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早期肺腺癌影像特征与病理学分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CT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TNM分期为T1N0M0病例175例,共179处病变。男性74例,女性101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7.55±9.86)岁。病变按其实性密度出现的比例和分布,分为纯磨玻璃密度(Ⅰ组)、实性成分小于50%的混合密度(Ⅱ组)、实性成分大于等于50%的混合密度(Ⅲ组)、散在实性密度(Ⅳ组)及实性密度(Ⅳ组)。图像评估内容包含:病变位置、病变大小、病变边缘(光滑、分叶、毛刺)、瘤-肺界面、内部及周边征象(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病变大小在不同密度组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位置分布、影像表现及病理类型在不同密度组的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与病变实性密度比例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病理类型对病变实性密度比例的影响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变大小在不同密度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Ⅰ组病变大小小于其他四组。分叶征,空泡征在不同密度结节间存在差异(P0.05),Ⅰ组分叶征出现率低于其他四组,Ⅴ组空泡征出现率低于其他四组。不同病理类型间病变密度存在差异,对每两组分别进行比较,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腺癌病变密度类型不同(P0.01);微浸润病变与浸润性腺癌病变密度类型不同(P0.01)。结论不同密度病变在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类型中存在差异,病变中出现实性成分的比例和分布对早期肺腺癌中浸润性腺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不仅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还可以对冠状动脉斑块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及监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对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就多层螺旋CT 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内科治疗随访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不同CT检查方法对发现膀胱肿瘤的价值,以期建立1套合理的CT检查程序.方法26例膀胱肿瘤患者,10例行憋尿后CT扫描,18例行充气后CT扫描,其中2例既行憋尿CT扫描,亦行充气CT扫描.评价憋尿与充气横断面图像、膀胱充气CT仿真内镜成像(CTVE)、多层面容积重建图像(MPVR)对膀胱内病灶的检出率.应用SAS统计学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例憋尿后CT检查者中,手术证实共15个结节,CT发现12个;其中直径≤1 cm的结节共5个,CT发现2个,漏诊3个.18例充气后CT检查者中,手术证实共31个结节,CT全部发现,其中横断面图像检出23个,MPVR检出24个,CTVE检出31个,CTVE与前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6个直径>5 mm的结节,横断面图像检出23个,MPVR检出24个,CTVE检出26个,CTVE与前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5个直径≤5 mm的结节横断面图像和MPVR图像均漏诊.结论对于较小的膀胱肿瘤,建议采用充气后螺旋CT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MPVR图像、CTVE三者结合可为膀胱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86例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MSCTA,对照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将25例冠心病患者的MSCTA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对照,分析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通畅性,狭窄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评价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通过对照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MSCTA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结果,以心率控制在60次/min以下、注射流率3.0~3.5 ml/s、注射剂量120~150 ml、延迟22~25 s扫描时冠状动脉显示最佳;(2)以SCA为“金标准”,25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支中,71支MSCTA显示无狭窄,其中68支显示正确;29支显示狭窄的动脉支中,19支显示正确。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2%和65.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87.2%、87.0%。结论MSCTA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65.
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膝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评价膝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 5例临床可疑骨折的膝关节创伤者 ,均行X线摄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 ,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双盲法分析。均经临床随访确诊。螺旋CT扫描范围 5~ 15cm ,扫描层厚 3~ 5mm ,进床速度 6~ 9mm/s,36 0°/s扫描。将原始数据重建为 2~ 3mm层厚 ,1~1 5mm间隔 (重叠率 5 0 % )。将重建后图像传至独立工作站 ,应用多层面容积重建 (MPVR)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结果 :5 5例膝关节创伤病人 ,临床表现或X线平片怀疑骨折 ,最后由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发现 35例病人有骨折 ,共 4 5处 ,其中胫骨平台 15例、髁间隆突 12例、股骨内侧髁 7例、腓骨小头 6例、髌骨 5例 ,MPVR和SSD图像结合均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 ,均清晰地显示了骨折的形状、断端的错位以及碎骨片的分离等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是膝关节创伤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可以进一步证实或排除骨折 ,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可以对骨折部位立体、直观地显示 ,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6.
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2-10,我们应用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诊断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并经手术证实,经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例1男,21岁,因双侧腰部疼痛不适7年就影不良。膀胱镜逆行造影:右输尿管于第3腰椎水平向中线呈钩状弯曲(图1)。1.2 CT检查方法应用GE H ispeed NX/I双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包括双肾、输尿管。扫描条件:120 kV,层厚5 mm,床速9 mm/s,用标准加5 mm间隔重建。经前臂肘静脉团注法注入100 m l优维显-300,10 m in后行双肾、双输尿管扫描。在CT独立工作站对扫描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多层面容积重建(MPVR),其中包…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剂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30例,均行G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注射剂量分别为65 ml和45 ml.对冠状动脉成像进行评价.结果 每例均对冠状动脉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780个节段).728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要求,52个节段因钙化严重或运动伪影无法满足管腔评分.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合理的扫描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题下,可以适当降低对比剂剂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螺旋CT横断面和仿真内窥镜图像显示膀胱结节的能力和膀胱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于狗膀胱的不同位置造成6个5mm直径结节,膀胱充气后应用4组不同的扫描参数对其进行扫描,盲法评价图像质量、比较CT横断面和仿真内窥镜图像显示膀胱结节的异同。并统计处理其结果。结果:横断面和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均显示出6个结节;层厚5mm,进床速度9mm/s,重叠率50%,标准重建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具有较低的X线剂量。结论:螺旋CT横轴位和CTVE图像相结合将成为显示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影像学在腘动脉瘤(popliteal artery aneurysms, PAA)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PA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手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对照,评价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40例患者(54条患肢)的CTA和MRI检查均清晰显示瘤体大小、形态、数目、位置、密度或信号、PAA附壁血栓情况、瘤体与周围软组织关系。瘤体直径最小为15 mm,最大为138 mm,平均直径35 mm。38条患肢PAA合并血栓形成,3条患肢合并有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3条患肢为PAA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11例患者合并有其他主动脉瘤。影像学结果与手术或DSA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CTA和MRI可以清晰显示瘤体形态、血栓有无、与周围软组织关系,对诊断PAA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中影响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方法:对89例怀疑冠心病或冠心病复查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分析成像质量,探讨心率及心率波动对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pitch值与心率的关系,替代(override)功能的应用价值,从而优化扫描参数。结果:①心率及心率波动与冠脉成像质量成负相关;②心率与扫描/重建方式及pitch值存在相互对应关系;③心率替代功能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CT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结论:通过控制心率及心率波动,选择心率替代功能,采取适当的扇区扫描/重建模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