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后医护人员的体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杭州市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及中西医结合医院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的14名骨科及针灸推拿科护士长、中医护理骨干、高年资中医师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方案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呈现正性和负性两种体验。正性体验主要是护士普遍认为该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指导意义重大,可提升中医护理能力以及提高疾病的关注度;负性体验包括辨证施护存在困惑、技术选择有不确定感、具体实施存在困难、技术应用有利益关系,以及统计评价带来护士的排斥。结论 需要进一步总结优化中医护理方案,提高其临床应用可操作性,简化统计流程,提高效果评价科学性,提升临床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并得到医生的配合,从而更好地落实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肾壮骨颗粒剂对人工关节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个核细胞,为正常对照组;B组:单个核细胞+骨水泥微粒,为模型组;C组:单个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益肾壮骨颗粒剂(3mg/ml,低剂量组);D组:单个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益肾壮骨颗粒剂(6mg/ml,中剂量组);E组:单个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益肾壮骨颗粒剂(12mg/ml,高剂量组)。培养48小时后,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单个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模型组)的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个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益肾壮骨颗粒剂组(低、中、高剂量组)的TNF-α和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水泥微粒可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6,而益肾壮骨颗粒剂能有效地抑制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6。益肾壮骨颗粒剂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TNF-α和IL-6等溶骨性细胞因子引起的假体周围的骨溶解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ock[1]1970年首次提出椎间盘内破裂(internal disc disruption,IDD)是导致腰痛的一种独立因素.经过将近40年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椎间盘源忭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是指腰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以及纤维环破裂后,椎问盘内的疼痛感受器受到异常应力以及炎性介质等化学物质的刺激而导致的腰部疼痛,且不伴有神经根受累及脊柱节段不稳的临床和影像学证据[2].Schwarzer等[3]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腰痛在慢性腰痛患者中的比例高达39%,最常见于L4-5和L5S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补肝益肾为治疗手段的补肾壮筋汤对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的软骨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中药组、假模组、模型组、正常组,参照Hulth法造成早期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4周开始,中药组、假模组口服补肾壮筋汤,模型组、正常组口服生理盐水。7周末取兔膝关节软骨,肉眼、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软骨细胞凋亡和PCNA的表达。结果:中药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小于模型组(P<0.05);而中药组的PCNA表达要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补肾壮筋汤减少兔早期膝关节实验性OA软骨细胞的凋亡,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对早期OA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测定36例急性脊髓外伤患者伤后48h内CSF—LPO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对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预后等的患者进行比较。采用医学统计学方法,予显著性t检验。结果显示急性脊髓外伤患者CSF-L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与脊髓损伤程度、脊髓水肿范围、脊髓受压、髓内出血以及预后有关。认为CSF—LPO含量增高,提示有脊髓损伤存在,其检测值的差异对早期估计脊髓损伤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1984~1996年间我们共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496例,其中52例术中证实为非半月板源性膝前痛,44例得到随访,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26例;年龄21~53岁,平均395岁,有明显外伤史者38例。患者在膝关节活动时均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跑步运动对去睾大鼠非负重骨腰椎的骨量和骨显微结构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2周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AM)、去睾模型组(ORX)、去睾后低强度运动组(ORX+EX1)、去睾后中强度运动组(ORX+EX2)、去睾后高强度运动组(ORX+EX3)。12周后,处死取腰椎骨,做不脱钙骨切片,并测定骨形态计量学各骨量、骨结构、骨代谢参数。各组参数作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1)ORX组各参数与SHAM组比较显示:骨量降低(P0.05),骨显微结构破坏(P0.05),成骨减弱(P0.05),破骨活跃(P0.05)。(2)ORX+EX1和ORX+EX2组各参数与ORX组比较显示:骨量增高(P0.05),骨显微结构改善(P0.05),成骨活跃(P0.05),破骨减弱(P0.05)。(3)ORX+EX3组各参数与ORX组比较显示:骨量和骨结构均无明显改善(P0.05),但成骨和破骨均活跃,骨转换加快(P0.05)。结论:(1)雄性大鼠去睾后能引起骨量丢失及骨结构破坏。(2)低中强度的跑步运动对去睾大鼠不仅能增加骨量还能改善骨显微结构。(3)高强度的跑步运动不能减缓去睾大鼠骨量丢失和骨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8.
腰椎-髂骨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髂骨固定治疗DenisⅡ、Ⅲ型骶骨纵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腰椎-髂骨固定治疗的7例DenisⅡ、Ⅲ型骶骨纵形骨折病人,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患者术后4 d左右即可适当下床活动,术后随访至少1年,平均内固定拆除时间5.5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继发性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主诉髂骨螺钉处有触痛,但无皮肤坏死。[结论]腰椎-髂骨固定治疗DenisⅡ、Ⅲ型骶骨纵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生物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允许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9.
金属蛋白酶在骨关节炎软骨内环境中的表达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董刚  周辉 《中国骨伤》2009,22(2):156-159
关节软骨降解是骨关节炎(OA)的一个重要特征,而金属蛋白酶(MMPs)则是参与OA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主要酶系,近年来随着对MMPs激活、活性调节以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与转录因子领域的深入研究,其在OA软骨降解中的作用机制逐渐明确,本文从OA软骨中MMPs的激活、表达、调控几个层面上对近几年MMPs与OA软骨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临床多见的骨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四肢骨折的3.57%,多呈粉碎性骨折,以往采用卧床牵引,随着内固定材料的改进以及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治疗已越来越多,但是内固定方式仍在探索。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固定方式分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髓外固定主要有DHS、DCS及近年开始使用的锁定钢板(PCCP)等。现对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组资料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