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6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静脉血标本5个时间点的CD3+、CD3+CD4+、CD3+CD8+、CD19+、CD14+、CD15+56+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麻醉诱导后比较,CD3+和CD3+CD4+、CD3+CD4+/CD3+CD8+、CD19+、CD14+在体外循环后均显著降低(P<0.01),CD3+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5+56+显著升高(P<0.01).结论 CD3+、CD19+、CD14+细胞比例变化和CD3+CD4+/CD3+CD8+比值变化有可能作为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3椎板切除,颈4~7“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是否具有同样的脊髓减压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2月,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5例患者行传统颈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并评估两组术后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了解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率,A组为(58.0士20.4)%,B组为(56.7士19.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4.3%,B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3椎板切除,颈4~7“锚定法”单开门推管扩大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同样的脊髓减压效果,同时还减少了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退变颈椎间盘致炎机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证实,在突出和退变的颈椎间盘组织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能致炎、致痛,在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退变颈椎间盘致炎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患者,女,38岁,主因右膝下渐肿胀3年入院,不伴有关节交锁,打软腿,无外伤病史。查体:右膝髌下膨隆肿大,象眼消失,触诊约有5 cm×5 cm大小肿物,表面欠光滑,质柔韧,无压痛,活动差,右膝关节活动度良好。辅助检查:CR拍片可见右膝髌下散在多个圆形高密度影。MRI扫描见,右膝髌骨下方,关  相似文献   
35.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34例髋肌筋膜挛缩症患者。术中探查臀肌挛缩情况,切断、松解挛缩带,或作臀中肌肌腱延长。结果:34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优32例,良2例;经2年以上随访,优30例,良4例,近期、远期疗效满意。结论:该手术创伤小,术后功能较好,是治疗臀筋膜挛缩症的较满意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桡骨小头置换术(PR)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改良MasonⅢ型和Ⅳ型桡骨头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3年4月—2021年9月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PR和ORIF治疗改良MasonⅢ型和Ⅳ型桡骨头骨折研究的文献.通过RevMan 5.4软件对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9篇文献被纳入Meta分析,包括216例PR患者(PR组),179例ORIF患者(ORIF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PR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ORIF组(SMD=-13.27,95%CI=-17.60~-8.94,Z=6.01,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RR=0.84,95%CI=0.66~1.07,Z=1.42,P>0.05).PR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ORIF组患者(RR=2.27,95%CI=0.26~0.74,Z=3.08,P<0.05),ORIF组患者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明显增高(RR=6.14,95%CI=2.23~16.92,P<0.05),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明显增高(RR=2.51,95%CI=1.24~5.06,P<0.05).结论 在改良MasonⅢ型和Ⅳ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中,PR比ORIF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仍需要中长期的随访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伴有滑膜增生及软骨破坏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在其异常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1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其发病率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38.
正李昌任1,2,魏景超2,李春涛1,2,何靓1,2,李文毅2LI Chang-ren,WEI Jing-chao,LI Chun-tao,HE Liang,LI Wen-yi  相似文献   
39.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骨质疏松Ⅱ型。病情进展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生骨折及脊柱外形的改变,病情已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尤为重要。对于已经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患者,在积极治疗骨折的同时,应配合骨质疏松的治疗,避免再骨折的可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的自体血红细胞质量。方法选取全麻下行择期脊柱手术同时行术中自体血回收的患者30名,术中取患者术野活动性出血及经血液回收机回收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同时另取库存9~15d采用CPDA保养液保存的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悬液各30份。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计算异常形态红细胞的百分比;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红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结果回收血异常形态红细胞的百分比均低于术野血和库存血红细胞。3组间红细胞膜蛋白α-螺旋结构吸光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回收自体血红细胞的形态优于术野血及库存血红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不是造成红细胞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