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究不同动作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生物力学的影响,为术后康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天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术后评价复位质量良好患者30例,首先利用三维重建方法建立股骨颈模型,并对复位质量进行定量化测量。其次通过AnyBody软件建立股骨肌肉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实现股骨颈模型与股骨肌肉模型坐标的统一,位置大小的匹配;然后对股骨颈模型进行预处理,再经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建立股骨颈有限元模型。最后利用AnyBody软件进行动作模拟,包括站立、步行、起立和下蹲动作,逆向动力学分析比较日常动作间股骨的应力分布与应力峰值。结果:经测量30例股骨模型股骨头小凹最低点平均位移为(9.22±4.42) mm,股骨头中心平均位移为(5.32±2.98) mm,股骨头平均偏转角度为(19.73±11.61)°。站立时平均应力峰值为(18.97±7.8) MPa,步行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66.85±36.18) MPa,起立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61.74±114.38) MPa,下蹲过程中平均应力峰值为(1607.04±869.58) MPa。经统计分析,仅起立与步行动作之间股骨颈应力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82),其余动作时股骨颈应力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入的30例股骨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移位。四个日常动作过程中,站立时股骨颈受力最小,其次是起立、步行,下蹲时股骨颈受力最大。  相似文献   
62.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有许多组织工程化皮肤具有与正常皮肤相似的结构及屏障功能,应用于临床可达到理想愈合效果。根据人工表皮、无细胞活性的人工真皮替代物和有细胞活性的人工皮肤三大类,对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制与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极外侧路径下椎体间融合术(XLIF)与传统开放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椎间盘突出围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行XLIF治疗术(XLIF组),50行PLIF治疗术(PLIF组),术后随访至少90 d,测量并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塞来昔布使用量、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在术后第1、4、7天,以及出院时和术后第90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与XLIF组塞来昔布消耗量在术后第1、4、7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前,XLIF组和PLIF组血清CK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6);术后第1、4、7天,XLIF组血清CK活性低于PLIF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但术后第90天时,两组血清CK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44);在术前,XLIF组和PLIF组血清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4、7天,XLIF组血...  相似文献   
64.
撕脱皮肤原位缝合加负压吸引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元民  王志彬 《中国骨伤》2001,14(9):549-549
我院自 1996年 7月~ 1998年 8月共收治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12例 ,采用撕脱皮肤严格清创原位缝合、皮肤戳孔、负压吸引并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2 0~ 6 5岁。车祸伤 10例 ,机器碾轧伤 2例。右下肢 9例 ,左下肢 3例。肢体皮肤剥脱面积最小约 30cm× 15cm ,最大约 45cm× 30cm。合并骨盆骨折 4例 ,胫腓骨骨折 2例。2 治疗方法与结果所有患者患肢均用消毒肥皂水刷洗皮肤 3次 ,再用双氧水浸泡 10分钟 ,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3次。将创面边缘皮肤切除至有…  相似文献   
65.
人工神经制备修复兔长段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V)、基底膜(BM)、雪旺细胞(SC)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制备人工神经桥接15mm兔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用日本大耳白兔70只,分为7组(A、B、C、D、E、F、H),每组10条坐骨神经。各组均修复坐骨神经15mm缺损,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A)。术后观察3d,2,4,8和12周肢体运动,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记录电生理结果。术后12周取材,肉眼观察标本。比较近侧吻合口段(a),移植体中段(b),远侧吻合口段(c)神经再生情况,随机半数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染色,另半数组织做Cajar吡啶神经银染色,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断端连接情况,并对各组再生神经束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和轴突直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以H组(V+BM+NGF+SC组)修复情况最佳,上述各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BM+NGF+SC组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最好,符合神经组织学结构,能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很有可能成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原代软骨细胞及加入白细胞介素 (IL) 1β诱导软骨细胞中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变化及四环素、强力霉素及中药骨碎补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兔软骨原代细胞为模型 ,分别加入含有 10 %四环素、强力霉素及骨碎补含药血清 ,实验组加入10ng/mlIL 1β ,诱导软骨细胞变性 ,均培养 4 8h分离上清液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3(MMP 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TIMP 1)含量。结果 经 10ng/mlIL 1β诱导后 ,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显著性升高 (P <0 0 1) ;对于加入IL 1β诱导的软骨细胞 ,与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 ,含骨碎补药物血清和含强力霉素药物血清均降低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 ,且强力霉素含药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含四环素药物血清则升高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 ,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于不加IL 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来说 ,3种含药血清均可升高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 ,且含骨碎补药物血清和含四环素药物血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IL 1β可上调体外培养的原代软骨细胞MMP 3/TIMP 1水平 ,强力霉素和骨碎补可以下调经IL 1β诱导的软骨细胞MM  相似文献   
67.
[目的]系统评价保守与手术两种方式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ence Direct和Cochrane CENTRAL等数据库,纳入关于保守与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或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CTs)。制定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5.1(Cochrane Library)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2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730例患者,保守组441例,手术组2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守组与手术组死亡人数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不愈合人数相比,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保守与手术治疗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两者死亡人数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两者的不愈合人数相比,保守组高于手术组。  相似文献   
68.
高效液相色谱霉菌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霉菌酸(MA)快速鉴定分枝杆菌是一种有效的化学分析方法。MA化学结构复杂,目前已知3类。棒状杆菌MA;诺卡菌MA;由C60-C90组成的分枝杆菌MA。国外一些学者对MA进行了广泛研究,一致认为,HPLC MA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医学上大部分重要的分枝杆菌。我们从2000年着手HLPC MA分析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外源性FN对内源性NO的调节作用,研究FN在加速感染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家兔40只随机分成4组,FN组、中药组、FN 中药组和凡士林对照组,在家兔背部制各4 cm直径感染创面模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4、7、14、21 d,采用改良的NO检测技术,测定血浆和创面渗出液中NO的动态变化.结果:创伤4 d时,FN组、FN 中药组渗出液中NO水平高于其它各组(P<0.05),而14 d时对照组NO水平升高最显著(P<0.05).结论:提示FN可调控NO的分泌和释放,对促进感染创面的修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报告了采用滑膜切除,开窗减压,病骨刮除及同侧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综合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根据Marcus分期方法,本组51个髋中,Ⅱ期7个髋,Ⅲ期6个髋、Ⅳ期32个髋,Ⅴ期6个髋,26个髋随访三年以上(平均52.5个月)。临床评价采用改良的Jacobs方法,术前平均为50分,术后为86.7分(t=2.5356,p<0.05),临床优良率为88.5%。术后X线评价显示无1例出现股骨头的进一步塌陷,所有已塌陷的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修复再塑光园现象,X线修复率为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