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以中医"凡十一藏皆取于胆"理论为指导,观察分时针刺阳陵泉、环跳、悬钟、京门经穴对卵巢缺失大鼠TNF-β、IL-4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分时针刺胆经干预4个组)。模型组、治疗组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切除脂肪,治疗组分为平旦组、日中组、日西组、夜半组,分别于此四时进行针刺胆经干预治疗,针刺治疗三个月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NF-β、IL-4;流式细胞技术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经针刺胆经相关穴位治疗后,TNF-β、IL-4均显著升高(P<0.05);日中组、日西组、夜半组CD3+、CD4+也有升高(P<0.05)。结论:分时针刺胆经相关穴位能使卵巢缺失大鼠TNF-β、IL-4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得以复壮。  相似文献   
22.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对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过程提供快速、灵敏、且无创的监测.然而,它们的分泌水平呈现出夜晚或清晨高峰而午后或傍晚低谷的昼夜节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笔者综述了近20年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这一节律性波动,不仅对采样时间和治疗评估有临床意义,而且体现了骨代谢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相似文献   
23.
咳嗽为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其发病多与肺脏病变相关,故咳嗽往往从肺论治。《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肺脏本身病变和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临床上,心系病变殃及肺脏而致咳嗽者并不少见,故阐述心咳的发病机理并将其分证论述,为咳嗽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中成药注射液辨证施治肺癌的体会。方法:从肺癌的早、中、晚3期,分气滞血瘀,瘀阻肺络证;脾失健运,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热毒炽盛证和气虚阴伤,肺痿失用证4个证型辨证施用中成药注射液。结果:对照相应的证型,可辨证选用得力生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结论:中成药注射液辨证施治肺癌,对改善近期疗效与提高远期效果,改善恶病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灼烙方法治疗慢性扁桃体有效的机理。方法 :对 90例病员进行了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和红细胞IC免疫复合物花环检测。结果 :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 ,C3b分别为 14 .86± 6 .39% ,,13.4 4± 3.35 % ;IC分别为 5 .2 1± 3.4 7% ,4 .98± 2 .6 3%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结论 :经灼烙方法治疗后 ,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 ,临床治愈有效率达 97.78%。  相似文献   
2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出现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NAFLD是现代医学发展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并无专门描述。但根据其发病和常见证候特点,则可涉及中医“胁痛”、“痰湿”、  相似文献   
27.
通过分析历代医书中畏寒与恶寒的含义,阐述畏寒与恶寒的用法,恶寒最初代指一切怕冷症状,宋代用畏寒部分代指外感怕冷,明清则畏寒与恶寒混用。在高等教育的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将畏寒与恶寒严格区分,怕冷这一症状,用恶寒描述的表示外感,用畏寒描述的表示内伤,对临床诊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认为这容易导致初学者忽略怕冷形成的机理,对一些疑难病证的诊断容易产生错误,所以提出临床上区别畏寒与恶寒,关键在于判断卫气是虚弱还是阻滞。  相似文献   
28.
上消化道出血多由热人血分、脾不统血等致血溢脉外而成,临床常法以凉血止血、益气摄血为主,疗效多不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此类患者除出现出血见证外常兼有舌红、苔黄腻、脉弦等肝阳偏亢之症。基于此,我们从“肝体阴用阳”角度出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柔肝养血、抑木潜阳等相关中药而获得奇效。本文拟从“肝体阴用阳”角度讨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抗痨散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采用常规抗结核药治疗的同时,配合抗痨散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观察病灶吸收、空洞关闭、痰菌阴转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强化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和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痨散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排菌时间,快速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验证《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少阳主骨"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方法:通过前期文献发掘中发现的《黄帝内经》中有关"少阳主骨"的记载,来架构"少阳主骨"的理论原型,以各个分支课题为依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阶段,探索其相关的生理、病理原型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干预措施来对该学说进行验证。结果:前期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中所论"骨繇"与骨质疏松症正好对应,骨组织HE切片可见电针胆经组骨微结构较其他组明显改善。骨形成指标显示电针胆经组大鼠骨重建的成骨活动较其他组更活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指标亦提示非经穴组、模型组较其他组破骨活动强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确有抗骨质疏松效应,为"少阳主骨"学说提供了实验支持,也为该学说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已经得到的部分理论和实验结果该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