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期后内侧角(posterior medial corner,PMC)修复或重建联合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重建治疗膝关节KD-ⅢM型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5例膝关节KD-ⅢM型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40.3岁。均为屈膝、外翻、外旋暴力致伤,其中交通事故伤10例,砸伤3例,绞伤1例,爆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 d~6个月,平均18.5 d。10例急性期(伤后3周内)患者行PMC修复联合PCL+ACL重建手术(包括3例不可复位性脱位);5例陈旧性患者行PMC+PCL+ACL重建手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使用KT-3000评估膝前向稳定性(计算双膝胫骨前移距离差值),膝关节应力位X线片评估膝关节外翻(计算双膝内侧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及后向稳定性(计算双膝胫骨后移距离差值),采用屈膝30°胫骨外旋、屈膝90°胫骨内旋试验评估内、外旋转稳定性(分别计算双膝内旋和外旋角度差值)。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86.5 min。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27.4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Lysholm评分和IKDC2000评分以及双膝内侧关节间隙宽度差值、胫骨前移距离差值、胫骨后移距离差值、胫骨内旋角度差值及胫骨外旋角度差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根据IKDC2000外翻稳定性分级标准,术前C级3例、D级12例,末次随访时为A级10例、B级5例,较术前显著改善(Z=-4.930,P=0.000)。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轴移试验均(-),10例患者的前、后抽屉试验(-),5例患者存在轻度前后向不稳,前、后抽屉试验均为(+)。结论膝关节KD-ⅢM型脱位可导致膝关节后内侧及前向不稳定。脱位急性期合并"酒窝征"者需尽早手术复位,修复PMC并重建PCL+ACL;陈旧性患者PMC修复困难,建议一期手术重建PMC+PCL+ACL改善膝关节稳定性,可获得满意近中期临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计算机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一种测量结果更符合真实前倾角值的测量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重建股骨CT断层图像获得三维模型,将股骨头拟合成球体以确定股骨头中心;然后截取股骨颈区域并重新分割为断层图像,测量每层的体积进行比较以确定股骨颈峡部,从而确定股骨颈中心;经三维模型表面直接选取内、外髁。结果股骨头中心、股骨颈中心的连线即为颈轴线,内、外髁的连线即为髁状轴,根据Billing对前倾角的定义,两线所形成的夹角即为前倾角。结论该研究符合定义法测量,故测量结果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对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此诱导方法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兔股骨骨髓中分离、纯化BMSC.取第3代BMSC常规培养设为空白对照组,利用含有钙化诱导剂的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第3代BMSC.设为钙化对照组。取第3代成骨细胞,1:1的比例和第3代BMSC共同培养.设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钙结节染色鉴定诱导结果.ALP定量测定观察共同培养中成骨细胞对BMSC诱导影响。总蛋白定量测定观测诱导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结果成骨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24h后.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两种细胞形态混杂生长.共同培养5d后.细胞形态趋于一致,多呈长梭形。诱导培养5d后.实验组与钙化对照组ALP染色均为阳性。诱导培养21d.两组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而BMSC空白对照组并未见钙结节形成。ALP定量测定,实验组于3、5、7、9d均低于钙化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ALP定量测定,在4个时间段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蛋白定量测定显示实验组于第3天.A值高于钙化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5天、第7天、第9天时却低于钙化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于各时间段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骨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应用于BMSC的成骨诱导.从诱导效率和诱导后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方面.都能证实该共同培养方法的有效性。但与钙化诱导方法相比.共同培养的诱导效果差于钙化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熊伟  骆巍 《中外医疗》2009,28(27):119-120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医院生存的基础和精神支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医院文化建设日渐突显。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医院的框架体系,要明确医院以人为本真正的内涵,找准医院人文关怀的立足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医院发展战略。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医院思想和文化建设来整合医院资源,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的生物力学性能,为解释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8个正常国人(45 ~60岁)尸体股骨,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将近端主张力骨小梁系统从外侧到内侧分成3个区,在每个区内沿主张力小梁方向及与其垂直方向切取骨小梁试件,并分别在EnduraTEC ELF3200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增多,股骨近端骨折发生率逐渐升高.股骨粗隆下骨折是髋部骨折中较难处理的一种,特别是粉碎严重和伴有股骨颈骨折、股骨上段骨折者.股骨粗隆下骨折断端接触面积较粗隆间骨折小,骨折愈合亦较粗隆间骨折慢.动力髋螺钉(DHS)、Ender针等内固定方法,各有利弊,但对于粉碎严重的粗隆下骨折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7.
后部结构对腰椎前屈/后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尾寒羊L5/6后部结构分级切除对腰椎前屈/后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定位移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对L5/L6后部结构依次分级切除:Ⅰ正常→Ⅱ全椎板减压→Ⅲ左侧关节突切除1/2→Ⅳ左侧关节突全部切除→Ⅴ右侧关节突切除1/2→Ⅵ右侧关节突全部切除,Instron8874试验机依次测试标本前屈/后伸椎间运动的变化。结果:全椎板减压和左侧关节突的全部切除对于前屈/后伸的稳定性影响不大(P〉0.05);当再切除右侧关节突1/2时,稳定性影响明显(P〈0.05)。结论:在保证手术视野的情况下,腰椎后路手术力求做到微创,尽量保留后部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骆巍  江毅  马信龙  田永刚  刘智  江汉  肖连平 《天津医药》2011,39(11):1078-1079
脊髓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10%~15%,致瘫率较高,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自50年代Robinson介绍颈椎前侧手术入路以来,前路手术已被广泛地用于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我院骨科自2001年3月-2010年3月,采用前路旋转推进式环锯减压原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7 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6 例,Ⅱ型19 例,Ⅲ型7 例,Ⅳ型13 例,Ⅴ型8 例,Ⅵ型4 例.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植骨.结果 57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64个月,平均23个月.膝关节功能按Hohl评分法评定,结果优37 例、良13 例、可6 例、差1 例,优良率达87.7%.结论 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保护好骨折端的生物学环境、充分植骨、可靠的内固定及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生物力学、解剖形态与血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63年英国Charnley成功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人工髋关节手术已在全球取得很大的发展,但因假体松动而致该手术远期失败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1]。目前的研究表明,除感染因素外,人工股骨假体与股骨上段的不匹配是导致早期假体松动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国内临床所用的髋关节假体多是根据西方人设计的,而人类的股骨形态具有很大的差异,年龄、性别、民族、地域、遗传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影响[2,3]。薛文东等对480根国人成人尸体股骨进行研究测量显示国人股骨几何参数与白种人乃至韩国人有显著性差异[4]。为了延长人工关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