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微创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顽固性跖筋膜炎伴跟骨骨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跖筋膜炎伴跟骨骨刺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后第10天开始中药熏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AOFAS-AH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2周、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OFAS-AH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在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AOFAS-AH评分较对照组均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跖筋膜炎伴跟...  相似文献   
92.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和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和腰骶椎结核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和腰骶椎结核61例.开放手术4例;微创手术57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2~78岁,平均(47±18)岁;腰椎40例,腰骶椎9例.累及椎体数目:L1 8椎.L2 26椎,L3 19椎,L4 19椎,L5 21椎,S1 10椎.单椎体结核3例,双椎体39例,三椎体6例,四椎体1例为跳跃结核.术前合并不全截瘫3例,Frankel分级均为D级.CT引导下,在病灶和脓肿内置管,局部化疗灌注冲洗.测量治疗前及终末随访时后凸角,并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最短1年,最长5年8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70.12±20.24)分,终末随访时为(12.72±8.62)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P<0.001).治疗前后凸角平均为16.47°±8.74°,终末随访时平均为13.35°±8.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5,P<0.001).结论 保守治疗无效而没有神经受累表现的腰椎和腰骶椎结核通过微创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3.
掌侧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庆丰  范顺武  周辉  潘浩 《中国骨伤》2007,20(4):268-270
目的:评价应用掌侧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T-locking-compression plate,T-LCP)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必要性。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3月,应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掌侧入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23例,骨折类型均为AO分型的B、C型;男7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66岁。术后进行腕关节功能随访,X线片观察。结果: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个月。X线示骨折全部愈合。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平均为4.5°,尺倾角为19.2°。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0.85cm。按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分:优11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达85.7%(18/2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AO-B、C型)有手术必要性,掌侧T-LCP内固定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具有固定可靠、退钉率低、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4.
作自1981年10月至1992年3月近10年半时间内,应用低温冷冻同种骨、关节移植.治疗各类骨肿瘤病人53例,其中良性骨肿瘤38例,恶性15例,现就恶性骨肿瘤病人预后随访观察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5.
我院自1986年1月~1989年6月共收治因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病人112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1.5;年龄最大63岁,最小16岁;病史最长21年,最短3个月,发病前有明显外伤史73例,无外伤史39例;伴左侧腿痛55例,右侧腿痛45例,两下肢疼痛12例.手术均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术毕时均于椎板切除后遗留的空腔内置入内径0.5cm的乳胶引流管,埋入端开孔3~4个.术后6小时将乳胶管接上  相似文献   
96.
肩关节周围炎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正常情况下和冻结情况下肩关节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揭示肩关节容易受损的力学原理,并对临床常用松解手法进行力学分析,从中阐明手法松解冻结肩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97.
98.
急性骨骼肌损伤是骨伤科和运动医学的常见损伤之一,其发生率从10%-55%不等。急性骨骼肌损伤后,愈合时间长,且通常不能完全修复,容易遗留局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损伤严重的患者局部可形成瘢痕,降低了肌肉收缩性能,再损伤概率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继续运动均造成不利影响。按摩治疗骨骼肌损伤具有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和医疗费用低廉等优势。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全面地了解有关骨骼肌损伤治疗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骨折,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也不断改进.非手术疗法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垫枕疗法、牵引疗法、手法复位、外固定支具、充气复位等.各种治疗方法各具特色,效果满意.结合近年来国际、国内的资料对非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
腰椎间孔狭窄症的MRI图像分析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辉  董刚  黄海  夏志敏  张政宏 《中国骨伤》2010,23(8):587-590
目的:通过对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的分析,探讨影响腰椎间孔形态、孔内神经根周围环境的主要因素,寻找在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上评价腰椎间孔狭窄症(LPS)的主要量化指标。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接受MRI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LPS的35例MRI图像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35~82岁,平均54.5岁;病史4个月~8年,平均32个月。同时与37例正常腰椎间孔的MRI图像作对比性研究,观察两组资料矢状位MRI图像上L4,5、L5S1椎间孔有效空间的垂直径、上位矢状径、根孔比例,分析引起LPS的主要因素。结果:LPS组L4,5、L5S1椎间孔有效空间的垂直径、上位矢状径小于正常组,椎间孔有效空间的根孔比例大于正常组。腰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突出,黄韧带肥厚是LPS的主要软组织性因素;关节突关节、椎体后外缘终板平面增生肥大,骨赘突入椎间孔是LPS的主要骨性因素;神经根的水肿、粘连是LPS的主要根性因素,且多种因素往往复合存在。结论:软组织性、骨性、根性因素的复合引起LPS,MRI检查可以充分显示LPS的解剖形态及引起LPS的病理改变,腰椎间孔有效空间的上位矢状径、垂直径、根孔比例可以作为腰椎旁矢状位MRI图像上评价LPS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