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H2A组蛋白家族成员Y(H2AFY)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CC患者142例,取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2AFY表达。比较H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H2AFY表达,分析H2AFY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比较不同H2AFY表达者3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HCC组织H2AFY高表达84例、低表达58例,癌旁正常组织H2AFY高表达12例、低表达130例。HCC组织H2AFY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81.574,P<0.01)。H2AFY表达与年龄、肿瘤最大径、微血管浸润、TNM分期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合并肝硬化、HBsAg阳性、肿瘤数目及血清白蛋白、AFP水平无关(P均>0.05)。术后随访3年,H2AFY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分别死亡26、9例。H2AFY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0%、84.5%,H2AFY高表达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H2AFY低表达者(χ2=4.635,P<0.05)。结论 HCC组织H2AFY高表达...  相似文献   
7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胰汤(QYT)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通过BATMAN数据库检索QYT中8味中药化合物的作用靶点,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AP的基因靶点,筛选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和Cytoscape将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推测核心靶点,构建“中药材-活性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并对“药物-疾病”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得到QYT在治疗AP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重要靶点及通路。利用实验验证QYT在治疗AP中对自噬过程的调控作用。结果:分析发现QYT所含化合物共214种,对AP有效的活性化合物121种,活性化合物对应蛋白靶点删除重复值后得到1 853个,AP疾病靶点1 000个,“药物-疾病”靶点145个,GO功能富集分析1 310条,KEGG通路富集67条(均P<0.05),主要涉及坏死、凋亡、炎症反应、自噬等生物学进程;实验结果证实QYT减轻了AP的病理损害,同时减轻了自噬进程。结论:网络药理学揭示QYT主要通过减少自噬,调节炎症因子,改善微循环障碍和肠屏障损伤等方式治疗AP,具有多靶点、多组分的潜在机制。经动物实验验证,QYT可能通过调控自噬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术中处理原则以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23例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33±68)min,平均出血量40mL,术后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6±16.2)h,平均住院(8.1±3.0)d。结论: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不同位置手术难易程度相差较大,位于后壁及近贲门部较大的间质瘤应格外慎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经腹腔腹膜前(TAPP)与完全腹膜外(TEP)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TAPP组和TEP组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两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APP与TEP均是安全有效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其中TEP设计较合理,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胰腺假性囊肿经胃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2/2010-05于我院行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管引流术的3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34例成功完成穿刺和置管,成功率为94.4%(34/36).并发症发生率17.6%(6/34),分别为感染、支架堵塞与移位.平均手术时间为50(40-65)min.置入支架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7(2-9)d.平均支架留存时间为6.9(4-11)mo.平均随访时间为30(10-60)mo.内镜治愈率为97.1%(33/34).未见囊肿复发.结论: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诊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中的应用.方法:对天津市南开医院2004-06/2010-01十二指肠镜诊治LC术后出现胆漏的32例患者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十二指肠镜诊查,32例胆漏患者中,胆囊管残端胆漏20例,胆总管...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预防性胰管支架在减少插管困难的胆道型Oddi括约肌狭窄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63例胆道型Oddi括约肌狭窄且插管困难的患者资料,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33例为对照组(仅行单纯内镜治疗而未放置预防性胰管支架),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的30例为支架组(行内镜治疗的同时成功置入了预防性胰管支架).比较2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支架组(0/30,0)与对照组(8/33,24.2%)相比,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明确诊断的胆道型Oddi括约肌狭窄且插管困难的患者而言,预防性胰管支架的置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内镜在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1例胰管结石患者中,行内镜取石术(ERCP、EPS、网篮取石)68例,内镜引流术(ERCP、EPS、ERPD)41例,12例内镜治疗未成功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结果:内镜治疗后1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胰酶血症,出现轻型胰腺炎症状者1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胆管炎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病人1~58个月,19例失访。102例中内镜治疗成功91例,其中腹痛症状缓解或消失者82例,7例分别在内镜治疗后2~16个月出现支架堵塞和移位再次行内镜治疗。结论:内镜治疗胰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可多次重复性操作的优点,但也应避免反复操作引起的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术后应定期复诊,及时发现胰管支架的堵塞及移位。  相似文献   
79.
大鼠胆总管结扎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胆总管结扎模型实验数据,探究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的体重、肝组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胆总管结扎后TBIL和DBIL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5d后数值较前略有下降。ALT迅速增加,高峰在术后第1~2d,第3天后迅速下降。ALP术后第2d达到高峰,肝脏组织损伤最重。结论:胆总管结扎可以得到满意胆道梗阻模型,术后第3d是生化指标变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0.
目的:检测肝胆癌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表达。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新鲜肝胆肿瘤组织标本共31例,其中胆道肿瘤14例,肝癌11例,肝硬化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V RNA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抗-HCV。结果:胆道肿瘤中无1例HCV RNA阳性,1例肝癌组织和1例肝硬化组织可检测到HCV RNA含量,且其相应的血清抗-HCV阳性。结论:胆道肿瘤组织内HCV RNA阳性率极低,目前尚难定论HCV就是胆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