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单纯第一腕掌关节陈旧性脱位相对于该关节骨折-脱位及手部其他关节脱位来说少见。新鲜脱位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会转变成陈旧性脱位。由于第一腕掌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功能的重要性、治疗的难度性和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使其一直受到大家关注。鉴于此,现将第一腕掌关节的解剖、受伤机制及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
手部小关节的关节内骨折伴软骨面受累时,治疗非常困难,关节结构的重建具有挑战性,目前仍没有确定的可靠的治疗方法。近侧指间关节骨折,常导致关节僵硬和残疾。而近侧指间关节活动范围的减少会明显影响手指的完全主动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不典型迟发伤口感染的原因及致病菌,探讨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3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的伤口感染病例,分析发生感染原因,调查引起感染的常见致病菌。23例均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及细菌培养确诊。均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清除伤口内炎性肉芽组织,骚刮钉道,冲洗引流,应用敏感抗生素等方法治疗。结果:23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不典型迟发伤口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等,经再次手术治疗后伤口均一期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伤口感染的症状不典型,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仍和做出诊断,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4.
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对74例手部创面采用90块不同的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71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辩远端部分坏死,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2例经换药愈合。结论 采用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疗程短;为提高成功率需严格掌握各皮瓣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5.
拇指撕脱性损伤的显微回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拇指撕脱性损伤的显微回植方法 与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对12例拇指撕脱性损伤的患者,采用血管移植、血管转位和神经转位等方法 进行再植修复.结果 拇指再植12例中成活11例,1例于术后发生顽固性动脉痉挛导致拇指坏死而截指.11例术后获得3~14个月的随访,拇指外形良好,感觉恢复至S45例,S3+2例,S33例,S21例,运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拇指撕脱性损伤有较高的再植成活率,应尽可能地进行再植修复.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7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采用以小指固有伸肌为动力肌,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3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优6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在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中,将小指固有伸肌腱作为动力肌,手术方式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7.
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978年8月~2003年3月以食指固有伸肌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的46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16~51岁,平均36岁.外伤陈旧性断裂24例,继发性断裂22例.病程2天~5个月,平均74天. 结果 41例获7个月~23年随访,平均9年3个月.术后拇指抬高丢失0~2.2 cm,平均1.8 cm;拇指屈曲丢失0~3 cm,平均1.6 cm;食指均能单独背伸,背伸丢失0~8度,平均5度.按SEEM评分标准:优2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达95%. 结论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长伸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采用SEEM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合理.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腕尺管综合征中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倍手术放大镜下对20具新鲜无外伤、无畸形成人手标本进行解剖,观察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及邻近结构,测量了第三骨间掌侧肌的大小和第三骨间掌侧肌支的长度、宽度、厚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第三骨间掌侧肌及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分别是骨间掌侧肌和骨间掌侧肌支中最细小的,部分第三骨间掌侧肌浅层存在明显的腱束,对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形成潜在的卡压。结论第三骨间掌侧肌及其肌支是骨间掌侧肌和肌支中最细小的,部分由第三骨间掌侧肌桡侧绕至尺侧入肌,而第三骨间掌侧肌掌侧存在明显的腱束,对第三骨间掌侧肌支形成潜在卡压,可以解释小指内收恢复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手部不同种类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外伤所致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除了皮肤缺损外,常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肌腱的外露或缺损,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外形。如选用适当的岛状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985年以来,我们应用手部不同种类的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腕及手部功能的神经支配主要依靠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神经损伤后应尽力做神经的修复,以恢复其功能。神经损伤后功能不恢复或神经无法修复时,需行功能重建。当三大神经均在高位损伤时,功能重建很困难,如其中两条神经损伤或有的神经为低位损伤时,尚可通过手术恢复手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