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3 毫秒
91.
目的:评价跟骨解剖钛钢板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7年2月收治的56例64足跟骨骨折手术病例.手术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复位后用可塑性解剖钛板固定,术中43足植骨.术后常规负压引流48~72小时并加压包扎.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1.6周.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其中优31例,良17例,中8例,优良率85.7%.共发生手术并发症9足,占14%,其中5例切口边缘浅表坏死,1例深部感染至慢性骨髓炎,1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复位丢失.结论: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办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引流、植骨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摘要:目的?探究胃癌间充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CMSCs)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6PD在GC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和胃癌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预处理BMMSCs中的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MSCs 中G6PD的活性。活性氧(ROS)探针检测MSCs中ROS的表达水平。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试验检测G6PD对MSCs和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MSCs增殖能力。结果?GCMSCs 中G6PD的表达量及活性较BMMSCs明显升高(t分别为7.497、11.75,P<0.01),且GCMSCs促进胃癌细胞迁移能力较BMMSCs明显增强(P<0.05)。胃癌细胞来源的exosome通过调节P53,上调BMMSCs 中G6PD的表达水平(P<0.01)。G6PD可清除MSCs细胞内活性氧,维持MSCs在低胎牛血清(t=11.29,P<0.01)或H2O2?(t=3.444,P<0.05)的条件下存活,并促进MSCs增殖和迁移(P<0.01)。胃癌患者肿瘤基质细胞G6PD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大小及转移有关(P<0.05)。结论?GCMSCs通过高表达G6PD促进胃癌细胞迁移。肿瘤基质G6PD有望成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监测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3.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和外周神经系统(PNS)相比,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脊髓损伤后不能再生的原因主要由于:(1)脊髓髓磷脂的几个糖蛋白成份对神经轴突再生是抑制的;(2)脊髓对损伤的生理反应与周围神经不同,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浸润较慢,使抑制性的髓磷脂清除延迟,这主要是血-脊髓屏障的存在;(3)损伤脊髓的远端不能像周围神经一样在损伤后上调表达细胞粘附分子;(4)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扩增,变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神经再生的胶质瘢痕.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的作用:(1)脊髓轴突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的能力;(2)它们的再生被抑制性的脊髓微环境所抑制.后者在其中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脊髓髓鞘含有丰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主要有:髓鞘相关糖蛋白( 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Nogo -A及ephrin - B3,统称为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yelin-associated inhibitor factors,MAIFs[1]),MAG,OMgp和Nogo-A虽然结构不同,但都与相同的MAIFs受体复合体- Nogo受体复合体(NgR1/p75/LIN - GO -1复合体)结合发挥作用,MAIFs的相继发现及对其作用机制逐步深入了解使围绕髓鞘抑制因子的研究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外固定支架与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23例,外固定支架组47例,T型钢板内固定组76例,比较两种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1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42个月,平均24个月.外固定支架组出现4例钉道感染,6例固定失败;T型钢板内固定组有1例延迟愈合,1例发生螺钉松动.两组功能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5.
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3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32例,获随访者27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GDP),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医用钛合金制成GDP植入物,用不锈钢制成专用工具.18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对GDP组内固定进行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强度、刚度、扭转强度及极限承载能力测试,并与对照组(CD、Steffee)对比分析.[结果] 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GDP)组在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强度、刚度、扭转强度及极限承载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D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后突畸形复发和椎体高度丢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对人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外伤性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滑膜组织(8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滑膜细胞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L-17,培养12,24及36 h后收集细胞并抽提RNA,应用实时PCR检测滑膜细胞MMP-9...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复位钢丝固定治疗新鲜和陈旧性(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不稳,伸直受限)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 2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新鲜骨折组13例(Ⅱ型5例,Ⅲ型5例,Ⅳ型3例),陈旧骨折组8例(Ⅱ型5例,Ⅲ 型2例,Ⅳ 型1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钢丝固定治疗。随访12~59个月(平均32.8个月)。观察比较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膝关节Lysholm和Tegner活动等级功能评分。结果: 骨折均于术后7~15周(平均10.7周)愈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Lysholm和Tegner活动等级评分:新鲜骨折组为(98.1±1.7)分和(7.1±1.0)分;陈旧骨折组为(96.9±2.2)和(6.6±1.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多由新鲜骨折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演变而来,同新鲜性骨折一样,经关节镜下复位钢丝固定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新鲜骨折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后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MSCs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第5,10 d后扫描电镜(SEM)观察二者复合程度.结果:兔MSCs贴壁生长,增殖速度快,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兔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在第5,10 d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 d时粘附于NHAC上的MSCs细胞数(38.52±7.21)明显高于5 d时粘附的细胞数(21.28±4.70),P<0.01.结论:兔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结合程度较高,可以用来构建组织工程骨,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Herbert螺钉加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Herbert螺钉加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4~50岁,平均36.6岁;左侧5例,右侧11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小于2周.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8~24个月),按Metaizeau等的肘关节功能后期疗效标准进行功能评定良好9例,较好4例,一般3例,优良率81.3%.结论 Herbert螺钉加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