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702篇
综合类   350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程国芬 《浙江医学》2008,30(4):393-394
随着矫正治疗的普及,因矫正器的托槽、带环及弓丝对牙龈的刺激而导致牙龈炎症的问题日渐增多,已越来越受临床关注。现对在本院作正畸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正畸治疗时维护口腔卫生的有效方法,减少固定矫正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翻转修复24例28指指端皮肤缺损创面,并在上臂或腹部切取相应面积的全厚皮片于供皮区游离植皮。结果24例28指皮瓣均全部成活,指端创面及供皮区愈合良好。指体功能及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节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成活率高,对手指功能影响小,指端外观感觉恢复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以喙突为起点重建离断肱二头肌长头腱治疗闭合性肱二头肌长头腱起点离断的疗效。方法对7例肱二头肌长头腱起点闭合性离断进行切开缝合重建于喙突上。在喙突上打洞,将长头断端穿入洞中后相互缝合加强固定,再将断端缝合于喙突联合腱上。结果7例肱二头肌长头腱起点闭合性离断重建术后均肌力恢复至V级,屈肘及肩外展、前伸功能好,外形满意。结论加强肱二头肌长头腱起点闭合性离断的早期诊断,并予积极手术切开喙突起点重建,有效恢复其外观及屈肘功能。  相似文献   
84.
原位回植加静脉修复治疗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者清创后,修剪脱套伤皮肤成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作原位回植,尽量修复断端静脉,然后轻松打包包扎.结果 21例患者5例成活100%,10例成活95%,优良率71.4%;5例成活90%,总成功率95.2%;1例成活仅80%,失败率4.8%.结论 原位回植加静脉修复是治疗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评估、彻底清创、正确覆盖创面、修复静脉是提高回植脱套皮肤成活率,降低感染率及坏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能量合剂、肝素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灌注对离体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伤后12例18指离体小动脉分别用能量合剂、肝素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灌注后,4℃保存.固定后,切片观察同指小动脉在不同时段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灌注对照组比较,小动脉经肝素利多卡因灌注后内皮细胞脱落延迟至16h;能量合剂灌注8h后,电镜下观察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嵴变短;对照组线粒体明显肿大,基质变淡.结论 能量合剂灌注对离体小动脉的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少肢体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P2Y1和P2Y4亚基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应用组织水平和多细胞水平RT-PCR方法从不同角度检测了P2Y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RT-PCR扩增结果均显示:P2Y1亚型有特异性表达阳性条带出现,而P2Y4亚型则无特异性表达条带出现.结论大鼠DRG的大、中、小细胞中均有P2Y1亚型表达,而无P2Y4亚型的表达.  相似文献   
87.
陈旧性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陈旧性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组9例采用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30月,骨盆骨折均获良好复位。临床功能恢复满意,9例患均下地行走,8例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 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性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
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rth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reated from 2004 to 2007 were reviewed. In these case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wrist arthroscopy to observe the alignment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CT scan was obtained postoperatively to evaluate joint alignment, radial height, volar tilting and radial inclination. Recovery of the wrist function was also followed. Results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period was 24 months. None of the 12 cases was found to have any "step" appearance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wrist. X-ray measurement showed radial height averaged 12 mm (7 to 15 mm), volar tilting averaged 5° (1° to9°) and radial inclination averaged 20 °(14° to28°). Range of motion of the wrist joint achieved 33° of flexion on average ( 18° to 42°) and 38° of extension on average (21° to 42°). Six cases had mild pain during motion. According to Gartland / Werley' s criteria, the result was excellent in 5 eases and good in 7. Conclusion Arthroscope-assisted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can avoid "step" appearance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wrist, thus achieve maximal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wrist.  相似文献   
89.
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 7寸 ,当两耳尖直上 ,头顶正中。别称巅上 ,泥丸宫 ,天满 ,维会。百形容多 ,会指聚会。百会穴属督脉 ,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督脉交会所在 ,故又称三阳五会。百会穴统督诸阳、为阳脉之海 ,与任脉相通 ,阴阳贯通 ,故又能治诸阴经之疾。现将百会穴的临床配伍应用举例如下 :1 补益升提诸经阳气1 .1 泄泻 (虚性 ) 百会穴配天枢、足三里李×× ,男 ,41岁 ,素有大便溏薄 ,纳呆、乏力 ,面色萎黄 ,近来便溏尤显 ,晨间为重 ,肠鸣 ,腹胀喜按 ,舌淡 ,脉缓。证属脾虚运化失司 ,清浊不分 ,…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并比较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硬膜外和静脉两种途径给药对预防胆囊牵拉反应和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胆总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Y组)和静脉组(J组),每组各40例。在切皮前Y组和J组患者分别从硬膜外和静脉注射2mg布托啡诺和Img咪达唑仑,观察患者对牵拉胆囊的反应情况和术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有效抑制术中胆囊牵拉反应并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但Y组更安全(Y组仅有1例Sp02〈95%,且无一例〈90%;而J组有6例Sp02〈95%,其中有1例〈90%)、更持久地减少术后应激反应;两组患者注药后SpO:及平均动脉压(MAP)均稍降,但J组下降更明显;Y组不良反应少。结论硬膜外注射布托啡诺复合咪达唑仑能安全有效地预防胆囊牵拉反应,并能持久有效地抑制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