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以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主要是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某一生物或细胞内所有低分子质量的代谢产物。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发展迅猛,其研究领域主要覆盖了药物毒理学研究、临床疾病诊断、微生物与植物学研究、食品营养科学及药物开发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笔者概述了代谢组学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运用郑钦安“阳主阴从观”辨析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中医治疗思路。[方法] 基于郑氏独特的阴阳观及其阴阳辨证思想,联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晚期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之成因进行剖析,并结合“火神派”用药特点,具体论述治则及方药选用,最后列举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 郑氏精简的“阴阳辨证”,化繁为简,勘破了晚期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分证论治诸家众说纷纭的困局。以“护火复燃”“补土伏火”为中心的治则,以“姜桂附”为核心的遣方用药,确实能够很好地贴合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所举验案辨治均以郑氏思想为指导,治以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基于郑氏“阳主阴从观”辨治晚期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切实且效彰,打破了其临床治疗手段匮乏的窘境,对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293.
[目的]总结黄平教授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医案整理,并结合文献检索与访谈研究,回顾黄平教授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月经后期的临证思路与化裁经验,系统总结其在“心肾-中焦-子宫”月经周期节律脏腑分层调节模型指导下治疗月经后期的学术特色,并附医案加以佐证。[结果]黄平教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阐释了黄连阿胶汤的方义,并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理论与“心-肾-子宫轴”学说影响下,结合气机学说,提出“心肾-中焦-子宫”月经周期节律脏腑分层调节模型,在该模型指导下运用黄连阿胶汤据证化裁治疗月经后期,执简驭繁。文中所附医案在“心肾-中焦-子宫”月经周期节律脏腑分层调节模型指导下运用黄连阿胶汤化裁治疗,终获良效。[结论]黄平教授在“心肾-中焦-子宫”月经周期节律脏腑分层调节模型指导下,运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月经后期,为月经后期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扩大了经方的适用范围,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94.
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对晚期转移患者疗效欠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发展迅速,极具潜力,但整体临床有效率不高。肿瘤通过多种机制改变肿瘤微环境,产生免疫耐药,从而大大降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热疗不仅可发挥热效应的抗肿瘤优势,还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直接和间接免疫增敏作用,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从而多方面起到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作用。大量基础实验证明,在小鼠体内进行热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取得较好效果。目前,部分正在开展的热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试验也已取得较好进展。本文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热疗、热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3个层面分析了联用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热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95.
介绍史晓林教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史晓林教授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范畴。存在多虚多瘀、因虚致瘀的病机特点,治用益气温经法,即在补益肝、脾、肾三脏的基础上,加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药物,既益脾肾以补一身之气,又温诸经以活血通络,标本兼治。以经验方强骨饮随症治疗,且注重生活起居及锻炼的调护。  相似文献   
296.
陈达洲  孙旗策  谢冠 《新中医》2022,54(2):191-194
经整理相关医家治疗经验,认为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可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灵活选用医家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一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热毒炽盛证,治疗以清热凉血为主,配伍清热解毒、清气分热药;二者,血瘀常伴随于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是皮损的重要病因,治疗可灵活选用养血和血、破血消癥药;三者,清肺祛风,擅治在表在上之邪,尤其适合在头面部的皮疹;四者,花类药轻灵清化,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的作用,可起到清透病邪的功效。  相似文献   
297.
皇慧华  葛琳仪  黄平 《新中医》2023,55(11):231-235
老年性便秘是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葛琳仪教授认为老年人多身体机能减退,形神俱虚。老年性便秘病机为脾肾两虚,魄门失使;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临床上常采用统调二本、脾肾并补,寓通于补、随症施治,常以济川煎合枳术丸为底方临证加减。另外,葛琳仪教授重视预防,以膏方进行药食同调,改善体质,常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98.
[目的] 分析施维群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教授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案,经规范化后建立数据资料表,使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对频次≥30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索其核心用药。[结果] 药物频次最多的前10味是当归、甘草、麸炒白术、柴胡、炒白芍、白花蛇舌草、茯苓、水泽兰、砂仁、广金钱草,药性统计中以温性频次最高,平性、寒性次之;以归肝经药物频次最高,脾、胃、肾次之。关联规则共得出18对药对组合,而药物关联网络分析得出柴胡、甘草、麸炒白术、当归存在强关联。聚类分析共得出5个核心处方,其中含二至丸、四物汤、逍遥散等经典名方以及自拟方芪灵合剂等。[结论] 施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注重肝脾肾三脏的调护,以补肾健脾养肝、扶正解毒为主,在扶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兼夹症状和湿、郁、瘀、虚等不同病机状态,灵活配伍药物以调和阴阳气血和脏腑气机。  相似文献   
299.
王如洁  黄创豪  陈文君  尹悦  陈滨海 《新中医》2023,55(15):132-13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肿瘤方剂大辞典》《肿瘤良方大全》以及《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中从痰毒瘀论治肺癌的方剂,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筛选《肿瘤方剂大辞典》《肿 瘤良方大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从痰毒瘀论治肺癌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并建立数据库,利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规则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肺 癌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方剂 112 首,涉及中药 281 味,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为主,主要 归肺经,出现频次最高的前 10 味药物依次为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鱼腥草、薏苡仁、半枝莲、海藻、重楼、 浙贝母、北沙参、瓜蒌。得出核心组合 10 个,演化得到新方 5 首。结论:中医药从痰毒瘀论治肺癌以清热解 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适当配以益气养阴,攻补兼施,从而抑制肺癌进一步发展,提高肺癌治 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00.
袁国文  金旌 《新中医》2023,55(16):52-55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加味治疗小儿EB 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65 例EB 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4 例和观察组31 例。 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露消毒丹加味治疗。比 较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 为73.5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发热、咽喉肿痛、肢体困重、胸闷腹胀等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D3+、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CD3+、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水平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结束后,2 组患儿均无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味治疗小儿EB 病毒感 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