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骨科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多由急速减速损伤机制致膝关节猛烈过伸所致。该损伤常合并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等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2000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微创甲沟矫形术治疗32例患者44患趾(指),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女98例;年龄68~87(78.6±11.4)岁。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用于计算隐性失血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手术方式(单侧或双侧)、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及数量、椎体丢失高度及恢复高度比因素对于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术后隐性失血量为(287.7±68.5)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β=2.405,P=0.012),手术方式(β=3.042,P<0.001),手术时间(β=2.043,P=0.038),手术节段(β=1.993,P=0.043)及数量(β=0.374,P<0.001),椎体高度丢失(β=2.785,P=0.003)及恢复比例(β=7.301,P<0.001)与隐性失血相关。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性失血,糖尿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及数量、椎体高度丢失及恢复比例为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切口横穿联合交叉固定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超声引导下小切口横穿联合交叉固定技术治疗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8~49(31.3±4.5)岁;20例均为单侧;左侧15例,右侧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2.5±0.7) d。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7(15.2±4.9)个月。手术时间33~65(43.7±5.6) min。20例中1例创口局部持续渗出,经换药好转,其余均Ⅰ期愈合。术后均未出现腓肠神经激惹症状及跟腱再断裂。AOFAS评分由术前的65.2±7.4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7.7±4.7 (t=22.5,P0.01);优18例,良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小切口横穿联合交叉固定技术治疗跟腱断裂,在保证小切口优势的同时,保护了腓肠神经,确保了跟腱吻合固定的质量,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刚  郑文标  陈滔  黄杨  阮建伟 《中国骨伤》2020,33(3):252-25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与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Ⅲ型骨折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3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 Ⅲ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微创组采用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男8例,女7例;年龄20~50(35.0±1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15(11.0±4.1) d。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男7例,女8例;年龄18~48(33.0±13.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14(10.0±3.4) 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后3 d、6及12个月时检查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1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80.3±9.7) min、(4.2±1.0) cm、(102.2±26.4) ml、(30.0±10.0) d、(70.0±5.0) d、0例,对照组分别为(90.3±9.1) min、(10.5±1.1) cm、(221.1±46.8) ml、(50.0±15.0) d、(90.0±6.0) d、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Lysholm评分89.2±5.1高于对照组80.1±3.1;术后6个月微创组Lysholm评分中肿胀、下蹲、疼痛评分高于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ysholm各单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个月时微创组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分别为[(52.1±20.1) pg/L、(0.9±0.1) pg/L],[(56.1±20.1) pg/L、(1.1±1.3) pg/L],[(28.3±2.5) pg/L、(8.4±1.5) pg/L],对照组分别为[(64.8±9.1) pg/L、(8.1±2.1) pg/L],[(65.8±12.3) pg/L、(9.1±5.3) pg/L],[(38.5±2.3) pg/L、(26.5±1.4) pg/L];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IL-1β、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炎症因子IL-1β[OR=1.279,95%CI(1.047,1.512),P0.05],IL-6[OR=1.687,95%CI (1.478,1.888),P 0.05],TFN-α[OR=2.096,95%CI (1.863,2.316),P 0.05]水平是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Ⅲ型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微创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创伤更小,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更快地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浮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7年9月,11例儿童漂浮膝损伤采用一次性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治疗,男7例,女4例;年龄5.0~11.0岁,平均8.3岁。术后按Karlstrom的标准评定治疗结果。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均一次愈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等并发症,2例出现患肢较对侧长1.2~1.5 cm,无短缩。根据Karlstrom评分标准,优8例,良1例,中2例。结论: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浮膝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使骨折复位并促进骨愈合,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7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行胸锁钩钢板复位固定术治疗,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8~54岁,平均42.3岁;病程1~4周。术前患者均有外伤史,患侧胸锁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患侧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术前X线片及CT证实为胸锁关节脱位,根据Rockwood评分法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7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按Rockwood评分法进行评价,优6例,良1例。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未出现再次脱位,肩关节功能良好,胸锁关节无疼痛,外观无畸形,患肢活动自如无疼痛。结论: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agerl法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寰枢椎不稳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均实施后路复位,Magerl法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14例患者共植入经关节螺钉28枚。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3.8~15.8分,平均(14.50±0.66)分。改善率平均(76.12±4.94)%。术后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法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良好方法之一,无须加用结构性植骨和辅助内固定,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植骨即可实现有效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俯卧位和侧卧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慢性肺病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市立医院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俯卧位)25例和观察组(侧卧位)25例。观察并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的Cobb’s角、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除对照组有2例患者无法耐受外,其余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低血氧饱和度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压缩比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