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目的] 分析施维群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教授门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案,经规范化后建立数据资料表,使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26.0软件对频次≥30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索其核心用药。[结果] 药物频次最多的前10味是当归、甘草、麸炒白术、柴胡、炒白芍、白花蛇舌草、茯苓、水泽兰、砂仁、广金钱草,药性统计中以温性频次最高,平性、寒性次之;以归肝经药物频次最高,脾、胃、肾次之。关联规则共得出18对药对组合,而药物关联网络分析得出柴胡、甘草、麸炒白术、当归存在强关联。聚类分析共得出5个核心处方,其中含二至丸、四物汤、逍遥散等经典名方以及自拟方芪灵合剂等。[结论] 施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注重肝脾肾三脏的调护,以补肾健脾养肝、扶正解毒为主,在扶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兼夹症状和湿、郁、瘀、虚等不同病机状态,灵活配伍药物以调和阴阳气血和脏腑气机。  相似文献   
352.
王如洁  黄创豪  陈文君  尹悦  陈滨海 《新中医》2023,55(15):132-13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肿瘤方剂大辞典》《肿瘤良方大全》以及《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中从痰毒瘀论治肺癌的方剂,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筛选《肿瘤方剂大辞典》《肿 瘤良方大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从痰毒瘀论治肺癌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并建立数据库,利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规则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肺 癌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方剂 112 首,涉及中药 281 味,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为主,主要 归肺经,出现频次最高的前 10 味药物依次为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鱼腥草、薏苡仁、半枝莲、海藻、重楼、 浙贝母、北沙参、瓜蒌。得出核心组合 10 个,演化得到新方 5 首。结论:中医药从痰毒瘀论治肺癌以清热解 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适当配以益气养阴,攻补兼施,从而抑制肺癌进一步发展,提高肺癌治 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53.
[目的] 基于“阴阳反作”理论,探讨中医疾病中“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机及其对应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总结“阴阳反作”中阴阳所对应的概念,就阴阳间的三种关系对“阴阳反作”理论进行进一步探讨,并分析“升降失常”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根据疾病表现,“升降失常”类疾病可以分为“阴之反作”“阳之反作”及“阴阳反作”三类,其中中风、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为“升降失常”类疾病的典型例子。在治疗上,这些疾病均可以调节升降关系作为治疗的核心,该类方法不但受到多名中医大家的推崇,临床也多得效验。[结论] 以“阴阳反作”作为部分内科疾病病机,以“升降失常”的视角审视临床内科疾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54.
目的:观察新滋水平肝饮与针刺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将112 例 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西医组接受多巴丝肼片治疗,中医组在多巴丝肼片基础上 加用新滋水平肝饮联合针刺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1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 评分,测量P300 潜伏期和波幅,检测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 胺(5-HT)、神经营养因子3(NT-3)],统计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医组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2 组中医证候积分、UPDR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组中医证 候积分、UPDRS 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2 组P300 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中医组P300 潜 伏期短于西医组(P<0.05)。2 组P300 波幅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中医组P300 波幅值大于西医 组(P<0.05)。2 组NT-3、5-HT、DA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组NT-3、5-HT、DA 水平均高 于西医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滋水平肝饮与针刺 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并改善认知功 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55.
目的 观察颅脑CT晶状体-外耳道连线平面与听眦线平面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8例患者颅脑平扫CT资料,于多平面重组矢状位图像中测量晶状体-外耳道连线与实际扫描方向的夹角α,于三维重组图像中测量听眦线与实际扫描方向夹角β,计算其差值的绝对值θ。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α角与β角的关系,观察晶状体-外耳道连线平面与听眦线平面的一致性。结果 α角总平均值为6.01(3.78,8.53)°,β角为5.90(3.83,8.70)°,θ角为1.18(0.55,1.80)°。α角与β角呈显著正相关(r=0.938,P<0.000 1),且二者一致性好(ICC=0.968),其差值多在95%CI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侧别之间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晶状体-外耳道连线平面与听眦线平面具有较佳一致性,即颅脑CT扫描可采用晶状体-外耳道连线作为基线。  相似文献   
356.
随着肺部CT筛查的普及和肺结节人群的逐渐增多,如何控制肺结节的进展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重点与难点。痰瘀互结是肺结节的核心病机,从气、津、血、阴不同病变层次出发,运用经验方抑肺饮,可有效干预肺结节的恶性发展。笔者结合典型病例,探讨抑肺饮在肺结节防治中的疗效及加减运用,为肺结节的干预提供可行的中医方案。  相似文献   
357.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颈椎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疾病较为常用且成熟的手术方式,但因其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手术满意度。研究认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术前基础情况及病情、术中手术操作损伤及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等。本文对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8.
柴可群教授认为,胃癌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正虚为本,癌毒为患,情志失畅。辨证关键为病证结合,注重舌脉。治疗以“扶正为本,祛邪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为治则,灵活运用“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温阳通络”抗肿瘤四法。并根据围手术期、辅助放化疗期、随访观察期及姑息治疗期治疗阶段中正邪关系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四阶段辨证而治,同时重视心理和饮食的调护,在减轻放化疗毒性,提高放化疗完成率,缓解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