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441.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14-3-3σ基因的mRNA含量,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eR)定量检测14-3-3σmR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FQ-PCR结果表明宫颈癌组的14-3-3σ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14-3-3σmRNA水平与正常宫颈相近.结论:在宫颈癌中,14-3-3σ转录上调,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14-3-3σ转录没有明显变化,14-3-3σ在宫颈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42.
目的 对桑科构树属植物构树的果实——楮实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楮实子95%乙醇冷浸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棕榈酸酯(Ⅰ)、胡萝卜苷(Ⅱ)、苯丙氨酸(Ⅲ)、色氨酸(Ⅳ)、壬二酸(Ⅴ)、β-谷甾醇(Ⅵ)、蔗糖(Ⅶ)。结论 化合物Ⅰ、Ⅲ、Ⅳ和Ⅴ均首次在楮实子中分得。  相似文献   
443.
目的 观察沉默Kif5b对上皮细胞MDCK的影响并探讨Kif5b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构建靶向Kif5b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质粒载体,并转染犬肾上皮细胞株MDCK,检测其对Kif5b表达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通过细胞诱导液培养检测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能力。结果 从形态上看,对照组MDCK细胞间紧密相连,呈鹅卵石状分布,而Kif5b沉默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与对照组相比,转染Kif5b-shRNA显著抑制Kif5b的表达,同时E-cadherin的表达下降,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上升,细胞抵抗胰蛋白酶消化的能力降低;沉默Kif5b的MDCK细胞能被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此外,Kif5b在MDCK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结论 在MDCK细胞中沉默Kif5b诱导MDCK细胞经历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过程,去分化为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去分化的细胞能够被转分化为特化的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Kif5b的表达量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44.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β-淀粉样肽(1-40)(Aβ1-40)右侧脑室注射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认知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右侧脑室注射凝聚态Aβ1-403ng,制作AD模型。实验分为FP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50,100,200mg·kg-·1d-)1、阳性药盐酸多奈哌齐组(2.5mg·kg-·1d-)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于造模后24h分别灌胃给药16d。术后第11天开始进行避暗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分别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试验结束后测定皮层、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脑内ChAT活力和AchE活力显著变化;与模型组对比,低、中、高剂量FPS显著改善A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加皮层和海马内ChAT活力,抑制AchE活力。结论FPS有改善Aβ1-40诱导的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机制与升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45.
目的: 利用新型的微光光纤光导分光光度计研究TMP对于离体灌流肝组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 微光光纤分光光度计利用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于光的吸收谱的不同, 采用一维散射吸收的Kubelka和Munk理论用发射光纤将光导入生物组织, 同时用检测光纤测定生物组织的背向散射光谱, 并将上述光纤安装在一个微操纵器上, 对组织表面进行扫描, 扫描精度可达1~10 μm, 从而求得血氧饱和度在组织中的分布. 本研究中, 建立了离体大鼠肝的灌流装置. 离体大鼠肝脏首先用标准灌注液经门静脉冲洗(Expafusin Mw70000, 0.5 mmol NaH2PO4, 0.5 mmol MgCl2, and 0.75 g bovine albumin), 将门静脉连接于带有氧合器的灌流装置, 灌流压保持在13. 离体灌流肝放在专门设置的用透明薄膜复盖的专用台上. 用计算机控制的光纤探头在紧贴薄膜9 mm2范围内扫描. 血红蛋白浓度为3.244 g/dl的标准灌注液200 ml, 注入灌流系统, 灌流液经过氧合器与95% O2和5% CO2达到平衡, 并保持在20 ℃. 灌流速率由电磁流量计测量, 肝表面氧分压由氧电极测定. 在加入去甲肾上腺素(NaCl, 1.0 μg/200 ml)灌流液后, 加入8 ml TMP(200 mg/ml TMP)于灌流液中. 之后分别测量肝组织Hb饱和度分布和肝组织表面氧分压的变化. 从而得到了二维肝组织氧饱和度的三维立体分布图. 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 Nad引起血氧饱和度的急剧下降和灌流量的减少, 肝表面氧分压下降. 而TMP对于Nad引起的上述反应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血氧饱和度大大的增加, 并超过Nad加入之前的血氧饱和度水平. 灌流量和肝表面氧分压也有所增加. 特别是光导纤维可以测到分布的变化, 而不是一个平均的结果. 结论: TMP在离体肝灌流循环中, 它能够有效地拮抗去甲肾上腺素(Nad)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极大地改善了血氧饱和度及对肝组织的氧供应. 且说明了微光光纤光导分光光度计可在以微小尺度上(10 μm)研究血液流动、组织氧供, 是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46.
目的 采用同步辐射硬X线相位衬度显微成像技术对胶原基纳米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兔股骨头创伤性缺损的过程进行比较观察.方法应用新西兰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并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三组:A组为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B组为单纯填充nHAC,C组填充nHA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植入后4,8,12周的股骨头行同步辐射类同轴全息相位衬度显微成像和衍射增强成像,观察nHA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的修复作用以及降解替代过程. 结果 同步辐射硬X线相位衬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和nHAC降解及骨细胞替代过程.4周时,A组缺损区未愈合,部分发生塌陷,B组和C组出现植入nHAC降解和新骨替代,无塌陷;8周时,A组缺损区未愈合,可见纤维组织形成,B组和C组缺损区初步修复,可见成骨和材料降解;12周时A组缺损区仍未愈合,出现纤维组织替代,B组和C组缺损区修复,C组骨小梁结构形成.B组和C组在股骨头缺损修复成骨方面与A组有显著差异,C组成骨更佳. 结论同步辐射硬X线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可检测到兔股骨头坏死模型骨缺损修复情况,显示骨组织显微水平上的修复过程,为骨缺损修复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对组织工程的发展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7.
归纳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应用于临床中可以对病情的发生发展进行评估。我们通过查阅近些年的国内外文献,对临床试验进行梳理,总结慢性肾脏病临床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糖、蛋白尿、血脂异常等因素作为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联系,一些临床生物标志物也可以应用于病情评估,这些发现为预测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依据,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48.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发病,但现代医学诊治具有其局限性;“辨证论治”DKD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其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质疑。表现于外的中医证候与内在疾病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代谢组学整体性特点可以发现DKD中医证候对应的代谢标志物。因此,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开展DKD诊断代谢标志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探讨DKD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瓶颈问题,论述基于高灵敏度、高分辨率UPLC-Q-Orbitrap质谱分析,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深度学习”方法,发现DKD中医证候代谢标志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DKD的辨证分型提供可量化、可重复的客观依据,提高DKD辨证论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49.
目的 预测和观察穿心莲内酯总磺化物(AS)联合头孢西丁(FOX)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联合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AS联合FOX对MRSA的作用机制;微量稀释法测定AS、FOX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棋盘法测定两药联用对MRSA的分数抑制浓度指数、确定最佳抑菌浓度比;微孔板法检测给药后MRSA的成熟期细菌生物膜(BF)内活菌数的变化。结果 AS联合FOX针对MRSA的共同作用点是MRSA毒力因子Hla和PVL,另外AS也作用于细菌生物被膜相关分子FnbB。AS和FOX对MRSA的MIC分别为50mg?mL-1和32μg?mL-1;最佳抑菌浓度比为25mg?mL-1 AS+4μg?mL-1 FOX,FICI值=0.625,表现为相加作用;FOX(16、8、4μg?mL-1)单独作用后成熟MRSA BF内活菌数无明显抑制,AS(25、12.5mg?mL-1)单独或联合FOX(16、8、4μg?mL-1)作用后成熟MRSA BF内活菌数均减少(P<0.01)。结论 AS联合FOX干预MRSA有增效作用,与抑制MRSA BF有关,AS与抗生素联用是治疗MRSA感染的潜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