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7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38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3篇
  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和(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1333例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IFI组380例和非IFI组953例,检测患者血清GM、血浆BG水平,留取血液、痰液、灌洗液等标本行真菌培养.分析GM、B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IV/AIDS合并IFI的诊断效能,比较IFI组和非IFI组GM、BG水平,分析患者真菌分布情况.结果 GM、BG联合(并联和串联)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达到86.05%、99.48%,优于GM单独检测的56.84%、88.35%及BG单独检测的66.05%、9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GM、BG水平高于非I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真菌培养以念珠菌(56.32%)及马尔尼菲篮状菌(51.84%)为主,非IFI组以念珠菌(98.25%)为主.结论 HIV/AIDS合并IFI时GM、BG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IFI的诊断效能,并可为HIV/AIDS合并IFI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拟诊标准(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筛查价值。方法对广西地区1045例疑似AIDS合并PSM的患者同时进行"金标准"(血、骨髓、组织培养或组织病理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及拟诊标准所需检查,评价拟诊标准对AIDS合并PSM的诊断价值。结果拟诊标准的灵敏度为45.79%、假阴性率42.11%、特异度90.64%、假阳性率9.36%、准确度82.49%、阳性似然比4.89、阴性似然比0.60、阳性预测值52.10%、阴性预测值88.27%。结论 AIDS患者如出现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时,尚不能作为筛查PSM的常规指标,但应高度警惕PSM。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结核(TB)双重感染病人(HIV/TB病人),在标化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同期HIV阴性的TB病人作对照,选择16个可能对发生药物性肝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观察条件的HIV/TB病人共369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22.8%(84例);HIV阴性的TB共350例,药物性肝炎发生率为13.1%(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01)。HIV/TB组治疗失败47例,其中与药物性肝炎相关占63.8%。单因素分析HIV/TB病人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为女性、体质量减少、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既往有肝损伤病史、血清蛋白降低、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途径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减少、既往有肝损伤病史、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静脉用药、用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危险因素。结论HIV/TB病人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药物性肝炎,对预后影响大;HIV感染后体质下降和免疫异常是导致药物性肝炎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周春萍 《内科》2014,(3):354-356
肺结核咯血可引起咯血后的病灶播散、感染和肺不张,大咯血窒息和失血性休克,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常常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治疗肺结核,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咯血,能提高肺结核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本文从护理的角度总结肺结核咯血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即按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病情,按分级护理制度经常巡视病房,及早发现咯血的先兆表现,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以期达到减少窒息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观察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51例抗结核治疗的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停药半年、1年、2年随访。结果 151例患者服药依从性100%,因反复肝功能损害中断治疗率1.32%(2/151),治疗过程中死亡3例,死亡率1.99%(3/151),治疗成功率94.04%(142/151),治疗失败2.65%(4/151)。随访停药半年、1年肺结核无复发,停药2年复发率1.41%(2/142),治疗成功患者2年生存率99.3%(141/142)。结论合理规范的HIV/TB双重感染的治疗和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减少和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更能确保服药依从性,减少丢失率,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3种不同治疗方案用于治疗HIV/TB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口服)、B组(复方甘草酸苷口服),C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静滴),观察比较疗效。结果 3种药物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92.9%、90.5%、97.6%(P>0.05),治愈率分别为52.4%、45.2%、71.4%(P<0.05),发生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1%23.8%47.7%(P>0.05);三种方案治疗HIV/TB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在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治愈率上三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C组临床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27.
腹部超声检查能够检测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腹部脏器的隐匿性病变,可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收集南宁市及其周边地区AIDS病人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2008年1月至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单纯HIV感染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单纯HIV感染AIDS患者共171例,按照临床检验项目要求抽取患者静脉血分别进行病毒载量、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血清γ-GT活性及乳酸(LACT)浓度;将患者分为病毒载量高值组(139例)和病毒载量低值组(32例)两组,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HIV感染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血清LACT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CD3、CD4和CD8细胞计数升高,血清LACT浓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比较,CD3和CD细胞4计数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HIV感染AID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指标检测,并动态分析其变化情况,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广西桂南地区艾滋病毒感染或艾滋病(HIV/AIDS)患者免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病毒抑制失败的耐药特征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横断面分析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筛选研究对象,采用描述分析、χ2检验分析研究对象病毒学抑制失败和耐药特征,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影响因素。结果 1 470例接受免费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137例(9.32%)病毒学抑制失败。病毒学抑制失败患者经耐药检测,有75例(54.74%)显示耐药,以NRTI(40.15%,55/137)和NNRTI耐药(51.82%,71/137)为主,同时发生NRTI和NNRTI耐药率为35.77%(49/137);1例显示对3种(NRTI、NNRTI和PI)药物耐药(0.73%,1/137)。NRTI耐药位点以M184V/I、K65R、T69S/N/A为主,分别占31.25%、21.88%和21.09%。NNRTI耐药位点以K103N/R/S、G190S/A/C/Q、V179D/E为主,分别占19.16%、...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且救治成功1例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相关性脑炎病例临床特征以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4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本案例患儿,男性,3岁11月,因“发热9 d,意识障碍2 d”入院,病初以发热、咳嗽为表现,病后第2天出现呕吐,第3天出现乏力、嗜睡,第5天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经脑脊液、痰液、咽式子病原学检测出甲型流感病毒H5N6,确诊为儿童危重型甲型H5N6禽流感脑炎,积极快速有效抗病毒、抗感染、脱水治疗、镇静、抗癫痫等治疗,治疗后第9天,患儿神志转清,27 d后病情好转,转外院继续行康复治疗,分别于出院后2周、1月随访,患儿恢复良好。结论临床工作中,如早期与普通呼吸道疾病症状类似,同时合并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病情进展迅速,需警惕排查流感。禽流感发病前不一定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禽流感病毒可能存在其他宿主,有待相关研究证实。人感染H5N6禽流感重症率高,死亡率高,病情进展迅速,发病人群主要为成人,儿童病例极少,多数病例以重症肺炎为主,以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少见;早发现、早诊断禽流感,同时应用有效可行的综合治疗有望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