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对膈肌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8例手术病人观察全麻使用肌松药前后颤搐性跨膈压(Pdi(t))和PNCT的变化。结果: 8例手术病人在全麻前:Pdi(t)为(23.7±2.4) cmH2O,左、右侧PNCT分别为(5.7±1.3) ms和(5.6±0.9) ms;全麻使用肌松药后:Pdi(t)下降到(11.5±3.4) cmH2O(下降率51.5%,P<0.01),而左、右侧PNCT则分别延长为(6.1±1.3)ms和(6.4±0.6)ms,并随Pdi(t)的恢复而逐步缩短。结论:肌松药诱发膈肌无力和引起双侧PNCT延长,且PNCT随着Pdi(t)的恢复而缩短; PNCT的测定有助于间接监测全麻使用肌松药期间膈肌肌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2.
老年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支气管哮喘发病有2个年龄高峰,最常见于儿童,其次为老年人。45~50岁以后哮喘的发病率渐增加。有部分病人童年时曾有哮喘史,青春期后缓解,老年以后再发。哮喘的症状包括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喘息和咯痰,这些症状并非哮喘特征性的。许多呼吸系统疾病有类似的临...  相似文献   
33.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平行测定60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的甲胎蛋白(AFP)含量,结果表明两法的相关性良好(r=0.995),但化学发光免疫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优于放射免疫法.  相似文献   
34.
高频振荡通气的应用是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肺保护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介绍了高频振荡通气的气体交换机制、如何实现肺保护策略、以及在成人的临床应用和调节特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结核杆菌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30× 10 3的主要分泌蛋白 (BCG30 ,也称Ag85B)对尘螨变应原过敏所致的哮喘等变应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TH1、TH2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 2 7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患者 (A) ,其中 18例哮喘患者 (A1)、9例变应性鼻炎或皮炎患者 (A2 )和 13例正常人 (B)的PBMC ,在离体与螨变应原、BCG30单独或复合共培养 ,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IL 5、IFN γ的水平。结果 A、A1、A2、B 4组无刺激状态下的IL 5、IFN γ水平无差异 (P >0 .0 5 )。尘螨变应原刺激可显著促进A、A1、A2 3组PBMC分泌IL 5 ,P均 <0 .0 5 ,同时 ,A组的IFN γ水平自身比较亦明显增高 (73.5 8pg ml± 30 .2 3pg mlvs 30 .71pg ml± 18.87pg ml,P <0 .0 5 )。将尘螨变应原与BCG30和PBMC进行复合培养 ,并与单独尘螨变应原刺激组比较 ,其IFN γ水平在A组 (92 .89pg ml± 2 9.0 7pg mlvs 73.5 8pg ml± 30 .2 3pg ml)和A1组 (87.6 0pg ml± 36 .4 5pg mlvs 5 8.75pg ml± 7.84pg ml)均较后者为高 (P均 <0 .0 5 ) ,且A组的IFN γ IL 5的比值较单独尘螨变应原刺激组显著增高 (5 .0 3± 1.36vs 4 .2 0± 1.6 4 ,P <0 .0 5 ) ,而A1组其比值亦有增高趋势 (P =0 .0 7)。正常人中各刺激组间所有指标均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X线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其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003-06~2004-04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103例SARS患者出院后定期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并将其IgG血清浓度与20例健康的医务人员对照比较.结果 (1)SARS患者发病第3天起血清IgG的吸光度(OD)值为(0.063±0.012),与正常对照组(0.016±0.019)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0),此后逐渐增高,于发病后第3周明显增高达(0.180±0.202),于第4个月达最高值(1.730±0.331),此后逐渐下降,发病后第17个月为(0.668±0.109);(2)62例SARS患者发病后前3个月X线胸片恢复正常的比例为32.3%,发病后第17个月恢复正常的比例为56.5%,异常者有5例,均为重症患者,剔除中断复查的患者(22例),则第17个月胸片正常率为80%;(3)25例SARS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肺功能正常者16例,异常者9例,其中4例异常者3~6个月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SARS患者发病后第3天血清IgG的OD值可作为诊断的筛选实验,发病第3周明显增高时可确诊;SARS患者的肺部间质性病变和肺功能损害均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方法 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例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另3例为双肺重度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但肺大疱占据胸腔不足1/3。4例均接受尸体供肺移植,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的1例接受右肺移植,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的3例接受左肺移植,此3例分别于术中(1例)和术后(2例)接受右肺减容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给予达利珠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诱导治疗。结果4例手术经过顺利,1例术后第5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2例受者顺利出院,并存活至今,最长1例存活已超过2年。2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74d、77d死亡。结论 终末期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可行单侧肺移植治疗,如果对侧肺有重度弥漫性肺气肿,特别是部分融合成大疱易破裂者,可同期期行对侧肺减容。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单侧/双侧肺减容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与并发症。方法统计1996年6月-2006年3月胸腔镜辅助完成的42例双肺减容术与97例单肺减容术患者的死亡率、术出血血量并作对比。结果42侧双侧肺减容手术死亡5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1.9%;97例单侧肺减容手术死亡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氧依赖23例单侧/双侧肺减容手术患者全部脱氧。一般双肺切除120—170g之间;而单侧肺组织的切除量〉60g。术后住院时间10—40(20±4)d。失血量100—400(230±79)ml。双侧手术平均住院总费用(5.274±0.757)万,单侧手术平均住院总费用(3.397±0.533)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肺减容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术中出血量比单侧肺减容术明显高,国人更易接受单侧肺减容术。  相似文献   
39.
王不留行对家兔离体主动脉舒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Neck)Garcke(VSG)水煎剂对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标本,以去甲肾上腺素(NA)预收缩后,给予不同剂量的VSG观察其张力变化,并探讨去除血管内皮、给予NO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甲烯蓝(MB)、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对血管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VSG对血管环静息张力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剂量的VSG可使10-6mol/L NA预收缩的血管产生明显舒张(r=0.76,P<0.001)。去除血管内皮、10-4mol/L L-NNA、10-5mol/LMB或吲哚美辛可减弱VSG的舒张作用,但普萘洛尔无影响。另外,2mg/ml VSG温育无内皮的血管环后,对NA和KCl的量效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VSG舒张主动脉的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且与其释放的NO有关;也可能是通过PGI2/cAMP介导,降低胞浆内钙离子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胸廓改形术加转移带蒂肌瓣一期手术治疗曲菌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曲菌性脓胸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术中行不同程度的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和改良的胸廓成形术。结果术后2例达一期愈合;1例术后残腔变小,经加强抗真菌及局部冲洗等处理后延期拔除胸管治愈;1例术后合并肺炎,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行抗真菌及抗炎治疗好转。结论采用胸廓改形术加转移带蒂肌瓣一期手术治疗曲菌性脓胸其创伤较常规胸廓改形术小,术后经合理的支持及抗真菌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是治疗曲菌性脓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