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约占胸腰椎骨折的10%~20%,多是组合性暴力损伤所致,且易伴发生神经功能损害,国外研究认为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柱损伤.研究发现该类型骨折主要表现为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和后方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患者2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在患者其他多发伤得到有效治疗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髋臼检查,根据骨折分型分别采用髋臼前后入路或联合入路复位固定髋臼骨折并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70min,失血量2001500mL。25例切口I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按Metta临床疗效标准,骨折复位总优良率为85.2%(23/27);复位优良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女,83岁。因右小腿疼痛并行走困难4 d,加重半天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小腿疼痛伴行走困难于外院骨科就诊,腰椎MRI提示腰椎间盘重度突出,收入院并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好转后出院。半天前患者因右小腿剧痛伴行走不能,夜间急诊入我院。急诊科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骨科。患者8年前因右侧股骨颈骨折行右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入院后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入睡,予以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我科收治单节段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问融合术治疗。结果:本组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障碍等症状基本消失,双下肢肌力恢复正常。术后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0例患者均获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周、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3、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患者腰椎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2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融合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巨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维持椎管容积、使脊椎达到新的稳定性、并消除病变节段术后复发的优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椎板(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椎板[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在预防椎管内瘢痕粘连及脊柱后柱结构重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2例脊柱疾病患者外科手术中均应用人工椎板(n-HA/PA66)治疗.结果 22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12个月,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1例出现排斥反应,复查DR-X线片示人工椎板与骨接触面界限消失,完全愈合.结论 人工椎板(n-HA/PA66)能有效预防椎管内瘢痕粘连,重建椎管后部结构.  相似文献   
16.
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0~79岁,平均53.30岁;颈椎病22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26例,颈椎失稳2例;单节段32例,双节段15例,3节段3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定标准(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Otani 分级方法对疗效进行评定;定期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和动力位X线片观察颈椎曲度和骨融合情况以及有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采用Suk法评估骨融合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未见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均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 4.30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为16.10±2.20,术后6个月为16.40±2.35,较术前的10.60±3.00均明显提高(P<0.05).采用Otani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定,优40例,良 9例,可1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融合器移位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使用自稳型颈椎融合器疗效满意,且手术创伤小,能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一种较好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