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21.
白塞病可归属于中医“狐惑病”范畴。林昌松教授认为,白塞病乃本虚标实之证,肝郁脾虚为白塞病的根本病机, 外感邪气为其发病诱因,湿热内蕴为其证候表现。林昌松教授采用 《金匮要略》 所载的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自拟“白 塞方”“口炎方”治疗白塞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林昌松教授基于中医经典的原文记载及临床用药经验,提出甘草之 用量宜大,常用30 ~ 40 g。针对脾胃虚弱证明显的白塞病患者,治以“白塞方”(由炙甘草、党参、鹿衔草、法半夏、干姜、 黄芩、黄连等组成)加减,宜用炙甘草;针对湿热炽盛的白塞病患者,拟“口炎方”(组成药物为生甘草、黄芩、黄连、法 半夏、干姜、大枣、太子参、薄树芝、淡竹叶、车前子等)治疗,宜用生甘草。同时强调患者平素“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对防止白塞病复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基于TLR-4/NF-κB 信号通路探讨苍附导痰汤对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影响。 方法将50 只SD 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苍附导痰汤)低、中、高剂量组(3.12、6.24、 12.48 g·kg-1)。采用Poresky 造模法联合高脂饮食建立痰湿型PCOS 病证结合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相应剂 量的苍附导痰汤灌胃给药,每日1 次,连续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进行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学 观察;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 水平;采用qRT-PCR 法检测卵巢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Toll 样受体4(TLR-4)、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mRNA 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结果与空 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的成熟卵泡数和黄体数明显减少(P<0.05);血清IL-6、TNF-α 和CRP 水平明显 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NF-κB、TLR-4 及ox-LDL mRNA 表达及HMGB1 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 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大鼠卵巢的成熟卵泡数、黄体数均明显增加(P<0.05);大鼠血清 IL-6、TNF-α、CRP 水平明显下降(P<0.05);卵巢组织中NF-κB、ox-LDL、TLR-4 mRNA 表达及HMGB1 蛋 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苍附导痰汤可能通过下调HMGB1 的表达,抑制TLR-4/NF-κB 信号通 路,进而减少IL-6、TNF-α、CRP 等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对PCOS 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医治疗普通登革热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以2014—2020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普通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挖掘普通登革热的证型和方药;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二次辨证与计数;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中药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普通登革热有3个证型,按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为:“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肺脾气虚,余邪未尽”证。共挖掘出3首新方,登革1号方可疏风清热、兼以祛湿;登革2号方功善清热解毒、疏风祛湿;登革3号方擅长清热祛湿、凉血止血;3首新方均可能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可能作用于TNF、IL6、AKT1,可能通过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正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该研究挖掘了普通登革热的3个证型与3首中药新方,并认为3首新方可能有病毒抑制作用,且可能与炎症、免疫、凋亡调节等相关,但又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4.
骨衰老是机体成骨、破骨、成脂、成软骨失衡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态。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调控性细胞死亡方式,在骨衰老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发现,铁死亡在成骨、破骨、成脂、成软骨及骨细胞中均发挥关键调控作用。本文分别从上述五个方面探讨铁死亡与骨衰老的相关性,为防治骨衰老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5.
<正>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是一种因毛囊过度角化和粉刺产生导致毛囊闭塞和扩张所形成的一种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皮肤疾病[1,2]。初期,其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结节破裂、愈合后会在皮肤深部形成脓肿,脓肿继续发展就会形成皮下瘘甚至穿破皮肤形成瘘管,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以及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研究参苓白术散作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LC-MS鉴定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同时,获取POP相关的转录谱以及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和细胞亚群,进一步对DEGs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得到POP的枢纽基因,并构建参苓白术散-POP核心靶点网络。最后,对化学成分及其核心靶点进行虚拟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LC-MS鉴定筛选后共得到10个化学成分,并得到414个潜在作用靶点。差异化及WGCNA分析分别得到843个POP-DEGs和1 976个枢纽靶点,联合分析后得到19个核心靶点。此外,POP骨髓血样本中存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富集结果表明核心靶点涉及细胞衰老、破骨细胞分化、MAPK信号通路等。最后,虚拟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鉴定成分与POP核心靶点能形成稳定对接。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细胞及多通路调控细胞衰老、免疫功能及破骨分化等作用治疗POP。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四神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机制。方法:选择30 只雌性C57BL/6 小鼠为 实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神丸加减方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 和四神丸 加减方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 各6 只。在适应性喂养1 周后,构建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 模型,并灌胃给药,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并称重。实验结束后,比较5 组小鼠疾病活动指 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 和白细胞介素-10(IL-10) 表达水平、Toll 样受体 4 (TLR4)、p65 分子量、磷酸化P65 (p-p65)、β-actin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 DAI 评分、粪便黏稠度评分、便血评分、IL-6 水平、结肠组织中TLR4、p65 及p-p65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 高(P<0.05),结肠长度、IL-10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小鼠 DAI 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低剂量组小鼠DAI 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明 显增加(P<0.05),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增加不明显(P>0.05);阳性对照组及高、低剂量组 小鼠粪便黏稠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及高、低剂量组小鼠便血评分无明显变化(P> 0.05);高剂量组IL-6 水平显著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及低剂量组IL-6 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 高、低剂量组IL-10 水平显著升高(P<0.05),阳性对照组IL-10 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阳性对照组、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LR4、p65 和p-p65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病理变化上,模 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明显减少,隐窝结构损伤严重,出现明显的炎症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 高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上述病理变化改善明显,而低剂量组上述病理病化略有改善。结论:四神丸加减方可在一定 程度上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临床症状及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NF-κB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接受PCI治疗后的AMI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行PCI术前给予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1次,共3喷,术后继续予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3喷/次,每天3次,疗程7天。评价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及峰值,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63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CTFC降低(P<0.05)。两组TIMI血流分级、CK-MB峰值、CK-MB达峰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使用宽胸气雾剂可改善冠脉微循环。  相似文献   
129.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医学辨证体系,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水停。考虑到患者具体病情常兼杂有“毒”邪、肝郁脾虚等不同情况,可配合不同治法。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存在“毒”邪的患者配合使用清热解毒法;对于病情急重或者“毒”邪无所出的患者,可根据“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采用利水清小便中药排除“毒”邪;合并有抑郁焦虑状态的采用疏肝解郁法配合治疗,从整体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以及身体机能。临床实践显示,以上疗法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病死率,体现了中医药辨证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