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31.
细胞力学是生物力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力学在骨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骨科的细胞力学是细胞在力学载荷作用下,通过测量骨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形变、弹性常数、粘弹性、粘附力等力学参数,进而研究力学因素对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增殖、衰老和死亡等过程的影响。我们通过系统阐述现阶段细胞力学对骨组织细胞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科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 Pavlik吊带治疗不同类型发育性髋脱位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复位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 1月至 2013年 3月,初始采用 Pavlik吊带治疗髋关节脱位的 163例(195髋)资料完整且随访超过 1年的患儿资料,男 18例(21髋),女 145例(174髋);年龄 18~129 d,平均(65.9±20.2)d;左侧 85例,右侧 46例,双侧 32例;超声 Graf分型:Ⅲ型 165髋,Ⅳ型 30髋。根据屈髋、外展时动态超声检查示能否复位及 Ortolani试验,将髋关节脱位分为可复性及难复性两类。吊带佩戴 3周后临床查体及超声检查仍示未复位或复位但不稳定者,视为吊带治疗失败。末次随访时摄骨盆正位 X线片,并在其上测量髋臼指数,根据 T?nnis标准判断残余髋臼发育不良,根据 Salter标准判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析年龄、性别、单双侧、脱位分类(可复性/难复性)及超声 Graf分型与吊带复位效果的关系。结果 195髋中,144髋(73.8%,144/195)经吊带治疗复位成功;51 髋(26.2%,51/195)复位失败,其中 47 髋再次行皮牵引后复位石膏固定治疗,4 例 4 髋拒绝再治疗。163 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2~49 个月,平均 19 个月。末次随访时,10 髋(6.9%,10/144)残余髋臼发育不良,4 髋(2.8%,4/144)发生股骨头坏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位成功率与年龄、性别及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超声分型(Graf Ⅲ∶Ⅳ型,79.4%∶43.3%)及脱位分类(可复性∶难复性,79.1%∶34.8%)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脱位分类(OR=6.071,P=0.000)及超声 Graf 分型(OR=4.629,P<0.001)是影响复位成功的独立相关因素。Graf Ⅳ型且不可复性脱位仅 12.5%(1/8 髋)复位成功。结论 Pavlik 吊带是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Pavlik 吊带适用于 GrafⅢ型可复性脱位,对 GrafⅢ型难复性及Ⅳ型可复性脱位吊带复位失败率高,可尝试作为初始治疗的手段;Graf Ⅳ型难复性脱位不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牵引斜扳整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牵引法、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依据。方法:取无退化病变之新鲜尸体标本,用水银压力传感器,拉力电传感器和SG-1型静态电阻应变仪,模拟牵引、牵抖、斜扳疗法下,分别测试椎间隙压力和前后纵韧带张力。结果;牵引下L4-5S1椎间隙负压最大,前纵韧带张力大,后纵韧带处松弛状态;棘突旁加压或牵抖后,椎间负压加大,后纵韧带张力增强;斜扳法椎间盘负压无改变,但后纵韧带张力加大。论证了圆筒枢纽学说之骨盆圆筒牵引力作用线理论,和牵引法、斜扳法、牵抖法的适应症和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4.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由靠国家扶植的代国家执行再分配任务的社会福利单位,开始逐步部分走向市场,把“救死扶伤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展和保持单位的医疗特色及科技优势,是科研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35.
骨质疏松症与骨代谢生化测定指标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P)是人随年龄的增长,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易发生骨折的疾病,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人从胎儿出生,骨骼要不断生长,主要以骨形成为主;随年龄不断增长至30~35岁左右,生长趋于基本稳定,骨生长和骨吸收基本保持平衡,骨矿化达峰值。以后,随年龄增加(尤其绝经后妇女更为明显)内分泌变化和某些外界因素影响,骨代谢发生负平衡,骨吸收逐渐大于骨形成,使骨量丢失,骨的结构发生退化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并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36.
外伤致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婕  王志彬  祁吉 《中国骨伤》2002,15(7):413-414
目的:探讨MRI对诊断外伤所致膝关节损伤的能力。方法:使用Picker公司1.5T超导MRI装置对50例膝关节进行检查。结果:将MRI所显示的半月板损伤分为三级,明确指出了各级信号特点;提出了韧带损伤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并将膝部骨质隐匿性病灶分为五型,其中I-Ⅲ型多见于急性损伤,Ⅳ-Ⅴ型多见于慢性损伤。结论:由于MRI的信号特点及其可进行多平面成像,MRI在显示半月板、韧带、关节软骨及滑膜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在显示骨质情况尤其是显示隐匿性病灶时,可作为X线性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7.
中药葛根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药葛根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探讨葛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 ,分A去势组、B假手术组、C去势服葛根组、D去势服西药组 (阳性对照组 ,程序治疗 ) ,去势 1个月后C、D组服药 50d ,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邻甲酚酞络合酮法测定尿钙 ,ELISA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 (Dpd) ,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水平 ,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E2 测定B、C、D组高于A组 (P <0 0 0 1 ) ,C、D组低于B组 (P <0 0 1 ,P <0 0 0 1 )。尿钙测定B、C、D组低于A组 (P <0 0 1 )。Dpd测定B、C、D组低于A组 (P <0 0 0 1 ) ,C、D组低于B组 (P <0 0 5 ,P <0 0 1 )。BGP测定B组低于A组 (P <0 0 1 ) ,C、D组高于A组 (P <0 0 1 ,P <0 0 5) ,同时高于B组(P <0 0 0 1 )。结论 中药葛根有增加E2 ,抑制骨吸收 ,促进骨形成 ,对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标准测量法和椭圆拟合测量法对Taylor外固定支架骨折复位精度的影响,以对胫腓骨骨折移位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方法]将28根胫骨模型随机制造断裂以模仿胫骨骨折,利用基于Stewart平台的外固定支架(新中Taylor外固定器)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用同一固定相机拍摄全长标准正侧位照片以模拟X线片并导入软件(Trauma CAD,Coreldraw和word结合游标卡尺),分别采取标准测量法(标准法组)和椭圆拟合测量法(椭圆拟合法组)对模型的骨折移位参数进行测量并依次输入配套软件,根据电脑软件出具的电子处方,调节Taylor外固定支架上6根带刻度的螺杆进行复位,最后再次拍摄胫骨全长标准正侧位照片评估残留畸形程度。[结果]利用Trauma CAD,Corel Draw和Word三种软件对骨折模型进行标准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骨折模型对位对线良好,均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两组残留畸形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标准法组正侧位片位移、角度改善度分别为:89.97%、84.44%;91.18%、86.84%。椭圆拟合法组正侧位片中位移、角度改善度分别为:95.77%、88.66%;94.05%、90.04%。椭圆拟合法组复位效果优于标准法组。[结论]椭圆拟合测量法能精确定义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各项参数,对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的生物力学性能,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8个正常国人(45 ~60岁)尸体股骨,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将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系统从外侧到内侧分成3个区,在每个区内沿主张力小梁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切取骨小梁试件,并分别在EnduraTEC ELF3200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小檗胺体外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0、2、4、8、16、32mg/L小檗胺作用UMR-106细胞24、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小檗胺对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0、4、8、16 mg/L小檗胺作用UMR-106细胞24 h后,Hoechst33258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碘化丙啶(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PI荧光标记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小檗胺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UMR-106细胞的增殖(P<0.01),其作用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69、8.03和3.54 mg/L.小檗胺处理组可见核固缩和凋亡小体.空白对照组和小檗胺4、8、16 mg/L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0.29)%、(3.58±0.31)%、(6.27±0.47)%和(11.27±1.0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小檗胺可以诱导细胞坏死;此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檗胺4、8、16 mg/L处理组UMR-106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呈降低趋势(P<0.01).结论:小檗胺体外能够抑制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坏死和G0/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