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骨肉瘤的方法.方法 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21例骨肉瘤患者共行甲氨蝶呤化疗128次,剂量8~12g/m2,对化疗后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均出现各种不同程度化疗毒副反应,依次为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皮肤黏膜损害,经对症治疗后缓解,顺利完成化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骨肉瘤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药物毒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在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应用亚叶酸钙解救的同时,采取个体化给药方式,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化疗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总结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获得随访的15例复发性软组织肉瘤,对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病例均行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随访2-49个月,无瘤存活8例,带瘤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软组织肉瘤临床表现复杂,广泛切除效果良好。应强调首次治疗的重要性,如果首次治疗不当预后较差。彻底完整的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腰椎椎弓根导针轴位透视监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YC  Guo ZQ  Xu W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309-1312
目的通过术中对椎弓根多维透视结果进行比较,探索一种简洁易行的透视角度,减少术中椎弓根钉误置率.方法取8具成年人新鲜L1-5椎骨标本,随机建立偏内、偏外、居中3种模型.分别置入导针和椎弓根钉,依次透视侧位、正位、椎弓根轴位、导针轴位、椎弓根钉轴位.根据导针和椎弓根钉与椎弓根投影的相互位置关系判断导针和椎弓根钉位置.术后CT扫描椎弓根钉道,观察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穿透情况.切除椎板直视观察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正位透视准确率为34%.侧位透视不能判断偏内及偏外错误.椎弓根轴位透视误将4枚居中判为偏内,准确率为95%.导针轴位透视准确率为100%.结论导针轴位透视能准确判断椎弓根钉导针位置,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椎弓根钉松动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74.
俞猛  于方  付胜良 《中国临床康复》2011,(27):4951-495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软骨、肌腱、脂肪等组织的多分化潜能。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探讨体外诱导分化为软骨的方法和条件。方法:取兔股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体外培养后,取第3代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软骨分化诱导剂,2周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RT-PCR技术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可以从兔骨髓中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明显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经软骨诱导分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软骨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阳性。10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成软骨分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比后路间隔置钉或连续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连续置钉组);另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均间隔一个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间隔置钉组)。记录所有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术前侧凸Cobb角、术后侧凸Cobb角、术后侧凸矫正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神经脊髓损伤。胸椎侧凸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连续置钉组术前分别为62.7°±12.7°、28.3°±11.6°;术后分别为14.5°±6.9°、20.5°±10.7°;间隔置钉组术前分别为63.9°±10.9°、28.1°±10.8°,术后分别为14.7°±6.4°、21.0°±10.3°;连续置钉组和间隔置钉组术前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的距离分别为-3.3±6.1cm、-4.4±4.8cm,术后分别为1.4±3.3cm、0.9±3.0cm。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及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隔置钉和连续置钉矫正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6.
付胜良  于方  俞猛 《中国医刊》2010,45(1):67-6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病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31例病人行双侧PVP术,术前、后用“疼痛十分法”作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2~23个月,平均9个月。43个椎体均成功穿刺,术后疼痛改善明显,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7.
老龄非“大手术”后致死性肺栓塞患者的病例报告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较高,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3月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发表的第7版《抗栓与溶栓治疗循证指南》等大量国内外文献,起草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草案)》,2005年正式发表,2009年再次修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