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从现有的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研究机制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肝纤维化形成的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atellite cell,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1]。其中激活的HSC被认为是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主要细胞,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其  相似文献   
12.
李志军  蔡宛如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4):1084-1089
感染性因素是急性肺损伤的常见病因之一,炎症介质失平衡状态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大量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的释放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炎症介质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跟腱断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损伤,若治疗不当,将影响患者提踵功能。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大类;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最佳,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但是,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该病逐渐占主导地位。本文对跟腱的解剖学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细胞因子在跟腱愈合中的作用3个方面对跟腱断裂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应用DHS组30例,应用PFNA组30例,分别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等方面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组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先考虑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证实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研究石菖蒲煎剂对不同时长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保护效应,并探索石菖蒲煎剂治疗延长脑缺血溶栓时间窗的可能性。方法:将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单纯再灌组、石菖蒲再灌组,每组24只;各组随机分为MCAO3h,MCAO6h 2个亚组,每组12只;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在溶栓后24 h,每个亚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只,分别用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内伊文斯蓝(EB)的含量以及大鼠脑含水量和脑系数。结果:1MCAO3h模型,与单纯再灌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脑含水量、脑系数、脑EB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与脑含水量无明显差异(P0.05),脑系数提高(P0.05);2MCAO6h模型,与单纯再灌组比较,石菖蒲灌再灌组脑含水量、脑系数及脑EB含量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脑含水量及脑系数明显下降(P0.05),单纯再灌组脑EB含量升高(P0.05);3与3 h石菖蒲再灌组比较,6 h石菖蒲再灌组脑EB含量升高(P0.05)。结论: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其通透性,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一定时间内,脑缺血时间越长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越明显;石菖蒲水煎剂具有延长大鼠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发病机制、尿流动力学表现与临床相近的慢性膀胱炎相关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大鼠模型.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以大肠埃希氏菌膀胱灌注,3d后搜集尿液常规显微镜检查,证实膀胱炎并以庆大霉素灌胃每日4次,连续7d,第10日复查尿常规,每隔10d为1个周期,经4个周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HE染色病理学检查.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大肠埃希氏菌溶液,其余处理同模型组.2组同条件饲养.结果 模型组膀胱标本可见少量上皮组织退变、凋亡、脱落,黏膜固有层见散在的淋巴细胞,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认13只建模成功.结论 通过大肠埃希氏菌ATCC35218反复膀胱灌注诱导SD大鼠慢性膀胱炎,最终可建立慢性膀胱炎相关OAB大鼠模型,为临床上常见的膀胱炎后OAB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1—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2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六味地黄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表达水平和腰髋部骨密度。应用SF-36量表评估,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变,2组组间血清P1NP、β-CTX及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NP:t=-12.902,P<0.001;β-CTX:t=-3.646,P<0.001;腰椎:t=13.814,P<0.001;髋部:t=21.606,P<0.001),六味地黄丸组优于对照组。入组时,六味地黄丸组和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01),六味地黄丸组SF-36量表评分[(122.60±3.25)分]高于对照组[(115.62±2.96)分,t=11.743,P<0.001]。  结论  六味地黄丸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提升腰髋部骨密度,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作为辅助生殖技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仍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在防治OHSS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OHS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肾两虚,水湿内停;阴虚阳亢,气血瘀阻;血分失和,水饮停聚三个方面。中医对OHSS的预防可从促排卵周期前及促排卵周期间两个时期入手,以达未病先防之效。中医对OHSS的治疗主要为方药治疗以及针灸治疗,适用于轻、中度OHSS患者,而对于中度以上的OHSS患者需要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以做到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病发往往悄无声息,多数患者并发骨折后才能发觉。随着中医药近几十年的发展,有关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日趋丰富,为中医药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提供了有力证据,在内治法和外治法两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医外治法[1]具有见效快,副反应小等特点,且历史悠久,使用方便。本文所讨论的穴位敷贴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类型,随着穴位贴敷运用的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制剂,如透皮吸收贴剂、透皮控释制剂等,其药物有效成分吸收率更高,疗效更佳,广泛运用于内科疾病如哮喘、便秘和失眠等,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临床上得不到较高的重视,临床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参考近5年文献从中医理论出发对穴位敷贴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选穴和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方便为各位学者提供穴位敷贴防治方法的最新研究状况,提升对穴位敷贴法的认识,使之在临床上得到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下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同步放化疗等,其中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易导致局部放射性溃疡且伴感染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并发下咽部放射性溃疡累及颈动脉患者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