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15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膝关节单纯的内侧结构损伤 ,由于急诊时无放射线表现异常 ,常易漏诊 ,未行适当的外固定和休息 ,使得受伤的内侧结构在被拉长的状态下愈合 ,形成内侧松弛 ,导致膝关节内侧不稳定。本院自 1 999年 1 1月~ 2 0 0 1年 1 2月采用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深埋术治疗 2 9例陈旧性的膝关节内侧松弛 ,术前术后行康复护理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2 9例患者中 ,男 1 3例 ,女 1 6例 ;年龄 2 0~ 5 2岁 ,平均 36岁。左侧 9例 ,右侧 2 0例。有 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 ,骨块上移了 0 5cm愈合 ;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 3例 ;外侧半月板损伤 7例。手术均先…  相似文献   
42.
目的:应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构建携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双基因表达载体,研究外源性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中的转染表达,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管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南京鼓楼医院科研部完成。将Phcmvsp1a-enos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和PcDNA-vegf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ires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enos-ires-vegf,经酶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和部分DNA测序分析证实后,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免疫组化和荧光双标记及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蛋白水平的表达,Trizol提取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转染后细胞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携带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双基因表达载体PcDNA-enos-ires-vegf,双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组中获得整合及表达。重组基因PcDNA-enos-ires-vegf组与对照组PcDNA-enos在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cDNA-enos-ires-vegf转染细胞后转染效率为30%~40%。结论:双基因表达载体PcD  相似文献   
43.
蔡后荣 《临床荟萃》1996,11(5):240-240,232
肺结核病的原始诊断基于病史、体征和其它辅助检查(如胸片等),但确诊往往需要查到结核杆菌。痰涂片阳性率仅30%,常规培养耗时太长,虽然近年来随着PCR技术,核酸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有很大的提高,但对菌阴的肺结核患者辅助诊断受到限制,对于肺结核患者血清学诊断研究仍受到关注,本文报道应用PPD作为包被抗原,用ELISA诊断肺结核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根据神经组织的粘弹性生物力学特性,探讨周围神经扩张延长后保留扩张囊对神经缺损修复后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将白兔麻醉后分离出坐骨神经的盆腔出口至膝关节段,将自行设计的组织扩张器的扩张囊置于该段神经下方并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7d后开始经皮肤向注射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共16d,前4天2mL/d,后12天1mL/d。A组:左侧坐骨神经扩张延长完毕后第2天取出扩张器,并根据实际延长长度,切除同样长度神经段后进行断端缝合,为AL组;右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为AR组。B组:左侧坐骨神经于扩张延长完毕后第30天取出扩张器,根据实际延长长度,切除同样长度神经段后进行断端缝合,为BL组;右侧不做处理作为对照侧,为BR组。A组和B组均饲养60d。C组操作同A组,但神经缝合后饲养88d,左右侧分别为CL组和CR组。按设计时间观察神经的组织学电脑图像并检测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胫前肌重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的白兔为24只,各组对照侧无比较意义。①电脑图像分析结果:BL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高于AL组[(41±5.70,31±5.10)根,(q=3.380,P<0.05)];BL组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明显高于CL组[(2.83±0.38,2.04±0.24)cm2(q=3.147,P<0.05)].②电生理检测指标比较:BL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AL组[(20.68±2.01,15.19±1.76)m/s,(q=3.487,P<0.01)];BL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高于CL组(4.61±0.61,1.95±0.37)mV,(q=3.295,P<0.05)]。③胫前肌湿重比较:BL组高于AL组和CL组[(5.44±0.36,4.12±0.37,4.18±0.28)g,q=2.987和5.276,P<0.01]。结论:用组织扩张器延长的神经可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可提高神经的再生能力并对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功能都有明显恢复,保留扩张囊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羟丁酸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海马CAl区神经元损伤和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4在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进行。取新生后7d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组,每组分缺氧后1,3,24,72和168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羟丁酸钠各剂量组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羟丁酸钠50,100,200mg/kg,每8小时1次,共计给药7d,缺氧缺血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各组在缺氧完成后1,3,24,72和168h取脑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细胞凋亡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计算脑海马CA1区中的凋亡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并观察新生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经补充后1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体质量增长率:缺氧缺血组大鼠在缺血缺氧后72,168h时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羟丁酸钠50,100mg/kg组新生大鼠在72,168h时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1),且羟丁酸钠100mg/kg组明显高于羟丁酸钠50mgkg组(P〈0.01)。羟丁酸钠200mg/kg,kg组大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增长率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光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缺氧缺血组脑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锥体细胞减少,羟丁酸钠50,100mg/kg组锥体细胞病理改变明显减轻。③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染色凋亡阳性细胞数目:缺氧缺血组缺血缺氧后3h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28.7,P〈0.01),24h时达到高峰,染色最强,其后逐渐减弱,但在168h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12.8,P〈0.01)。羟丁酸钠50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0.01),168h时与缺氧缺血组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100mg/kg组在缺氧缺血3,24,72,168h时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1),在缺氧缺血168h时明显低于羟丁酸钠50mg/kg组(t=4.45,P〈0.01),其余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羟丁酸钠200mg/kg组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①腹腔注射50,100mg/kg的羟丁酸钠时缺氧缺血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明显加快,苏木精-伊红染色也显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提示羟丁酸钠通过对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促进了新生大鼠的生长发育。②腹腔注50,100mg/kg射羟丁酸钠可使缺氧缺血3h后凋亡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尤以100mg/kg的作用明显,说明羟丁酸钠能够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作用时间及用药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46.
冯媛  刘敏  张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10-1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于不含血清的F12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即2.5%腹透液加入1&;#215;10^-7,1&;#215;10^-6,1&;#215;10^-5,1&;#215;10^-4,0mol/L阿托伐他汀,其中0mol/L阿托伐他汀为对照组,刺激腹膜间皮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腹膜间皮细胞的CD40mRNA的表达。结果:①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呈多边形、菱形、椭圆形,大小不等。细胞融合后,呈典型的鹅卵石状上皮细胞形态。传代后用抗大鼠角蛋白和抗Ⅷ因子抗体检测相关抗原,结果抗角蛋白阳性,抗Ⅷ因子相关抗原阴性。②加入1&;#215;10^-7,1&;#215;10^-6,1&;#215;10^-5,1&;#215;10^-4mol/L阿托伐他汀后腹膜间皮细胞的CD40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247&;#177;0.084,0.180&;#177;0.060,0.106&;#177;0.052,0.025&;#177;0.023,0.319&;#177;0.10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间皮细胞细胞CD40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是否通过PAF受体而起作用,PAF受体拮抗剂对神经元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科研究室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Dr.Tao实验室完成。使用原代野生型小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系统;不同剂量PAF处理神经元细胞24h,并经PAF拮抗剂5μmol/LBN52021预处理;碘化物/钙黄绿素染色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神经元生存能力。结果:0.3和0.6μmol/LPAF明显增加神经元细胞死亡率,0.01和0.10μmol/L增加死亡率不明显;PAF受体拮抗剂5μmol/LBN52021明显地抑制0.3μmol/LPAF所致的神经毒性。结论:PAF介导的神经元损伤是通过其受体而作用的,PAF受体拮抗剂对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川芎丹参提取液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病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平均存活率5年,与肺癌相似,并随年龄增长而减低。传统治疗药物强的松是目前公认的唯一首选药物,但实际临床效果不理想。国内学者发现中药川芎、丹参对肺纤维化有确切的疗效,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结果相吻合。本实验将川芎和丹参醇提、水提联合提取液不同剂量应用于大鼠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结合病理、  相似文献   
49.
感音神经性聋与活血化瘀类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特征及其在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deafness,SND)临床、实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活血化瘀中药对SND防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利用软组织扩张器增加皮肤来源的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探讨游离皮片受区扩张后作为再次手术轴型皮瓣供瓣区,以增加皮肤来源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5只,在兔腋部设计全厚皮片交换移植,皮片存活2个月后进行软组织扩张器的置入。注水结束后,扩张区切取含胸背动脉的轴型皮瓣移植在邻近新造皮肤缺损区。显微镜下观察并对比皮片下血管网形态。结果:游离皮片受区进行扩张,作为再次手术轴型皮瓣供瓣区9个部位,除1个部位因为污染重外,8个部位皮瓣全部存活。显微镜下观察游离皮片受区进行扩张后,皮片下血管网明显扩张,增粗,数量增加。结论:游离皮片受区进行扩张,作为再次手术轴型皮瓣供瓣区,以增加皮肤的来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