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清创、肢端血运、伤口敷料与引流物的观察,以及功能锻炼等。本组病例1000例,总治愈率为99.4%。  相似文献   
12.
自 1995年 9月以来我院采用髋臼造盖[1] (Gill第一型 ) ,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 ,内收肌、髂腰肌切断综合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35例 38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5例中男 6例 ,女 2 9例 ;双侧发病者 3例。年龄 3~ 14岁 ,平均 5岁。所有病例术前  相似文献   
13.
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23例26侧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6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对位良好,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疗效依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侧,良4侧,可3侧,优良率为88%。结论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82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治疗组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2.3±8.4)d,少于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患者的(113.1±9.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朝贵  伍旭辉  李健 《当代医学》2021,27(12):101-103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抗旋转与骨水泥双极半关节成形术联合克氏针张力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Evans-Jensen分型均为Ⅲ型及Ⅳ型.采用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34例作为固定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26例作为置换组,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不同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 固定组相对置换组而言,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患肢开始负重时间长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置换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显著疗效.临床上可综合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等多方面考虑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郑权  肖杨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24-1125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手术部位大量积液的原因、有效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20例经手术治疗的合并巨大脓肿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出现手术部位大量积液的原因,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结合介入治疗。【结果】通过加强抗痨药物,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的同时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使积液逐渐减少消失。【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手术部位大量积液是一种并非少见的并发症,术后进行性胸闷或腹胀不适是其主要早期表现,处理措施包括加强抗痨药物,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及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收肌管阻滞(CACB)术后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快速康复中的作用,以进一步优化TKA术后的快速康复方案。方法将90例行单侧TKA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ACB组与持续股神经阻滞(CFNB)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纳入快速康复模式。CACB组手术结束20 min由麻醉医师行术侧收肌管阻滞并留置导管,CFNB组手术结束20 min行术侧股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静息和活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消耗、术后并发症。结果住院时间CFNB组为(13. 2±2. 98) d,长于CACB组的(11. 9±2. 59) d(P 0. 05);除术后12 h活动NRS评分CACB组高于CFNB组(P 0. 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静息NRS评分和活动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ACB组术后第1、2、3、7天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CFNB组(P 0. 05),CACB组术后1、2、3 d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CFNB组(P 0. 05)。结论 CACB术后镇痛在TKA中应用能保留股四头肌肌力,缩短住院时间,更有利于快速康复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GEMINI MKⅡ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术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5例(27膝)HTO术后需进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MINI MKⅡ人工假体进行TKA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6个月及12个月观察膝关节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等疗效指标以及膝关节屈曲度、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显著增加,由术前的(93.80±12.64)°增加至术后1、6个月以及12个月的(123.29±11.39)°、(124.70±13.38)°以及(127.95±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不断显著增加,其中患者满意度由术后1个月的70.37%显著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81.48%以及12个月的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SS评分由术前的(45.88±6.37)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54.03±6.74)分、6个月的(76.50±6.33)分以及12个月的(93.82±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eller髌骨评分由术前的(17.94±2.98)分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18.03±1.11)分、6个月的(23.25±2.00)分以及12个月的(27.63±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TO手术后需进行TKA手术的患者,GEMINI MKⅡ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效果确切肯定,对改善膝关节功能、疼痛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在2003.01~2007.04期间对23例65岁以上手术条件许可的高龄病人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手术23例,1例术后肺部感染死亡。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深静脉栓塞、褥疮。术后2例女性并发尿路感染伴尿失禁,另2例并发坠积性肺炎。下床时间7~14d,平均10d。术后随访半年,20例生活完全自理,2例生活部分自理。随诊中无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再发骨折。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的情况,慎重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对临床疗效可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颈髓损伤脊髓休克期间自主神经功能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龙  王万春  李康华  郑久生  卢畅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6):641-642,645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脊髓休克期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应用山莨菪碱进行干预所发生的变化,寻找改善治疗的方法。方法30例急性颈髓损伤的患者在脊髓休克期用山莨菪碱缓慢静脉滴注,并对其住院期间的心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E4A、吸痰次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用药前后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山莨菪碱组用药后的心律、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钠值进行自身对照和空白对照比较,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呼吸次数、吸痰次数少于用山莨菪碱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缓慢连续静脉滴注山莨菪碱可有效地改善脊髓休克期间患者的生理功能,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