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内关穴埋针对心肌缺血模型猪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 12头猪采用手术放置蛋白缩窄环于冠脉前降支近段法制备动物模型,造模过程中死亡1头,4周时形成慢性心肌缺血猪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1头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头)和对照组(5头)。实验组和对照组造模4周后,分别在内关穴、足三里穴埋针,在埋针2周前后,分别两次电针刺激各组对应穴位20min。观察两组造模前后和电针前后心电图Q电压值、心率和ST-T时长变化。结果与本组造模前比较,造模后两组Q电压绝对值均增加(P0.05,P0.01),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电针干预前比较,实验组ST-T时间延长(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实验组电针前Q电压绝对值减少(P0.05),电针后ST-T时间延长(P0.05),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针内关穴可能通过改善心脏整体供血水平,达到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在前期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进行冠心病痰湿证宏观指标筛选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痰湿证宏观指标进行权重比较,通过核心工作组多轮专家讨论,制定冠心病痰湿证宏观诊断标准。结合陈可冀院士团队制定的冠心病血瘀证辨证标准,探讨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3.
<正>沈自尹教授(1928—,浙江省镇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国内外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和著名中西医结合理论家。他是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是开创中西医结合科研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医"肾"本质中西医结合研究泰斗。1952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55年拜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1908—1992年)为师学习中医,并共同在全国率  相似文献   
104.
早期循证医学所倡导的证据分类和分级体系多基于不同研究设计类型针对干预效力的评价。这些体系给临床研究,给医学实践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体系的应用逐渐出现了弊端。特别是在引入到现今真实世界研究和中药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研究领域时,遇到了许多无法兼容的问题。国内外有关上市后药品安全性证据分级和分类研究尚不多见,研究者们发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有关上市后药品安全性证据有重要意义。借鉴循证医学有效性证据分类、分级的成功经验,探索对上市后中药安全性证据评价、分类和分级标准并形成安全性证据评价的基本框架,从点、线、面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不同证据源,构建上市后中药安全性评价证据体,为今后该领域证据体系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5.
正尚天裕(1917—2002年,山西省万荣县人),是国内外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创始人之一,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和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1]的主要原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杰出的中西医结合学者。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现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外科助教。1947年随著名外科专家万福恩教授赴南京陆海空军总医院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  相似文献   
106.
<正>危北海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55年半业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1959年参加北京第一届西学中班。主要从事消化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研究工作。曾参加和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40~65岁女性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登记式注册研究的方法,课题组于2009年3—8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及上海市徐汇区收集的1 823例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信息,进行连续3年的登记观察。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结果截止到2011年12月共跟踪收集共有1 498条骨折信息,总应答率为82.17%,其中有52例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时间为结局变量,Cox单因素分析中,平均年龄(RR=1.083,P=0.003)、是否绝经(RR=5.462,P=0.004)、平均绝经年限(RR=1.060,P=0.010)、绝经年限≤10年(RR=4.890,P=0.008)、绝经年限10年(RR=7.720,P=0.001)、生产次数≥3次(RR=5.870,P=0.003)、目眩(RR=3.037,P=0.001)、下肢拘挛(RR=2.315,P=0.003)及骨密度诊断为骨量减少(RR=2.376,P=0.008)、骨密度诊断为骨质疏松(RR=2.801,P=0.013)的回归参数β大于0,且RR值大于1,提示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致病的危险因素。将骨密度测定诊断、年龄、绝经年限、生产次数、目眩、下肢拘挛6个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绝经年限10年(RR=3.257,P=0.032)及有目眩(RR=2.655,P=0.005)为其相关变量。结论 "目眩"及"绝经年限"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目眩"可能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老年人群中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和使用规律。方法基于全国32 家三甲 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采用Apriori 算法及Clementine 12.0 对应用过生脉注射液的17 993 例老年住院患者信 息进行整理分析,分析使用生脉注射液的老年患者特征、疾病情况、药物的使用剂量、合并用药的使用情况。 结果共17 993 例使用生脉注射液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6.68±7.08)岁,多见于男性。患者入院最常见的疾 病为冠心病、高血压、呼吸道感染、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最常见的中医证候有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气 虚血瘀等证。患者平均住院22.08 d,治疗效果多为好转(60.08%)。生脉注射液单次用药剂量多为41~ 60 mL(62.66%),用药疗程≤3 d者最多(51.26%)。生脉注射液的合并用药中,最常用的西药是氯化钾、呋塞 米、氨溴索,最常用的中药是感冒清热颗粒、速效救心丸、参附注射液。合并使用2 种西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 是“螺内酯-呋塞米”。合并使用3 种西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是“氯化钾-螺内酯-呋塞米”。合并用药中最常见的 药物组合是“氯化钾-呋塞米”。结论生脉注射液在老年人群中应用较广泛,其治疗疾病及使用方法、合并用 药规律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及相关临床指南,但存在超剂量给药及未辨证用药情况,临床应重视。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土壤碳循环的丹参连作障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测定丹参连作土壤呼吸速率,揭示丹参连作土壤碳循环变化规律,为解决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丹参不同连作年限地块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湿度,分别考察丹参连作与土壤呼吸及土壤温度、湿度的相关性。结果:丹参土壤呼吸速率随种植时间增加而降低,不同连作年限地块的土壤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地块间土壤湿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丹参连作使根际微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减弱,对土壤碳循环过程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疾病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老年护理不同于其他专科护理,客观上要求树立相应的伦理观念。老年护理伦理应该借鉴优秀的中国伦理传统。中国古代社会缺乏普通民众可以享用的公共资源,老年护理主要是在家庭完成的,因而作为家庭观念的“孝”成了中国老年护理伦理的传统特色。在老年护理多元化并日益社会化的今天,不仅要在家庭老年护理中恪守孝道,而且要在社会化老年护理中大力弘扬孝道优良传统,树立以孝文化为核心的老年护理伦理观念,提高老年护理水平,更好地为新时代老年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