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白介素-17A(IL-17A)在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20只健康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百草枯染毒组(PQ)和抗体中和组(PQ+Ah),每组40只。PQ组和PQ+Ab组小鼠以25mg/kg的剂量一次性经口灌胃5mg/mL的PQ溶液建立中毒模型,抗体中和组每只小鼠于染毒后立即经腹腔注射5μg IL-17A中和性抗体;NS组小鼠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染毒后每组按8h、1d、3d、5d、7d各取6只存活小鼠进行实验,测定小鼠肺湿干比(W/D),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A、白介素-22(IL-22)、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B)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白介素-23受体(IL-23R)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肺组织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yt)mRNA表达,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PQ灌胃后,PQ组和PQ+Ab组小鼠肺W/D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出现急性损伤的病理改变,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22、IL-6、TGF—B)含量增多(P〈0.05)、肺组织中IL-23R和RORYt mRNA的表达升高(P〈0.01);抗体中和IL-17A后,PQ+Ab组小鼠肺W/D降低(P〈0.05),肺病理损伤减轻,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P〈0.05),肺组织中IL-23R和RORYt 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IL-17A参与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小鼠肺损伤过程,阻断IL-17A能够明显减轻小鼠肺急性损伤。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究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维持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125例女性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一线化疗后的第21天进行卡培他滨两周期维持治疗,对照组无任何药物治疗。两个治疗周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研究组治疗两周期后,患者的有效缓解率和肿瘤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均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小鼠肺组织中Smad3基因,观察其对百草枯(PQ)所致肺间质纤维化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体外验证抑制Smad3基因表达的有效shRNA,并进一步将其合成进重组腺病毒。实验小鼠分为三组,在小鼠染毒后2h,气管内分别注入PBS、非靶向重组腺病毒和靶向重组腺病毒。不同时间点(0d,7d,28d)对每组6只小鼠进行处理,留取肺组织标本。提取肺组织中总RNA,Real 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Smad3、I型前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细胞核中Smad3蛋白表达,羟脯氨酸检测试剂盒分析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以及肺组织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同PBS组、非靶向重组腺病毒组相比,靶向重组腺病毒有效抑制了肺组织内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重组腺病毒介导的shRNA转染进一步抑制了肺组织中I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羟脯氨酸的产生,减轻了PQ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结论Smad3对百草枯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有重要作用,RNA干扰抑制肺组织Smad3基因表达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该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呼吸困难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常见原因大致分为心源性和肺源性两大类,两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不同。寻求一个既廉价又方便的指标用于临床中呼吸困难的鉴别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脑钠素(BNP)是由心室合成、分泌的心脏激素,与心钠素(ANP)同属利钠肽家族成员,结构和功能类似于ANP,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并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 S)和交感神经活性,在调节体液容积、血管压力和电解质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测定呼吸困难患者BNP、胸片,血气分析,心脏彩超的关系,探究BNP检测对心源性和…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对于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设定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仅纳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文献数5篇,共295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病死率下降(RR=0.42,95%CI 0.180.96,Z=2.05,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日缩短(WMD=-2.00,95%CI-3.060.96,Z=2.05,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日缩短(WMD=-2.00,95%CI-3.06-0.93,Z=3.68,P=0.000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增加(RR=1.27,95%CI 0.32-0.93,Z=3.68,P=0.000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增加(RR=1.27,95%CI 0.325.00,Z=0.35,P=0.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可降低病死率,缩短病程,上消化道出血危险性较小。但由于目前文献数量及质量有限,尚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索百草枯(paraquat,PQ)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6至8周龄的C57BL/6雄鼠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四组,实验组(共3组,每组9只)经腹腔注射40 mg/kg PQ建立染毒模型,对照组(9只)小鼠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PQ注射后2 d、7 d和14 d,分别麻醉后处死小鼠取出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应用串联质谱标记技术(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ag technology, TMT)分析各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组织中差异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功能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2 d、7 d、14 d分别有91个(69升高,22降低)、160个(103升高,57降低)和78个(45升高,33降低)蛋白的差异表达有统计学意义;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Q-2 d和PQ-7 d组差异蛋白均以细胞外分布最多,而PQ-14d组中差异蛋白位于细胞核内最多;GO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Q-2d和7 d以体液免疫和凝血相关的反应为主,PQ-14d以中性粒细胞聚集等趋化和调控反应为主;KEGG分析显示,补体-凝血级联在PQ-2 d和7 d组中占据首要地位,而PQ-14 d组中以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的代谢途径为首。结论:本研究应用TMT技术对PQ中毒小鼠不同时间点的肺脏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从蛋白分子角度揭示了PQ肺损伤的分子机制,发现并提出体液免疫和补体-凝血途径是PQ肺损伤的关键,为后续临床研究和治疗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间呼吸科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110株,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用等电聚焦电泳、耐药质粒电转化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AmpC酶基因型。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9.30%(4/43),4.48%(3/6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酶株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7株产AmpC酶菌株中有5株通过电转化试验可将头孢西丁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经PCR扩增和测序证实为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已经出现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89.
江甲子  刘志 《心脏杂志》2015,27(5):556-559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运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的影响作用。方法 按照就诊顺序将92例STEMI患者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药组患者行PCI前1~3 h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直接行PCI,比较两组患者PCI中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预后情况。结果 PCI术前,研究组的TIMI血流分级Ⅲ级(33%)、Ⅱ级(43%)高于对照组的Ⅲ级和Ⅱ级构成比,试药组的TIMI血流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试药组的TIMI血流分级Ⅲ级(91%)、Ⅱ级(9%)与对照组的Ⅲ级(85%)、Ⅱ级(15%)分布比较接近,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CI术前与术后,试药组的TIMI心肌再灌注(TMP)血流分级分布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值,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急诊PCI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对改善术前梗死血管血流、心肌灌注、术后心肌灌注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球状脂联素在抑制波动性高血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机制.方法 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5天.实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 mmol/L)、葡萄糖交替组(葡萄糖5.5/25 mmol/L,每8 h更换培养液一次)、高渗组(甘露醇25 mmol/L)和高渗交替组(甘露醇5.5/25 mmol/L,每8 h更换培养液一次).葡萄糖交替组中部分细胞用不同浓度(0、0.5、1.0和3 mg/L)球状脂联素干预,用脂联素受体1特异性小干扰RNA作用内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RT-PCR检测脂联素受体1和受体2 的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葡萄糖交替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脂联素受体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葡萄糖交替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脂联素受体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0、0.5、1.0和3 mg/L)球状脂联素作用内皮细胞,发现3 mg/L球状脂联素能显著抑制内皮细胞凋亡(P<0.01),并能显著拮抗波动性高血糖诱导的脂联素受体1 mRNA表达的下降(P<0.01).不同组间内皮细胞脂联素受体2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iRNA作用内皮细胞后球状脂联素这种抑制凋亡作用显著减弱(P<0.01).结论 与持续性高血糖条件比较,波动性高血糖显著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联素受体1 mRNA的表达,而对脂联素受体2 mRNA的表达无影响.球状脂联素可能通过脂联素受体1拮抗波动性高血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