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模型小鼠卵巢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Smad2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左归丸治疗POF的机制。方法 将8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模型组(24只)、左归丸组(24只)及己烯雌酚组(2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以小鼠透明带多肽3(zona pellucida 3, ZP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建立POF模型,左归丸组及己烯雌酚组分别给予2.7 g/(kg·d)左归丸及0.15 mg/(kg·d)己烯雌酚水溶液灌胃,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灌胃4、8周。观察各组小鼠卵巢生长卵泡比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卵巢组织GDF-9及Smad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造模4、8周小鼠卵巢生长卵泡比率及GDF-9、Smad2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左归丸及己烯雌酚组小鼠卵巢生长卵泡比率、GDF-9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左归丸组8周Smad2蛋白水平表达升高(P<0.05)。结论 POF的发病可能与卵巢GDF-9蛋白表达水平不足,GDF-9/Smad2信号转导功能低下,导致始基卵泡不能有效募集,原位闭锁有关。左归丸能增加卵泡GDF-9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GDF-9/Smad2信号转导通路对卵泡生长发育进行调节,从而发挥治疗POF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正欧明,1924年12月出生,广东省顺德人。1942年就读于岭南大学医学院,期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一名军医。1949年解放后于中山医学院任医师。1950年4  相似文献   
5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技术,观察益气除痰方加减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瘤内血流灌注的影响,同时评价CTP各项参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7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中药(参一胶囊加益气除痰方)联合化疗组(治疗组,44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3例),两组均21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个疗程后进行常规CT(平扫+增强)检查,并对原发肿瘤进行CTP成像,测定肿瘤的大小及CTP各项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到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P)及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各项灌注参数的变化,同时评估CTP参数变化和预后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脱落7例,可评价80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1)治疗后治疗组缓解率为47.5%(19/40),总稳定率为77.5%(31/40),对照组缓解率为40.0%(16/40),总稳定率为65.0%(26/40),两组缓解率及总稳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1.227,P0.05)。(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2、4个疗程后BF和PS值降低,MTT值升高(均P0.05),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BF和PS值降低,MTT值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4个疗程后BF值降低更明显(P0.05)。(3)治疗4个疗程后,根据RECIST标准将患者分为缓解组(35例)和未缓解组(45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缓解组BV、BF和PS值均下降,MTT值升高(均P0.05),未缓解组BF值升高(P0.05)。(4)根据治疗后BF值的变化将患者分为BF值升高组(34例)和BF值降低组(46例),结果显示BF值升高组中位生存期246天,1年累计生存率13.0%,BF值降低组中位生存期387天,1年累计生存率53.1%;与BF值升高组比较,BF值降低组生存期延长,1年累计生存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7,P0.01)。结论参一胶囊加益气除痰方的中医药治疗可减少中晚期NSCLC的血流灌注量,改善血管的通透性,与化疗药物有良好的协同作用。CTP不仅反映了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而且反映了肿瘤血管的功能变化。同时,CTP参数的变化与预后关系密切,治疗后BF值下降者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  相似文献   
54.
大黄、芒硝酸比煎浸口服法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参考了近年大黄、芒硝等中药炮制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在1998-2000年间,以大黄芒硝为配伍,采用水浸渍后内服的通便方法解决骨折便秘一。通过临床研究,以大黄芒硝酸比浸渍法治疗瘀滞热结型便秘病人,并作对比分析研究,证明其具有稳定性高、副作用小、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55.
摘要:反向教学法是运用逆向思维,由已知的结果,推出问题产生的过程,再推导出问题原因的一种教学模式。为抓住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适应危重病医学在实际临床抢救或治疗的处理模式,在教学中适当采用该教学法,可以使效率成倍提高,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使学生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6.
正交试验优选通痹灵片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4(2^3)正交实验,以对大鼠完全佐剂性关节炎的消炎消肿作用为考查指标,以是否提取挥发油,是否酒沉处理,是否去掉水牛角为考查因素,分析各单因素及各种组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过程应加挥发油,作酒沉处理及保留水牛角,经工艺优化后的通痹灵片能提高疗效,降低服用量。  相似文献   
57.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血脂是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课题。西药降脂疗效强且机制明确,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调节血脂代谢日益成为高脂血症治疗的发展趋势。中西医结合调节血脂可弥补中药降脂强度的不足,又能减少长期服用降脂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与经济负担。作为一名现代中医,要明确中西医结合调节血脂代谢并非简单的中西药混合,而是要求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科学地治疗疾病,即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辨病、辨证,指导中西医结合降脂治疗,包括降脂西药的选择、中医的辨证选方用药,并根据现代药理合理选用降脂中药。  相似文献   
58.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骨脂是否可能促进儿童性早熟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 BATMAN-TCM在线平台获取补骨脂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性早熟相关疾病靶点,采用 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 可视化网络。基于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的网络图构建。使用Metascape在线工具进行靶点基因的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 析。从PubChem数据库中获取主要活性成分结构,从RCSB PDB数据库中获取核心靶点结构,导入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 最后利用PyMOL软件绘制分子对接模拟图。【结果】得到12种补骨脂的活性成分,涉及274个靶点,其中11种活性成分和 98个靶点与性早熟相关。主要活性化合物为豆甾醇、补骨脂酚、异补骨脂素、补骨脂查尔酮、补骨脂乙素、甲氧基补骨脂 素,主要靶点有雌激素受体1(ESR1)、雌激素受体2(ESR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孕酮受体(PGR),主要涉及卵巢 类固醇生成通路、Hippo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这些活性化合物与靶标具有良好的结合作用。【结论】补骨脂存在促进 儿童性发育的可能性及具有潜在药理作用机制,分析结果可为儿童性早熟、青春期早发育等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9.
大黄Zhe虫丸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Zhe虫丸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血瘀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116例,以大黄Zhe虫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9g,3个月为1疗程。结果:大黄Zhe虫丸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总有效率为81%,显效率为26.6%,有效率为53.4%,无效率为19%。在症状方面,胁痛的改善程度为74.4%,其余各项症状加疲倦乏力、腹胀、纳呆等的改善均在85%以上。对病情缠绵,肝功能损害反复者,坚持服用本药,具有较好的降低及稳定血清ALT、AST水平的作用,同时可明显降低血清TBIL及DBIL,但对乙肝病毒抗原阴转的作用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Zhe虫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缓中补虚及清泄湿热的作用,对慢性活动性肝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