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
目的 本文重点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1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激素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对照组56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56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8.2%.结论 本文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故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志芳  张丽华  王梅 《河北医药》2009,31(14):1749-1750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川芎嗪,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检测足背动脉血流量、ABI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血流变、足背动脉血流量、下肢血管踝肱指数(AB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患者:熊毕云,女,18岁,已婚,农民。因发热6天,气短、皮疹3天,于1989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于1989年12月24日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伴畏光、流泪、喷嚏等症状。3天后出现咳嗽、气短,并在耳后、面、颈、胸腹、四肢等处先后出现皮疹。未特殊治疗。症状逐渐加重,来诊。拟“麻疹合并肺炎”收住。既往无麻疹病史及麻疹疫苗接种史。查体:体温38.2℃,脉搏126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2.0/8.0kPa。呼吸急促,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局部密集融合,压之退色。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口腔粘  相似文献   
84.
对于大量胸腔积液的治疗,一是病因治疗,二是胸穿放液解除肺的压迫来改善通气。常规胸穿抽胸水用50ml注射器单次抽吸很麻烦,且较慢,浪费时间。我科自2004年以来用一次性输血器改进胸穿放液法治疗胸腔积液100余例次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5.
难治性癫痫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多项研究证实大约30%的癫痫患者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并不能完全控制其发作^[1],临床称为难治性癫痫或耐药性癫痫。然而其耐药机制的形成一直是癫痫领域研究的难点问题。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早,具有多种发作类型,每次发作时间长,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脑部结构异常(如海马硬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6.
笔者自1990年以来,应用参金散治疗无力性尿失禁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6例均为女性经产妇,年龄26~46岁,平均31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2.5年。治疗方法红参70g、鸡内金70g,共研细末,每次5g,早晚温开水送服,7日为1...  相似文献   
87.
胃石症的病因及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石症是一个世界性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本文通过对胃石的病因、主要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分析,详细探讨了其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并就两种方法的适应情况及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卒中60%~80%。溶栓治疗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张溶栓治疗,以早期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挽救可逆性缺血半暗带,避免脑组织缺血坏死,同时进行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及早应用神经保护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9.
职冬悦  邵晋康 《河北医药》2008,30(11):1676-1678
目的了解初发2型糖尿病(NDM)及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SFDM)患者的胰岛功能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后的变化。方法临床设计分为3组:SFDM组80例,NDM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治疗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及C-肽释放试验作为基线对照,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7.0%至少6个月,停胰岛素联合治疗3 d后复查治疗前相关指标,3组间进行比较。结果NDM组和SFDM组患者治疗后C-肽释放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扩大(P<0.05)。治疗前SFDM组、NDM组C-肽释放峰曲线下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前2组糖尿病患者的C-肽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胰岛素、C-肽释放峰值回归正常时相的比例明显升高,而且1 h胰岛素、C-肽与空腹比值也明显升高(P<0.05或0.01)。NDM组结束时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减低(IGT)的比例明显多于SFDM组(P<0.01)。结论早期甘精胰岛素并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明显有助于初发2型糖尿病及口服药继发失效的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恢复,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第一时相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可以部分逆转糖耐量状态,初发NDM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90.
麦芒是我国小麦产区农村常见的结膜囊异物,每年麦收前后常有发生,麦芒进入结膜囊后,随眼睑运动和揉眼常移行到上穹窿结膜隐蔽而不易发现,造成严重的刺激症状,如得不到及时取出与治疗,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现将近2年来麦芒结膜囊异物50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1989年5月至1991年5月的门诊病人,其中男35例,女15例。全部病例均为单眼。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3岁,平均37岁。多数为直接参加麦田劳动者。异物发生后就诊时间最短者为异物入眼后立即来院就诊,时间最长者达56天之久。体征与检查:麦芒进入结膜囊后马上产生强烈的异物感,患眼刺激症状明显,结膜充血,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角膜上皮损伤,有的合并化脓性角膜溃疡。检查时先用手拉开上下眼睑,观察球结膜及角膜情况,然后翻转上睑,嘱病人用力向下注视,尽量暴露上穹窿部结膜,异物多能自然露出,必要时可点1%地卡因作表面麻醉。治疗:一旦发现异物应立即取出,用血管钳或镊子把异物挟持牢固,顺势拔出,防止折断残留,因麦芒上长有较多逆心性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