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绝经综合征情绪障碍是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与年龄、易烦躁、增加负压时溢尿、失眠、多疑、尿频、颈椎疼痛、初潮年龄、外阴瘙痒、耳鸣等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焦虑或情绪低落等。中医治疗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的特点,临床效果显著,因此,积极探寻中医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机制,以期为中医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与理论支持,为绝经综合征的治疗、临床用药的选择、药品的开发提供更开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于真苹  刘卉  李雪 《环球中医药》2023,(7):1381-1385
面部望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子处”在女性指子宫,可代表女性生殖系统。“子处”的面部望诊理论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但是其准确位置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分析《黄帝内经》原文,结合经络学说,参考从《中华医典》和中国知网中检索的古今文献来讨论“子处(子宫)”的面部望诊部位,提出:(1)“面王以下”的文字含义是鼻端下方;(2)古代医家对“子处(子宫)”的面部望诊位置共有4种观点,分别是人中、人中一侧、承浆和鼻端,其中认同“人中”观点的古代文献最多;(3)现代医家认为可以通过观察人中、人中右侧或唇上区域诊断妇产科疾病,其中人中望诊的应用最多;(4)根据《黄帝内经》面部望诊的左右阴阳理论,“人中右侧”的含义是“子处(子宫)”位置可能在鼻端之下的右侧,或“子处(子宫)”病色先见于鼻下右侧;(5)根据经络学说,唇周、人中及承浆穴等部位与“子处(子宫)”有关;(6)针刺人中、承浆穴对妇产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3.
精液不液化症、精液量少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刘金星教授从事中医妇科教学及临床工作数十年,对不孕不育症有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上下相资汤源于清代名医傅山遗著,处方出自清代陈士铎补充整理的《石室秘录》,而后流传于世,由熟地黄、山茱萸、葳蕤、人参、玄参、沙参、麦冬、当归、五味子、车前子、川牛膝组成。原方治疗血崩之后,口舌燥裂,不能饮食。刘金星教授临床运用此方辨证加减,治疗精液不液化症、精液量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4.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44-1146
目的:探讨老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反复发作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53例老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反复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非反复组盆腔炎患者为对照,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设计体质调查表、四诊信息采集表及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临床症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反复发作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湿热型、血瘀型,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腹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与非反复组盆腔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相关因素与慢性盆腔炎、性生活卫生、生殖道感染、流产次数、宫腔操作史等相关,与非反复组盆腔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反复发作患者证型为湿热型、血瘀型,临床症状主要为下腹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发病于慢性盆腔炎、性生活卫生、生殖道感染、流产次数等有关。  相似文献   
55.
人工授精后早孕妇女的心态分析及护理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孕症夫妇接受人工授精的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人工授精后的早孕妇女与正常妊娠的早孕妇女在心态上有很大的差异,对此类群体进行心态分析研究,掌握其特殊的心理特征,更好地进行护理干预,以保证孕妇身心健康,促进优生优育,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 0 0 1年9月~2 0 0 3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人工授精的早孕妇女12 0例为人工授精组,并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门诊做产前检查的早孕妇女12 0例为正常妊娠组。2组成员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孕期为4 5d~3个月,均无躯体疾病,无妊娠并发症,且近半年无重…  相似文献   
56.
任小梅  杨丹丹  桑海莉 《光明中医》2016,(19):2871-2872
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 failure Po F),是指女性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因医源性损伤而发生的卵巢功能衰竭,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FSH、LH)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继发性闭经,可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傅山所论的"年未老经水断"即为现代医学所说的卵巢早衰。引起卵巢早衰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现代女性精神压力过大。  相似文献   
57.
目前对于天癸的研究并无统一的认识,天癸涵盖了体内脑、卵巢、子宫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多种功能载体。除了激素及神经内分泌方面,在更深层次的分子及基因领域,天癸亦应具有其功能载体,在生殖发育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深入研究天癸本质,更能加深对天癸的理解,有利于中医药在生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内经》不孕相关经文的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各八十一篇。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  相似文献   
59.
笔者立足于中医病机演进过程和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特点,创新性提出子宫内膜疾病的类病概念,涵盖常见的11种子宫内膜疾病,将其分为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减退性疾病和损伤性疾病。基于文献回顾梳理,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类疾病的中医学“异病同治”共性病机与不同功能状态内膜调控环节关联性,为寻找子宫内膜病变类疾病证候演变规律、核心病机,确认关键调控通路和靶点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深化中医妇科学常见共性病机的内涵研究提供了证据挖掘方向。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库欣综合征(CS)的核心基因及通路,并预测其相互作用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小分子药物。 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CS基因芯片数据集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随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蛋白互作分析、核心基因筛选,预测互作miRNA及小分子药物并进行验证。 结果共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并预测出479个互作miRNA,相关通路集中在PI3K-Akt、cAMP、CS及MAPK信号通路等,奥那司匹、拉帕替尼是较为显著的小分子药物。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参与CS发生发展的前5条信号通路、10个核心基因及479个互作miRNA,并预测出奥那司匹、拉帕替尼等小分子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