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6篇
中国医学   7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82.
83.
张秀云 《河北医药》2013,(18):2875-2876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1]。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健康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发展的主要方法,而饮食治疗是治疗的基础,也是治疗的重要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治疗融入在了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本文是对我院选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饮食教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申莉瑛  李丽  杨超  赵月芹  李友平 《河北医药》2013,35(12):1879-1879
患者,女,46岁。宫颈鳞癌术后给予PF方案化疗。患者体重57kg,身高1.66m,体表面积1.64m2,顺铂按70mg/m2计算剂量为114.8mg,取120mg为1次给药量。5-Fu按1000mg/m2计算,每日1640mg取1625mg共4天。化疗第1天,患者无不适。第2天,食欲不振,恶心未吐。第3天,不思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其特征。 方法:选择2001—10/2002-08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按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2个亚组;进一步结合体质量指数(≥25kg/m^2为肥胖,〈25kg/m^2为非肥胖)分为4个亚组;以58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亚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用ELISA法、血浆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用一期生化法检测,同时比较各组临床、生化指标。 结果:17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86.27&;#177;26.65),(62.10&;#177;24.18)μg/L,t=5.80,P〈0.01;(123.02&;#177;20.27)%,(105.64&;#177;16.88)%,t=5.64,P〈0.01],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糖尿病并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水平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92.17&;#177;26.88),(80.65&;#177;23.95)μg/L,t=2.46,P〈0.05;(124.22&;#177;20.89)%,(113.52&;#177;21.28)%,t=2.75,P〈0.01],年龄、血压、腰臀比、腰股比、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0.01),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低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③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在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并且在同等体质量指数水平的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 结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比无大血管病变者胰岛素抵抗特征(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脂代谢异常等)更明显,并且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异常亦与大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老年大鼠胰岛素抵抗(IR)和骨骼肌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表达的影响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效果。方法21~23月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HF)、高脂+罗格列酮干预组,并设4~5月龄Wistar大鼠20只作为青年对照组。清醒状态下,应用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的葡萄糖输注率评价胰岛素抵抗,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骨骼肌组织FAT/CD36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喂养4周后,老年对照组与青年组比较及老年高脂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及血清、骨骼肌三酰甘油均明显升高,葡萄糖输注率下降,出现了胰岛素抵抗;(2)继续喂养4周后,高脂+罗格列酮干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及血清、骨骼肌三酰甘油明显下降,葡萄糖输注率升高,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3)与青年组比较,老年对照组骨骼肌组织中的FAT/CD36表达升高(P〈0.01),经高脂饮食喂养后FAT/CD36表达明显升高,罗格列酮干预治疗明显降低FAT/CD36表达(P〈0.01)。结论老龄和高脂饮食均可诱导大鼠IR并伴有骨骼肌组织FAT/CD36的表达增加,罗格列酮降低FAT/CD36的表达,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改善母儿预后的作用.方法:比较个体化饮食控制组和常规饮食指导组孕产妇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的差异.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个体化饮食控制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饮食指导组低(P<0.05),但两组的剖宫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治疗有助于GDM患者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通过检测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研究其表达与肾癌的关系.方法 标本离体后分成肾透明细胞癌组、癌旁组织组、正常肾组织组,均用10%的甲醛固定48 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5 μm,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PCNA免疫组化染色:正常肾组织内的细胞核有弱阳性表达,癌旁阳性表达增加,高于正常肾组织,肾癌组织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4个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在正常组、癌旁组、癌组织组的表达呈明显加强趋势,癌组织细胞增殖旺盛,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及姜黄素治疗组(C组),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30 mg·kg-1·d-1腹腔注射.实验第3、6周各组分别宰杀6只大鼠,并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及肾重/体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小球MMP-2、TIMP-2、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Ⅳ型胶原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UAER(P〈0.05或〈0.01)、Ccr(P〈0.05)、肾重/体重(P〈0.05)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糖尿病大鼠肾小球TIMP-2、 FN和Ⅳ型胶原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治疗组上述指标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MMP-2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的表达明显被抑制(P〈0.01),治疗组其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上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球MMP-2表达、下调TIMP-2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
贾静  吴松华 《河北中医》2012,34(6):946-949
目的探讨在不同血糖控制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GA)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方法将2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3组,1组血糖控制相对平稳108例,2组血糖控制稳定情况不详99例,3组住院前2周内有应激情况,血糖短期变化92例,测定各组GA、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各时点指尖血糖、动态血糖监测(CGMS)及尿糖定量等,并运用现代统计技术作相关分析。结果 3组GA与HbAl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P<0.001),且r值有递减的趋势;1、2组GA与FPG、2 h PG、CGMS均值、尿糖定量及3组GA与FPG、2 h PG、尿糖定量均有良好相关性(P<0.001,P<0.01,P<0.05),且以1组相关性最好(P<0.001)。1组GA、HbAlc与各时间点血糖及CGMS均值均有相关性(P<0.001)。血糖控制越平稳,GA与HbAlc的相关性越好。结论 GA是一种可反映血糖近期变化的良好指标,与HbAlc及各项血糖指标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血糖相对平稳情况下线性关系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