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3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107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3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不同区域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不同区域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不同地域医院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组和内地汉族聚集区组,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自评.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结果: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组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比率较内地汉族聚集区组高.两组患者中女性发生率较高。结论:不同区域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症状发生率不一致;对高血压合并抑郁障碍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需进行心理干预和抗抑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 1(interleukin- 1,IL- 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 ,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 EH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 ,检测湖北省汉族 15 2例 EH患者和 16 8名正常对照者的IL- 1基因多态性 ,包括 IL- 1α(- 889C/ T)位点、IL- 1β(- 5 11C/ T)位点、IL- 1β( 395 3C/ T)位点、IL- 1Ra( 80 0 6 T/ C)位点多态性以及 IL- 1Ra第 2内含子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结果 IL- 1α(- 889C/ T)位点、IL- 1β( 395 3C/ T)位点、IL- 1Ra( 80 0 6 T/ C)位点多态性和 IL- 1Ra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在 EH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 IL- 1β(- 5 11C/ T)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 ) ,携带 CT基因型罹患 EH的危险性可增加 2 .5 4倍。结论  IL- 1β基因启动子区 - 5 11位点 C/ T多态性可能与 EH易感性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通道蛋白特定位点(P266T)突变,观察对ATP敏感性钾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 将Kir6.2及其突变子P266T的cDNA导入人胚肾细胞,表达ATP敏感性钾通道,用膜片钳方法研究KATP电生理特性。 结果: KATP(P266T)开放能力是野生型的2倍; KATP(P266T)密度仅是野生型20%; KATP(P266T)对ATP敏感性降低;对pH敏感性增高。 结论: KATP特定位点(P266T)突变可改变KATP电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自体移植后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微环境中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 ,分离培养扩增MSCs,盐酸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DCM模型 ,将 5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DCM心肌内 ,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 4周后 ,实验组心肌内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 ,有一部分参与组成新生血管 ,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且实验组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扩张型心肌病后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睾酮对雄性家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功能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假去势)、低睾酮血症组(去势)及睾酮替代组(去势1周后加用长效十一酸睾酮单次肌注,14mg/kg),每组8只。去势10d后对所有动物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损伤后两周测血浆睾酮、血脂、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并截取腹主动脉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睾酮替代组和对照组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MDA水平和新生内膜面积明显低于低睾酮血症组(P<0.01或P<0.05),睾酮替代组和对照组的NO2-/NO3-及对照组的SOD水平高于低睾酮血症组(P均<0.05),替代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各数据无差异。结论:生理水平的睾酮(内源性或外源性替代)具有保护雄性家兔血管内皮,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心肌能量底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IR)对心肌能量底物代谢以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40%脂肪、42%碳水化合物和18%蛋白)4周及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次性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对照组(fat-fed/STZ)继续高脂喂养,实验治疗组(fat-fed/STZ/RSG)给予罗格列酮(RSG) 3 mg·kg-1·d-1治疗2周;正常对照组(chow-fed)为普通饮食喂养(12%脂肪、60%碳水化合物和28%蛋白)。左室插管检测心功能后进行30 min等容离体心脏灌注,灌注液含100 μU胰岛素、3%BSA、5 mmol/L葡萄糖、0.4 mmol/L[3H]软脂酸,测定样品葡萄糖摄取量及[3H2O]计数,评估葡萄糖和脂肪酸氧化率。 结果: 高脂喂养加小剂量STZ所制备模型鼠的血糖、血浆胰岛素及FFA水平均高于正常鼠,与临床2型糖尿病的代谢特征相似。成模2周后,fat-fed/STZ组大鼠与chow-fed组比较,30 min心肌葡萄糖总氧化量明显减少[(54.7±6.2 vs 69.0±5.7)μmol/g干重,P<0.01]。葡萄糖氧化率由25%降至18%,脂肪酸氧化率由75%增加到82%;同时,心功能检查显示左室EDP明显增加[(14.3±1.8 vs 10.5±1.1) mmHg,P<0.05],-dp/dtmax降低[(550±57 vs 650±42) mmHg/s,P<0.01],而+dp/dtmax无明显改变。与fat-fed/STZ组比较,fat-fed/STZ/RSG组大鼠的血糖明显改善[(9.0±4.6 vs 15.1±3.3) mmol/L,P<0.01],血浆胰岛素减少(P<0.05),FFA降低[(2.2±0.8 vs 3.3±0.8) mmol/L, P<0.05];心肌葡萄糖的总氧化量升高到(63.5±6.4)μmol/g。干重,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氧化率分别为24%和76%,基本达到chow-fed组水平(P>0.05);EDP和-dp/dtmax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 结论: IR导致2型糖尿病心肌能量底物代谢的异常和左室舒张功能的降低,早期使用RSG改善IR,不仅能提高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脂肪酸氧化,也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夏豪  胡波  周桃  谭安安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3):48-49,52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的影响。方法:将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患者3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n=18)和对照组(n=17),受试组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所有患者疗程结束后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SCA)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TIMI血流分级提高,达2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44.44%比11.76%,P<0.05);受试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56%比35.29%,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患者TIMI血流分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易感性的关系、对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以及初步对该位点基因变异进行功能性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32例MI患者和260名正常对照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观察了该基因多态性对冠脉病变程度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产生IL6能力的影响。结果中国汉族人群存在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两组人群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I组CG+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息MI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8倍(95%CI:1.17—2.41,P〈0.01);-572C/G多态性在单支、双支、三支冠脉病变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24h PBMC产生IL6的能力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MI的易感因子,这可能与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人群存在IL6水平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3月、6月时的HRV均高于2周时(P<0.05)。2周时再通者室性心律失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 ,ATRA(2 .5× 10 -6mol/L)分别作用经PDGF -BB(2 0ng/ml)和 10 0 %FCS趋化作用下的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chamber方法检测VSMCs的迁移活性。结果 :ATRA作用的VSMCs对PDGF -BB和 10 0 %FCS的化学趋化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ATRA具有抑制VSMCs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