内科学   35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571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257篇
中国医学   202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常见血管危险因素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浙江医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就诊的老年患者700例.收集其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等一般资料.依据是否符合相关血管危险因素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管危险因素组400例,年龄(73.4±6.8)岁;对照组300例,年龄(72.4±6.9)岁.其中性别不限,年龄≥60岁.同时对所有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来评估颅内血管反应,计算屏气指数,并对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对照组屏气指数(BHI)为(0.97±0.31),脑血管危险因素组BHI为(0.57±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P<0.01),表明有相关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较无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是影响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主要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 结论 具有血管危险因素可以损害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力,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是影响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以糖尿病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2.
失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入选老年患者259例,分为健康对照组74例、单纯高血压组71例、高血压并存失眠组114例,其中高血压并存失眠组按失眠病程分为<5年、5~9年和≥10年.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收集其HRV时域指标(SDNN、SDANN和ASDNN)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并存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降低(F=12.02,10.54和4.27,P<0.01);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并存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降低(P<0.01).高血压并存失眠组中失眠5~9年和≥10年组的SDNN和SDANN均较失眠<5年降低(F=8.63和4.54,P<0.01);失眠≥10年的SDNN较5~9年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失眠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失眠年限延长,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损伤电流(COI)与主动固定导线稳定性关系,为临床判断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室间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按常规方法将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间隔患者193例,在导线螺旋旋出即刻测试COI,同时进行起搏参数测试.结果 按测得COI值分别为<5 mV、5 ~10 mV、>10 mV 3组,COI<5 mV组平均(3.85±1.01) mV,COI 5~10 mV组平均(7.74±1.63) mV,COI>10 mV组平均(10.63±0.55)mV.COI<5 mV组阈值为(0.83±0.16)V,高于COI> 10 mV组阈值(0.69±0.15) V(P< 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I<5 mV组发生心室导线脱位2例,COI表现为“顶天立地”的发生心室导线穿孔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5%.结论 在室间隔起搏主动固定导线植入术中应测试COI,测得COI应至少在5 mV以上,但COI过大将增加导线穿孔的风险.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背部严重疼痛,行走受限,但均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证实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症:骨质疏松63例,高血压37例,冠心病10例,贫血29例,糖尿病26例,慢阻肺11例,胃炎及消化性溃疡8例。回顾总结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3例患者中,手术前并发症9例(14.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7例(26.9%)。其中手术前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2例,中度贫血2例,电解质紊乱合并中度贫血1例,坠积性肺炎合并神智淡漠、谵妄1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骨水泥相关并发症9例(14.3%),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3例(4.76%),穿刺局部血肿1例,一过性神经损伤1例,术后左侧肋间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7.93%)术后出现一过性的痛觉过敏。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积极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混合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最佳浓度,并通过临床混合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及自体移植脂肪组织,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移植脂肪颗粒组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提取抽脂术中获取的脂肪颗粒组织中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实验分为4组:A组(对照组)加入10%胎牛血清,B组添加5%富血小板血浆,C组添加10%富血小板血浆,D组添加15%富血小板血浆,传代培养,定时获取细胞行MTT实验,测试细胞生长曲线,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临床实验选取15例患者,抽取腹部脂肪组织颗粒后进行纯化;同时抽取静脉血,采用离心法提取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纯化的脂肪颗粒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按照10: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注射移植。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在B超下行皮下组织厚度测定。结果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培养观察显示,C组有较好的细胞增殖性及活力;临床研究皮下组织厚度增加率为(158.4±83.1)%;术后3个月,皮下组织厚度增加率为(106.4±70.7)%。结论10%富血小板血浆混合浓度对细胞增殖较为适宜,且临床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的存活率,移植后远期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3-2012-03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改善情况JOA评分及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影像学评估。结果 25例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功能,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对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因子的测定,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间盘源性疼痛在免疫病理学改变的异同点。方法收集标本:腰椎间盘突出症(A组)30例,椎间盘源性疼痛(B组)30例,确诊后两组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腰椎爆裂骨折(C组)10例,都行前路手术,共70例椎间盘髓核标本。对各组髓核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髓核中CD25+T细胞和CD68阳性巨噬细胞进行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病理学观察:C组髓核组织细胞形态一致,匀称分布,细胞质无明显退变,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其他两组均见髓核细胞空泡样变、形态不一致,胞质分布不均;A组髓核组织周围能见较多炎症细胞、局部见毛细血管增生;B组髓核细胞质退变明显,髓核组织周围能见少量炎症细胞,无明显毛细血管增生。免疫组化检测:CD68阳性率,B组(50%)A组(33.3%)C组(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CD25+T细胞均表现在CD68阳性巨噬细胞相同位置,B组与C组为阴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周围有显著的自身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椎间盘源性疼痛髓核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与较多巨噬细胞,但未见明显的毛细血管与T淋巴细胞增生,表明周围有炎症反应,但自身免疫反应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单节段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且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65例。根据从气管插管到初次气管切开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从插管到气管切开≤7d,n=31)和晚期组(从插管到气管切开>7d,n=34),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早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3.9±16.5)d,较晚期组(37.3±25.7)d明显缩短(t=?10.310,P=0.025);早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19.7±5.5)d,明显短于晚期组(26.8±12.4)d(t=?9.058,P=0.021);早期组患者拔管时间(51.0±27.1)d,明显短于晚期组(73.1±46.8)d(t=?10.039,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90d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短时间不能脱离机械通气的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在插管后7d内进行气管切开,可减少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何海英  袁红  潘芳芳  屠思佳  王雁 《新中医》2021,53(21):64-6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心脏康复疗法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 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00 例。2 组均做心脏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2 组心率的无氧阈(AT) 值和每公斤耗氧量运动峰值(VO2max)、代谢当量(METS)、射血分数(EF)、脑钠肽(BNP) 的指标。结果:治疗后,2 组AT 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AT 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O2max 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VO2max 指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ETS、EF 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2 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MET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BNP 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BNP 指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心脏康复疗法对改善冠心病支架术后心脏康复的预后较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相关性。方法男性2型糖尿病183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系列(TC、TG、LDL、HD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浓度等相关临床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根据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组(IR≥2.8)和非胰岛素抵抗组(IR〈2.8);根据tPSA的中位数0.732μg/L,将患者分为tPSA≥0.732μg/L组和tPSA〈0.732μg/L组。结果胰岛素抵抗组(69例)患者的BMI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114例)(P〈0.05),tPSA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tPSA≥0.732μg/L组(92例)的BMI、HOMA-IR均低于tPSA〈0.732μg/L组(91例)(均P〈0.05)。tPSA与年龄、fPSA、LD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5、0.865、0.200;均P〈0.05),与IR、B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151、-0.155;均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是导致PSA下降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