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万方数据库有关TKA术中应用TXA行关节腔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 RCT),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依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 5.2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和1个q RCT,合计8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可以减少TKA术后血红蛋白(Hb)的丢失量[SMD=-0.63,95%CI(-0.81,-0.45),P0.000 01]及降低术后输血率[RR=0.28,95%CI(0.20,0.38),P0.000 01];2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不增加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RR=0.66,95%CI(0.24,1.84),P=0.43]。结论当前证据表明,TKA术中关节腔注射TXA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Eph-Ephrin双向信号传导机制是近年来细胞间的通讯机制的研究热点,在神经系统、血管内皮系统及肿瘤形成和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该信号传导系统在骨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破骨细胞上存在EphrinB2配体,成骨细胞前体上存在EphB4受体,以细胞直接接触的方式,通过胞内酪氨酸激酶信号系统,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内分别产生正向和反向信号,促进成骨细胞前体分化成熟,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三代氧化铝陶瓷对陶瓷(COC)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全髋关节置换治疗69例髋关节疾病患者(82髋);选取同期采用金属对高交联聚乙烯(MOP)治疗的29例患者(33髋),对比两组HHS评分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13~42(23.7±6.7)个月。两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影像学结果相近,COC组发生脱位3例(3.7%),异响2例(2.4%),一过性坐骨神经牵拉1例(1.2%),双下肢不等长2例(2.9%),术中及术后随访中未见陶瓷组件碎裂;MOP组发生脱位2例(6.1%),双下肢不等长2例(6.9%)。结论三代COC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稳定性良好,短期内临床应用结果与MOP相似,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BDKRB2基因多态性与OA易感性的相关性,并检测OA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滑膜组织中BDKRB2表达的影响。方法共有278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291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测定实验对象的BDKRB2基因多态性,在OA患者滑膜组织中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DKRB2的m 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OA组和对照组中+9/-9 bp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明显。-9/-9 bp多态性和+9/+9 bp相比,与OA的罹患风险和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OR=2.35,95%CI:1.409~3.937,P0.001)。-9 bp等位基因的表达,与OA的Kellgren-Lawrence分型相关(OR=1.545,,P=0.011)。另外,+9/-9 bp多态性显著影响OA患者滑膜组织中BDKRB2的m RNA和蛋白表达。+9/-9和-9/-9基因型在滑膜组织中BDKRB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KL4型OA患者平均BDKRB2 m 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象(2.502±1.319 vs.1.471±1.002和1.895±1.174,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BDKRB2基因+9/-9bp多态性可能成为OA易感性和严重性筛查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9号头皮针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置管中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选取456例肿瘤PICC置管,运用9号头皮针进行穿刺。结果改进穿刺方法后,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至98.5%,术后2周机械性静脉炎明显减少至3.1%。结论9号头皮针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中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穿刺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胫骨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对29例胫骨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端清理+髓内钉、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手术治疗或金葡液骨折断端注射方法的非手术治疗。结果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X线片均见骨折愈合。依据采用Johner—Wmh评定标准:优15例,良12例,一般2例。半年内愈合者8例,1年内愈合者18例,大于1年愈合者3例;所有患者均于骨折愈合后取除固定物,恢复正常工作。结论胫骨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可根据其类型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方式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微创LPHP治疗24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14例;4部分骨折10例。结果 24例经9~39个月随访,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全部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功能优12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87.5%。结论微创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尤其适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8.
骨肉瘤患者肿瘤伴随抑制现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的肿瘤伴随抑制现象(CTR)、预测肺转移的高危患者,并对其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骨肉瘤患者手术前后1周血清中内皮抑素(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术后每月摄胸部X线片和每3个月行胸部CT扫描,以了解是否有早期肺转移。比较出现肺转移组患者与未出现肺转移组患者手术前后ES、VEGF、bFGF和TGF-β1变化值的临床意义。结果在肺转移组8例与无肺转移组9例手术前后血清中ES变化值和VEGF升高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手术前后血清TGF-β1、bFGF变化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本组骨肉瘤患者可能存在肿瘤伴随抑制现象。血清VEGF、ES手术前后的变化值有望成为骨肉瘤患者术后早期筛查肺转移的预测因子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黑色素瘤抑制蛋白(MIA)又称软骨源性维A酸敏感蛋白(CD-RAP),它不仅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而且也在软骨细胞中表达,因此,在日趋成熟的软骨损伤研究中MIA成为可判断软骨损伤情况的一种生物学标记物。本文作者对其生物化学结构、生理功能及在软骨损伤研究中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形态生成蛋白在成骨细胞分化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过程中,骨形态生成蛋白(BMP)是关键性的调节因素,它通过调节转录因子以及借助一些未知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诱导分化和定向分化的效应,而借助于受体的特异性信号转导系统和特异的受体抑制剂。其表达水平及功能还可受到多种方式的调控。作者就BMP在骨分化中的作用、基本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