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吻合指掌侧静脉断指再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56例61根断指采用显微镜下清创后行吻合指掌侧静脉断指再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断指再植的顺序为骨骼固定,指背侧皮肤、指动脉、指神经和指掌侧静脉吻合,手术后成功植活59指,失活2指,手术成功率为96.7%。术后随访8~24个月,断指再植功能评定结果为优31指,良26指,差4指,总体优良率为93.4%。结论断指再植吻合指掌侧静脉可作为背静脉的有效补充,甚至可完全代替背静脉,是重建再植静脉回流的有效手段,其再植手术后成活率高,成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 IPost)和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后处理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缺血预处理加缺血后处理组(D组)以及对照组(E组),采用切断患肢全部皮肤、肌肉和神经,保留患肢股动、静脉的动物模型,通过夹闭和开放股动、静脉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测定骨骼肌缺血4h、再灌注1h后血清丙二醛(MDA)和骨骼肌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再灌注6h后骨骼肌的坏死程度来观察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加缺血后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B组、C组和D组再灌注1 h MDA和MPO水平以及再灌注6h骨骼肌坏死程度均低于A组(P< 0.05),但是高于E组(P<0.05);B组和D组再灌注1 h MDA和MPO水平以及再灌注6h骨骼肌坏死程度基本相同(P>0.05);B组和D组再灌注1 h MDA和MPO水平低于C组(P<0.05),但再灌注6h骨骼肌坏死程度基本相同(P>0.05).结论 应用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效果,联合应用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没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手部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198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手部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5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部软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余依次为腱鞘巨细胞瘤、腱鞘囊肿、血管球瘤等;骨肿瘤以内生软骨瘤最为多见,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偶有发生;手部骨转移癌较少见.结论 手部软组织肿瘤和骨肿瘤以良性肿瘤最为多见,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效果满意.手部恶性肿瘤和转移癌偶发,应引起注意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44.
背景:不锈钢Teno Fix肌腱修复装置的生物力学特性较缝合修复有所改善.并在狗模型中有很好的相容性。本文的目的是在临床上对Teno Fix修复与缝合修复作比较。方法:67例单纯Ⅱ区屈肌腱损伤随机地用Teno Fix修复或4股交叉缝合修复。共85个损伤指:34个指用Teno Fix,51个指作对照.采用改良Kleinert康复技术,术后4周开始主动屈指。术后6个月由肓测检查者测定患者的手指活动范围.臂、肩、手的伤残(DASH)记分,捏力,握力和口诉的疼痛记分以及评价肿胀和神经系统恢复。经常间断地监测包括装置的移动和断裂等不良结果。结果:51指缝合修复中有9指肌腱断裂,而Teno Fix修复中无一指肌腱断裂(p〈0.01)。断裂的9指中5指因抵抗医疗装置的活动而造成。组间的活动范围,DASH记分、捏力、握力、肿胀或神经系统恢复差异无显著性。Teno Fix组疼痛和肿胀的消退比对照组稍慢。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24例Teno Fix修复中16例和27例对照修复组中19例结果为优良。1例Teno Fix装置移动和被挤出,继发伤口感染。总的85指手术中,4指肌腱粗细不适合于用所提供的装置,9指被认为暴露不适当而无法置入锚。结论:如肌腱粗细和暴露满意,用Teno Fix修复屈肌腱损伤是安全和有效的。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用Teno Fix作肌腱修复,其肌腱断裂率较低而功能结果相似,特别适用于对康复方案不配合者。  相似文献   
45.
神经干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对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孕龄15~18d胎鼠脑组织,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并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先将C5~T1神经根撕脱,实验组把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C5~T1脊髓节段前角附近,而对照组则用缓冲液替代神经干细胞。术后1、2、4、6、8、12周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到术后12周时,对照组运动神经元减少达80.3%,实验组达63.7%。并且,各时间点实验组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脊髓前角内可见散在但仍保持未分化特征的神经干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在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脊髓后能存活,并能明显减少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死亡。  相似文献   
46.
手阿洪病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80岁。患有左拇指,中指灰指甲6-7年,发病前10d,从游医处购得治疗灰指甲药液一瓶(药名不详),分别涂于左拇指及中指指甲部位,外敷纱布。4d后发现左中指甲根部位皮肤形成一环形紧缩皮沟,但无疼痛,10余天后发现左中指末节变黑坏死。于2003年7月24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左中指末节变黑呈干性坏死(图1)。手指X线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7.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48.
游离小腿内侧皮瓣桥接修复上肢皮肤伴血管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重要血管损伤是临床处理的一个难题。我院应用游离小腿内侧皮瓣桥接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和长段血管缺损,重建上肢血液循环,同时覆盖了上肢大面积的创面,2例术后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患者1男,22岁。电镀磨光机致右上臂内侧皮肤缺损20cm×13cm,肱动  相似文献   
49.
感染性胫骨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过一次性清创、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感染性胫骨缺损。方法自1995年2月~2003年4月,选择性地对5例感染性胫骨缺损病例彻底清创,应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Ⅰ期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伴感染创面的同时,对胫骨缺损同期行大块植骨。结果5例经转移或移植的皮瓣肌皮瓣均成活。其伤口均获Ⅰ期愈合,但1例于术后9个月时钢板处出现感染形成小窦道,经切除窦道,取出钢板后获得愈合。5例骨缺损经大块植骨者均在术后7~9个月(平均8个月)获得骨愈合。经术后随访1~5年,感染无复发,肢体负重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经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在对感染性软组织及骨创面行彻底清创、消灭死腔、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对Ⅰ期应用皮瓣肌皮瓣覆盖创面并同期植骨可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对指外伤患者行单点皮下注射指神经阻滞与传统指神经阻滞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伤及1或2个手指的指外伤患者,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传统皮下阻滞组和单点皮下阻滞组。由同一试验人员实施所有麻醉,对患者及结果评估者设盲,采用符合方案集(PP)分析和意向性治疗(ITT)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在麻醉过程中所引发的疼痛程度(10cm视觉模拟评分)、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失败率。结果共纳入指外伤患者93例(109指),其中传统皮下阻滞组51例(61指),单点皮下阻滞组42例(48指)。除2例(3指)分别因醉酒和语言障碍未能评价结局指标外,PP分析及ITT分析均显示,两种麻醉方法在麻醉过程中引发的疼痛、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失败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点皮下阻滞与传统的指神经阻滞方法的效果相当,且操作更简单,适用于指外伤患者的手指掌指横纹以远掌侧及中末节背侧的麻醉。对于损伤累及手指近节背侧或拇指背侧的患者则需要辅以指背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