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目的观察活血及活血解毒配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活血组[芎芍胶囊0.39g/(kg·d)]、活血解毒组[芎芍胶囊0.39g/(kg·d)+黄连胶囊0.135g/(kg·d)]、美托洛尔组[美托洛尔2.25mg/(kg·d)],每组20只。造模24h处死大鼠,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TTC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等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CK-MB、cTnI、内皮素1、vWF、TM明显升高(P<0.01)。与美托洛尔组比较,活血解毒组cTnI明显降低[(11.88±1.98)pg/ml vs(14.13±2.02)pg/ml],内皮素1、vWF明显降低(P<0.05,P<0.01)。与活血组比较,活血解毒组cTnI、内皮素1、vWF、TM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活血解毒配伍对心肌损伤发挥了较好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单纯的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300例CHD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辨证分型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CHD兼气虚的分型合计为14.8%;兼阴虚的分型合计为25.35%;兼血瘀的分型合计为63.3%;兼痰浊的分型合计为50.3%。结论CHD的中医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主。  相似文献   
5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作者就SAP的药物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血运重建策略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5.
马晓昌  陶丽丽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48-950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清眩调压汤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病例收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单用培哚普利组(A组)和培哚普利+清眩调压汤组(B组)各32例.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等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血脂、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ngⅡ)水平的改变.结果 A组、B组显效率分别为53.1%、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3.8%,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收缩期血压(SBP)、舒张压(DBP)、周围脉博(P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96.8%,显效率分别为46.9%、5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方面,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在降低LDL-C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Ang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6.
冠心病稳定期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量化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主要病机,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所表现的临床表征和病理变化,似非单一“血瘀” 病因病机所能概括。根据传统中医学因毒致病特点的认识,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当存在因毒致病或“瘀”、“毒”从化互结致病的病因病机。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因毒致病的辨证诊断及量化标准,对早期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促进中医在冠心病防治领域发挥既病防变相关干预措施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理环节。抗栓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目前使用的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剂和溶栓剂。尽管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同时出现的出血等不良反应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寻找抗血小板以外的多途径抗栓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因此在预防血栓前状态研究方面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对肌张力增高大鼠背根神经节内PN3和NaN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针刀组,采用类似股薄肌肌张力增高方法进行造模。对大鼠0~14天的机械痛阚进行连续测定,间断测量热痛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大鼠背根神经节PN3和NaN基因mRNA转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刀组第9天以后的机械痛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针刀疗法明显改善了肌张力增高大鼠的机械痛阈。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第10天热痛阈改善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PN3mRNA明显上调(P〈0.01),小针刀针刺之后,PN3mRNA上调趋势得到阻止(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镇痛的分子通路与阻止电压门控钠通道PN3mRNA的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红曲米制剂调节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血脂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由两名研究员独立按照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提取文献,采用改良Jaded量表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  相似文献   
60.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中药对易损斑块进行干预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