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20篇
中国医学   142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改进铁皮石斛中多糖和甘露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铁皮石斛与齿瓣石斛中的多糖和甘露糖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石斛中多糖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斛中甘露糖的含量。结果:多糖在2.54~12.87 mg· 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为2.6%(n=6);甘露糖的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为1.7%(n=9)。6批铁皮石斛药材多糖平均含量为45.94%,甘露糖平均含量为32.33%;9批齿瓣石斛药材多糖平均含量为45.12%,甘露糖平均含量为37.88%。结论:所建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铁皮石斛的质量。铁皮石斛与齿瓣石斛多糖含量相当,齿瓣石斛甘露糖含量高于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利用HPLC-电雾式检测器(charged aerosol detector,CAD)联用技术建立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和菝葜皂苷元的测定方法,并比较知母盐制前后两种成分的变化。方法 知母皂苷BⅡ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进样量为10 μL;菝葜皂苷元以甲醇-水(95:5)为流动相,进样量为20 μL;其他色谱条件均采用Thermo C18柱(250 mm×4.6 mm,5 μ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0℃;Corona参数:氮气压力为241.3 kPa,Filter:High,Range:200 pA。结果 知母皂苷BⅡ在0.305~4.88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1%,RSD值为1.2%;菝葜皂苷元在0.490~7.840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0%,RSD值为1.3%。知母中知母皂苷BⅡ为3.16%~5.92%,盐制后为4.15%~7.20%;知母中菝葜皂苷元为0.42%~1.39%,盐制后为0.52%~1.54%。结论 CAD检测器具有较为平稳的基线和较高的灵敏度,更加适用于知母皂苷类及含有较弱或无紫外吸收成分的测定,知母盐制后知母皂苷BⅡ和菝葜皂苷元的量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以及各临床分期中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确诊TBM患者进行头颅CT与MRI检查,其中71例同时行头颅MRI增强检查,28例行脊髓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将85例患者进行分期,分析各临床分期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85例患者中,Ⅰ期患者25例,Ⅱ期34例,Ⅲ期26例。最常见的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等。Ⅰ期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头痛,进入Ⅱ期和Ⅲ期逐渐出现意识障碍、颅神经麻痹、偏瘫等表现。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脑膜强化、脑实质结核、脑梗死。其中Ⅰ期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的炎性渗出,Ⅱ和Ⅲ期患者出现基底部脑膜强化、脑实质结核、脑梗死、脑积水、脑水肿。头颅CT异常者25例,阳性率为29.41%,其中Ⅰ期为4.00%,Ⅱ期为29.41%,Ⅲ期为53.85%。头颅MRI异常者54例,阳性率为63.53%,其中Ⅰ期为48.00%,Ⅱ期为64.71%,Ⅲ期为76.92%。头颅增强MRI异常者58例,阳性率为81.69%,并可发现头部CT和MRI平扫阴性的病变15例。脊髓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异常者10例,阳性率为35.71%。结论 TBM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头颅MRI能够清楚显示TBM各种颅内病变表现,且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联合增强MRI可以显著提高TBM检出率,有利于TBM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究补骨脂酚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酶)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酶)的代谢稳定性及性别差异。方法补骨脂酚分别与雄、雌性SD大鼠和男、女性人肝微粒体在37℃与不同辅酶因子孵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补骨脂酚的剩余浓度,采用底物消除法观察补骨脂酚的代谢稳定性。结果补骨脂酚在雄、雌性SD大鼠肝微粒体中,CYP酶介导的Ⅰ相代谢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是326.6±15.4和(77.2±4.8)mL·min~(-1)·kg~(-1),雄性代谢显著快于雌性(P<0.01);UGT酶介导的Ⅱ相代谢Clint分别是164.5±8.4和(419.1±24.1)mL·min~(-1)·kg~(-1),雌性代谢显著快于雄性(P<0.01);CYP酶和UGT酶共同代谢的Clint分别是1063.1±27.2和(781.2±16.5)mL·min~(-1)·kg~(-1),雄性代谢显著快于雌性(P<0.01)。在男、女性人肝微粒体中,CYP酶介导的Ⅰ相代谢Clint分别是24.8±2.1和(17.6±1.0)mL·min~(-1)·kg~(-1),男性代谢显著快于女性(P<0.01);UGT酶介导的Ⅱ相代谢Clint分别是176.4±26.5和(165.9±8.6)mL·min~(-1)·kg~(-1),代谢无显著性别差异;CYP酶和UGT酶共同代谢的Clint分别是262.5±20.9和(236.2±10.5)mL·min~(-1)·kg~(-1),代谢无显著性别差异。结论补骨脂酚在SD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均发生CYP酶介导的Ⅰ相代谢和UGT酶介导的Ⅱ相代谢反应,且代谢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种属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6.
唐亮  鲍玉成  张文龙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12):1333-1338
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代谢产物与人体互相作用,维持肠道屏障稳态,促进全身营养代谢与免疫平衡,参与多种系统及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结核感染、发病、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抗结核药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刚刚起步。作者综述肠道菌群在肠道屏障稳态中的作用,进而梳理和总结抗结核药品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最终扩展至相关临床问题,讨论肠道菌群改变对机体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和子宫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的量效关系。方法:将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刺激量A组(粗针进针深,针刺时间长)、刺激量B组(细针进针浅,针刺时间短)。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刺激量A组和刺激量B组采用全身冷冻法结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造模。模型制备后,针刺治疗20 min,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并测定大鼠子宫组织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扭体次数及扭体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扭体次数及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1);刺激量B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扭体评分明显减少(P<0.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GF2α含量、PGF2α/PGE2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激量A组PGF2α含量、PGF2α/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1);刺激量 B 组 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 PGF2α/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刺激量与镇痛效应具有相关性。针刺可明显减轻大鼠的类痛经反应,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子宫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紊乱水平而缓解子宫痉挛性收缩。  相似文献   
58.
白癜风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多种学说,包括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以及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及实验室手段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癜风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泌乳素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性激素,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测定六味地黄浓缩丸中的没食子酸,并比较不同厂家产品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42 nm,进样量5 μl,时间为30min,柱温为30℃.结果 没食子酸线性回归方程为:Y=7.526×103X-47.308(r=0.9994),线性范同0.103~1.648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6%(RSD=1.16%).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可评价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浓缩丸.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野黄芩苷(Scu)对人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40、80、120、160、200、240、280μmol·L-1 Scu对人结肠癌SW480和HCT116细胞以及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活力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小室侵袭实验检测Scu对SW480和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50、100、150μmol·L-1 Scu对SW480细胞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EMT)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20、160、200、240、280μmol·L-1Scu显著抑制SW480和HCT116细胞的活力(P <0.01),作用24 h后的IC50值分别为157.7和179.2μmol·L-1。与空白组比较,50、100、150μmol·L-1 Scu组SW480和HCT116细胞划痕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