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160篇
药学   18篇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的疗效。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自2007年4月―2015年9月手术治疗的2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是否进行术前超选择栓塞分为栓塞组(9例)和未栓塞组(17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6例(27侧)共进行26侧手术治疗。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平均手术时间(127.22 min vs.158.82 min)和平均出血量(110.00 m L vs.355.88 m L)均明显减少(均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随患者肿瘤严重程度(Shamblin分型)增加而成升高趋势。26例手术患者术后颈部肿物均消失,术前伴有疼痛及咽部不适者术后症状均消失,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肢体瘫痪,术后神经功能障碍7例(26.92%),均于术后6个月随访时恢复。结论: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安全可靠,是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治疗,而术前超选择栓塞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大鼠胚胎着床后短暂抑制雌激素合成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大鼠胚胎着床后GD 6.5~8.5给予雌激素抑制剂来曲唑灌胃(实验组)或溶媒灌胃(对照组),观察其对胎儿发育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窝仔数和胎(仔)鼠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孕鼠在GD 22.5均不能正常分娩,在GD 23.5体力衰竭死亡,而于GD 22.5时剖腹取出的仔鼠体重和发育正常,且可代乳存活;GD 21.5和GD 22.5时,对照组外周血孕酮水平快速下降至(6.7±4.4)nmol/L和(5.6±3.5)nmol/L,而实验组孕酮水平分别为(19.7±7.0)nmol/L和(18.0±4.2)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鼠均分别在GD 19.5、GD 20.5以及GD 20.5、GD 21.5连续2d给予米非司酮,均分别于GD20.5和GD 21.5启动分娩并正常生产。结论大鼠胚胎着床后给予来曲唑短暂抑制雌激素合成可导致孕鼠难产,妊娠末期给予米非司酮可以挽救难产结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孕前BMI和孕早期、孕中期增重对孕期血压影响。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产检且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1269例20~49岁汉族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8~12周进行体检时回顾性收集孕前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分别在孕24,32,36周完成3次随访调查。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孕前BMI和孕早、中期增重对孕期血压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孕前BMI和孕早、中期增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结果:经多因素调整,与正常体重组相比,低体重组收缩压(SBP)降低3.93mmHg(1mmHg=0.133kPa)(95%CI 4.71~3.15),超重和肥胖组SBP分别升高3.99(95%CI 2.93~5.05)和7.18mmHg(95%CI 5.50~8.87),趋势性检验P0.001;低体重组舒张压(DBP)降低2.59mmHg(95%CI 3.19~1.98),超重和肥胖组DBP分别升高3.12(95%CI 2.30~3.94)和5.60mmHg(95%CI 4.29~6.90),趋势性检验P0.001;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的OR值分别为0.23(95%CI 0.04~0.79)、5.49(95%CI 2.70~10.95)和11.42(95%CI 5.12~24.98)。与孕早期增重为0.5~2.0kg组相比,增重2.0kg组SBP和DBP分别增加1.88(95%CI 1.03~2.72)和0.54mmHg(95%CI-0.12~1.20);与孕中期增重介于IOM推荐范围组相比,增重高于推荐范围上限组SBP和DBP分别增加2.17(95%CI 1.12~3.23)和1.18mmHg(95%CI 0.37~1.99)。结论:孕前BMI水平与孕期SBP和DBP水平均存在线性趋势关系,孕早期和中期增重过量可引起孕期SBP升高,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位点。方法:对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先证者进行目标外显子组捕获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候选的致病基因及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在先证者的9号染色体INPP5E基因上存在2个杂合变异位点,分别为c.1524CG,p.Asp508Glu以及c.1688GA,p.Arg563His。这两个位点在家系中符合遗传共分离规律。结论:目标区域捕获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INPP5E基因的c.1524CG以及c.1688GA位点为引起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临床病变的变异位点,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由INPP5E基因突变导致的Joubert综合征病例,且c.1524CG为首次发现的新致病位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系统评价母亲孕前低体重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CBM,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1月,查找国内外报道母亲孕前低体重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性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研究,包括4项队列研究,1项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孕前低体重母亲74 880例,围生儿出生缺陷3 158例。孕前正常体重母亲610 41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22 6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母亲孕前正常体重为参考,母亲孕前低体重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对危险度RR=1.05(95%CI=1.02-1.09,P<0.01);结论母亲孕前低体重对围生儿出生缺陷有影响,可能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潘婷  孙铁英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4):1772-1778
药物引起的肺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间质性肺疾病(ILD),已有不少研究探讨药物诱导的ILD(DIIL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但DIILD中仍有很多亚型,根据病理不同可分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机化性肺炎(OP)、过敏性肺炎、弥漫性肺泡损伤等,每一亚型的治疗和管理策略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阐明。本文聚焦于DIILD中较为常见的OP亚类,定义药物诱导的OP(DIOP),对药物中最常见的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了解抗肿瘤药物潜在的致OP机制,研究DIOP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旨在更好地指导抗肿瘤药物诱导的OP相关诊疗。  相似文献   
37.
人工流产十分常见,大约四分之一的女性会经历人工流产。自从全球许多国家人工流产合法化以来,关于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早产、低出生体重和继发性不孕症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已发表文章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且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有限,故关于人工流产后是否存在上述生育风险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本文就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不孕症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做好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人工流产对女性生育力和妊娠结局影响的高质量研究证据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8.
<正>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流引起的播散感染,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全身性感染疾病,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严重者可引起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乃至死亡。近年来,随着侵袭性操作的不断增加及广谱抗菌药物、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不合理应用,BSI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造成了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和经济负  相似文献   
39.
我国6省市育龄妇女乳腺疾病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国6省市育龄妇女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初次到湖北省、河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江苏省中25个项目区(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检查乳腺的15 983例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单因素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乳腺增生症患病率为68.0%,乳腺纤维瘤患病率为1.1%,乳腺癌患病率为56.3/10万,乳腺疾病的总患病率为68.3%。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疾病是我国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以乳腺增生症患病率最高。应将39岁、居住于较发达地区、工作压力较重、文化程度较高的中老年妇女作为乳腺疾病的重点筛查对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接受单独CABG手术的所有病人中,选取40例发生POAF的病人为AF组,未发生POAF的病人40例,为SR组。测量两组病人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评价其与POAF的相关性与其对POAF的诊断价值。结果 AF组PLTP水平(1.5±1.5) mg/mL显著低于SR组 (2.6±1.6) mg/mL(P=0.004);在矫正POAF发生的相关变量后,PLTP仍与POAF独立相关;ROC分析显示PLTP诊断POA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P<0.001),其临界值为0.43 mg/mL。结论 发生CABG术后POAF的病人血浆中PLTP水平较未发生病人为低;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与CABG术后POAF的发生独立相关,且可能为POAF发生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