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7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沈英森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治疗眩晕紧扣病机,严谨组方,灵活用药,故临床疗效显著.临证常以酸枣仁汤为主养血调肝治疗虚劳眩晕,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清泻肝胆治疗肝火眩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化痰熄风治疗痰浊眩晕,以桑菊饮为主疏风散热治疗外感眩晕,以血府逐瘀汤为主行气化瘀治疗瘀血眩晕.  相似文献   
52.
为了加强对外招生的中医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根据外招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开展了以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加强培养人才的能力,以期保证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3.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中双向强关联规则算法,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30张桂枝汤类方,通过桂枝汤类方相关指征频数统计表、桂枝汤类方相关因素关联度表等说明桂枝汤类方的病证、方、药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中医发病机制予以分析,认为乳腺癌癌前病变以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日久成瘀为本,临床治疗本病时要结合内外科治法,辨证施治,同时探讨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防治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55.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过重大贡献,现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并在我国医疗卫生中占有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56.
吴兵  陈利国 《四川中医》2009,27(2):39-40
本文指出了气血运行不畅是发生疼痛的病理基础,心肝两脏生理功能与气血关系最为密切,从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了痛证应从心肝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7.
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进方法。方法 :分离出大鼠主动脉 ,将主动脉内膜暴露于外 ,两端折入结扎 ,以胶原酶磁力搅拌消化和细胞刮擦法交替进行 ,每次消化 1 0 min,共消化 3次 ,离心后的沉淀再磁力搅拌消化 2 0 min,将收集的细胞接种在培养瓶中。结果 :细胞在第 3天延展 ,呈短梭形或类三角形。1 0~ 1 4d汇合成单层细胞 ,呈铺路石状 ,经第 8因子相关抗原 ABC法鉴定其为内皮细胞。结论 :用此改良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培养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58.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发现该疗法对损伤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资料来源:检索万方数据库1988-03/2004-10关于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颅脑损伤,脑震荡,后遗症,针灸疗法,按摩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筛除过多重复的报道。对剩余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应用各种刺灸方法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8篇关于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文章,32篇临床或实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6篇中,30篇为重复性研究,6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32个实验证明,体针、头皮针、耳针、刺络放血、电针、眼针、舌针、腹针、埋线、点穴按摩、中西医结合均对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有一定的疗效,且无副反应事件报道。6项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能显著改善脑外伤损害的甲状腺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脑组织氧代谢,抑制炎症反应和自由基反应,保护血脑屏障,延缓并减轻脑水肿形成和发展。结论:多种刺灸方法对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针刺可启动预防性及治疗性中枢神经元性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由有化瘀解毒、破癥散结功效药物组成的化瘀破癥胶囊对荷瘤小鼠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8-10/1999-10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理实验室完成,C57BL/6J小鼠50只,腋部皮下注射Lewis肺癌24h后,均分为5组,即厌氧棒菌苗组、荷瘤模型对照组、化瘀破癥胶囊4,2,1g/kg剂量组,每组10只。厌氧棒菌苗组按0.5g/mL腹腔注射,1次;荷瘤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化瘀破癥胶囊(由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提供,由大黄、蜈蚣、人参等药组成,每粒装0.4g,相当于生药2g。)4,2,1g/kg剂量组分别按4,2,1g/kg给药,1次/d,连续7d,第8天停药,停药24h后每只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50g/L,2h后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并解剖小鼠取脾计算脾指数。脾指数=脾脏质量(mg)/体质量(g)。肿瘤坏死因子活性检测采用细胞毒试验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200个肿瘤细胞中死细胞数,按给药组死细胞数/对照组死细胞数计算直接细胞毒活性指数表示肿瘤坏死因子活性,试验重复两批。结果:纳入实验小鼠50只,在实验过程中无小鼠死亡,进入结果分析50只。①化瘀破癥胶囊对荷瘤小鼠脾指数的影响:化瘀破癥胶囊4,2,1g/kg3个剂量组鼠的脾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脾指数两次试验,化瘀破癥胶囊4g/kg剂量组分别为1.69和1.47,2g/kg剂量组分别为1.57和1.66,1g/kg剂量组分别为1.65和1.46。两批试验与厌氧棒菌苗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化瘀破癥胶囊对诱导产生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影响:两次试验结果,化瘀破癥胶囊4,2,1g/kg3个剂量组肿瘤细胞的死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直接细胞毒指数,化瘀破癥胶囊4g/kg剂量组分别为2.29和2.12,2g/kg剂量组分别为2.36和2.05,1g/kg剂量组分别为2.18和2.09。并且两批试验与厌氧棒菌苗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化瘀破癥胶囊能显著增加荷瘤鼠脾脏质量和脾指数,以及增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杀伤活性,表明化瘀破癥胶囊对动物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由有化瘀解毒、破瘸散结功效药物组成的化瘀破瘕胶囊对荷瘤小鼠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1998-10/1999-10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理实验室完成,C57BL/6J小鼠50只,腋部皮下注射Lewis肺癌24h后,均分为5组,即厌氧棒菌苗组、荷瘤模型对照组、化瘀破瘸胶囊4,2,1g/kg剂量组,每组10只。厌氧棒菌苗组按0.5g/mL腹腔注射,1次;荷瘤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化瘀破瘸胶囊(由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提供,由大黄、蜈蚣、人参等药组成,每粒装0.4g,相当于生药2g。)4,2,1g/b剂量组分别按4,2,1g/kg给药,1次/d,连续7d,第8天停药,停药24h后每只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50g/L,2h后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并解剖小鼠取脾计算脾指数。脾指数=脾脏质量(mg)/体质量(g)。肿瘤坏死因子活性检测采用细胞毒试验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200个肿瘤细胞中死细胞数,按给药组死细胞数/对照组死细胞数计算直接细胞毒活性指数表示肿瘤坏死因子活性,试验重复两批。 结果:纳人实验小鼠50只,在实验过程中无小鼠死亡,进人结果分析50只。①化瘀破瘕胶囊对荷瘤小鼠脾指数的影响:化瘀破瘾胶囊4,2,1g/kg3个剂量组鼠的脾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脾指数两次试验,化瘀破瘸胶囊4g/kg剂量组分别为1.69和1.47,2gAg剂量组分别为1.57和1.66,1g/kg剂量组分别为1.65和1.46。两批试验与厌氧棒菌苗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化瘀破瘸胶囊对诱导产生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影响:两次试验结果,化瘀破瘸胶囊4,2,1g/kg3个剂量组肿瘤细胞的死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直接细胞毒指数,化瘀破瘸胶囊4g/kg剂量组分别为2.29和2.12,2g/kg剂量组分别为2.36和2.05,1g/kg剂量组分别为2.18和2.09。并且两批试验与厌氧棒菌苗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化瘀破瘸胶囊能显著增加荷瘤鼠脾脏质量和脾指数,以及增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杀伤活性,表明化瘀破瘸胶囊对动物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